短唇鸟巢兰

短唇鸟巢兰

拉丁学名 Neottiabrevilabris
被子植物门
中文学名 短唇鸟巢兰
兰科
亚纲 百合亚纲
分布区域 四川东北部
亚族 对叶兰亚族
鸟巢兰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根茎

植株高约38厘米。茎直立,较粗壮,直径约4毫米,上部具乳突状短柔毛,中部以下具6枚鞘,无绿叶;鞘膜质,长可达4厘米,多少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长约4厘米,具10余朵花;花序轴被乳突状短柔毛;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达1厘米,先端钝,无毛,具1脉;花梗和子房长约7.5毫米,均被乳突状短柔毛;子房近棒状;花较密集;萼片近椭圆形,长约3毫米,宽约1.6毫米,先端钝,具1脉,无毛;侧萼片稍斜歪;花瓣狭椭圆形或近舌状,长约2.5毫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亦具1脉;唇瓣近长圆状倒卵形,长4~4.5毫米,中部宽约2.2毫米,基部明显凹陷并呈浅杯状,先端2裂,两裂片之间的凹缺具短尖;裂片向左右两侧展开,斜半圆形或斜宽卵形,长约0.8毫米,先端钝;蕊柱长约1.3毫米,直立;花药卵形,亦直立,长0.5~0.7毫米;柱头片状,由于深裂而形成2个裂片;裂片直立,宽卵形或近椭圆形,长约0.5毫米。蒴果长圆形,长9~10毫米,宽4~5毫米。花果期6月。

产地分布

产四川东北部。海拔1800米。(模式标本产地)

概述

地生、附生或较少为腐生草本,极罕为攀援藤本;地生与腐生种类常有块茎或肥厚的根状茎,附生种类常有由茎的一部分膨大而成的肉质假鳞茎。叶基生或茎生,后者通常互生或生于假鳞茎顶端或近顶端处,扁平或有时圆柱形或两侧压扁,基部具或不具关节。花葶或花序顶生或侧生;花常排列成总状花序或圆锥花序,少有为缩短的头状花序或减退为单花,两性,通常两侧对称;花被片6,2轮;萼片离生或不同程度的合生;中央1枚花瓣的形态常有较大的特化,明显不同于2枚侧生花瓣,称唇瓣,唇瓣由于花(花梗和子房)作180°扭转或90°弯曲,常处于下方(远轴的一方);子房下位,1室,侧膜胎座,较少3室而具中轴胎座;除子房外整个雌雄蕊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状体,称蕊柱;蕊柱顶端一般具药床和1个花药,腹面有1个柱头穴,柱头与花药之间有1个舌状器官,称蕊喙(源自柱头上裂片),极罕具2~3枚花药(雄蕊)、2个隆起的柱头或不具蕊喙的;蕊柱基部有时向前下方延伸成足状,称蕊柱足,此时2枚侧萼片基部常着生于蕊柱足上,形成囊状结构,称萼囊;花粉通常粘合成团块,称花粉团,花粉团的一端常变成柄状物,称花粉团柄;花粉团柄连接于由蕊喙的一部分变成固态粘块即粘盘上,有时粘盘还有柄状附属物,称粘盘柄;花粉团、花粉团柄、粘盘柄和粘盘连接在一起,称花粉块,但有的花粉块不具花粉团柄或粘盘柄,有的不具粘盘而只有粘质团。果实通常为蒴果,较少呈荚果状,具极多种子。种子细小,无胚乳,种皮常在两端延长成翅状。

该种所属科(兰科)约有700属20000种,产全球热带地区和亚热带地区,少数种类也见于温带地区。我国有171属1247种以及许多亚种、变种和变型。兰科是一个进化而复杂的科,至今对科内各类群间亲缘关系的了解仍然是十分初步的。

在已发表的许多兰科系统中兰科分为3个亚科,兰亚科之下分4个族。其中兰族(Orchideae)与万代兰族(Vandeae)是比较自然的类群,而鸟巢兰族(Neottieae)与树兰族(Epidendreae)则尚存在不少问题。在许多近代兰科系统中,上述的4个族均被作为亚科,在亚科之下又有大量的族,在族之下则是亚族。应当说,大多数亚族的建立是比较客观的。但族的组合则含有相当多的主观性,甚至是勉强的拼凑。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