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辨

中文名 美辨
类型 美术家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我是画画的。我爱读小说、读散文、读古典文学,爱种种艺术门类,就是不愿意啃理论。滑稽的是,我最先拿出来的东西,却偏偏是理论。

1957年后,我以获罪之身,打工糊口二十余年。没有别的能让我高兴的事,只有书画,既是消遣,也是精神支柱,还常常赖以为生。画画,当然想画好,限于身份,又不便寻师访友,只好去搜阅可能到手的有关书籍和画册,领悟其中的道理。这种追求,使我渐渐涉足于理论。

七十年代末,理论界空前活跃,各种各样的学说蜂起。有些说法,无法经受实践的检验,却仍在鼓吹。也是天性好辩吧,我忍不住拿出稿纸,据理以争。没想到,这样的东西,竞迅即在《上海文学》、《书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我非常高兴,积在心里的话,能说给大家听听,这多好啊!我竟然不务本业,搞起理论来o

搞理论,不容易啊1我是外行,却也拥有外行特有的条件。在学者们埋头于书籍、文稿中时,我摆弄种种艺术,从书画篆刻、工艺美术到玩乐器、唱花鼓,无不躬行。写生时,我沉浸在自然中,努力将自然之美物化为艺术形象。这一些,学者们是无暇去做的。我是一个艺术实践者,实践第一!任何艺术理论,与人类的实践对不上号,我就不认账!且多年为“左”所苦,理论骨头缝里有“左”味,也使我患过敏症,通体不安。我这样的人搞理论怎么能不出格呢!

那时的美学热点——美的本质,也吸引了我。那么多学者振振有词地论述“美”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却没有一个人能证实美是一种什么物质或其规律,存在于何处。“客观存在”的东西,都是可以证实的,大到银河系、外银河系,小到原子、中子、电子,科学家都已证实其存在,找出其规律,唯独时时在我们身边的“美”,却无法证实,这不是怪事吗?

我终于弄明白,对美的把握,普通人比那些美学家高明得多。人们从来就是将美作为一个形容词。当某一事物形象使自己爱看、爱听、使自己愉悦时,便说这事物“美”,反之,便是“丑”。有趣的是,即使是拼力坚持美为客观存在的理论家,在日常说话行文中,仍然不能不和大家一样,将美作形容词用,而不可能派作其他用场。美与丑、善与恶,都是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评价、判断,完全依存于主体。那些一心寻找“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美”的学者们,是白费力了,其结果必然和在客观世界中找神、找鬼、找上帝一个样。哪有什么“美之谜”呢?那些美学家自己将自己弄迷糊了!

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对谁也不产生威胁的问题,却被弄得那么严重,以致好些美学家想也不敢朝别的方向想,有的则不敢直话直说,他们害怕自己犯唯心主义的错误。殊不知把主观意识的东西说成客观存在,正好就是客观唯心主义。正如坚持神、鬼、狐狸精乃至上帝、理念之类为“客观存在”一个样,不是客观唯心主义又是什么呢?

我惊讶于有的美学家并不想弄清事实,而一力维护自己的观点。在一次美学会上,一位有地位的美学家断然宣称:“癞蛤蟆不美,这当然是客观存在的嘛!”会后,我请教于他:“说癞蛤蟆不美,是谁的判定呢?”他足足愣了三四分钟,然后气忿地说:“不美就是不美嘛!”我心里笑了。须知这么个小问题,可不好回答!说是癞蛤蟆自己判定的吗?它的配偶还认为它长得蛮不错呢!说是“我”或者“大家”判定的吗?那更不行,因为那又刚好成为人的主体判断。

美的本质的辨析,花了我三年时间,还为此反复细读唯物辩证法。最后,我不再犹疑,写成了《美辨》一文。

这段时候,我好热忱!每当一个问题引起我的兴趣时,我总是搜阅这方面的著述,动用大量实践经验去印证,辨析其属性与关系。我常常用这一行的目光去看那一行,站在庐山之外,窥视庐山的真面目。我写的好些论文都是这样。几年前,又应金开诚、王岳川先生之约,为《中国书法文化大观》撰写了篆刻美学十题。

时过境迁,我的热忱渐渐消褪。爱玄理推求的人有几?书画界更是专注实践。我不是吃理论饭的,本是为自己弄清问题而涉足理论。且这些年来,我由此而读了些书,想通了些事,摆弄起书画来,心里不再茫然,受益已经很大。我撂下沉重的理论,重操毛笔,在宣纸上自由自在地挥洒起来,多么愉快啊!

这些文章谈不上高深,然而是认真的,或有人所未见之处。承湖南美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得以结集出版,公诸同道。一管之窥,能引起同道些须兴趣,于愿足矣!

周宗岱谨白。

1997年初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