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牙启

中文名 崩牙启
出生日期 1872年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崩牙启(1872-1890)三水人,本姓何,名字不详。崩牙启曾在“庆上元”童子班任正印小武,与邝新华同为该班的台柱之一,他躯干肥硕,但在舞台上善于以“小跳”的动作显示人物地矫捷英武。

  他对越剧的重要贡献,是首次以小武行当在全本戏里扮演赤文赤武的角色,打破演文武双全角色时文场由小生扮演,武场由小武扮演的旧例,他在演出新剧《全本再生缘》时饰演皇甫少华,创造了刚中带柔的艺术形象

  获得“生皇甫少华”的称号,清光绪十五年(1890年)由崩牙启领衔戏班到高要县金利镇演出时,戏棚发生大火,崩牙启奋不顾身救出数十名观众,后因身上腰带勾住戏棚竹枝而被大火烧死,这一壮举,深为后人怀念。

主要功绩

  崩牙启,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 幕表制。即使演出传统剧目,也经过整理改编。新剧目内容比过去有较大变化。许多编导和主要演员们重视剧目的社会效益,主张给观众以积极有益的影响,编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会黑暗和宣扬爱国思想的剧目。  

  1943年11月,演《香妃》时,袁雪芬与琴师周宝财合作,使之前就有的2.5定弦之唱法更为规范,并由此开始使尺调腔形成若干板类,有整有散,有快有慢,后又发展了各类板腔的反调腔,是越剧唱腔不仅在板式结构上得到完善,在唱腔曲调上亦增强了抒情性和戏剧性,并且扩大了表现力和可塑性。  

  “越剧十姐妹”合影1945年1月29日,袁雪芬、范瑞娟在九星大戏院演《梁祝哀史》,并与编导一起对剧目作了重新整理。演出期间范瑞娟与琴师周宝财合作,创造“弦下腔”,越剧流派得以大兴、发展。

  1946年5月雪声剧团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祥林嫂》,这引起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对越剧和整个地方戏曲的重视。是年9月周恩来在上海看了雪声剧团的演出,之后又对中共地下组织如何做好地方戏曲界的工作作了指示和部署。

  中共党员钱英郁、刘厚生等被派到越剧界担任编导。之后,上海文艺界和新闻界的进步人士对袁雪芬被流氓抛粪事件、“越剧十姐妹”(袁雪芬、尹桂芳、筱丹桂、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竺水招、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联合义演《山河恋》及为筱丹桂申冤的斗争中,也都给予了支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