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门罗

詹姆斯·门罗

中文名 詹姆斯·门罗
信仰 美国圣公会
外文名 JamesMonroe
逝世日期 1831年(辛卯年)7月4日
主要成就 当选并连任美国总统出台门罗主义,扩大美国影响力
目录导航

简介

  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美国第五任总统,"门罗主义"的创始人。

  生卒年月:1758年4月28日生于弗吉尼亚州威斯特摩兰郡(Westmoreland County, Virginia)

詹姆斯·门罗詹姆斯·门罗  1831年7月4日逝世于纽约州纽约市(New York City, New York)

  总统任期:1817年3月4日——1821年3月4日 1821年3月4日——1825年3月4日

  所属政党:民主共和党

  第一夫人:伊丽莎白·科特莱特·门罗(Elizabeth Kortwright Monroe)

  副 总 统:丹尼尔·D·汤普金斯

  门罗沉浮政界4 8 年,先后当过律师、议员、驻外使节、州长、国务卿、陆军部长和总统以及州制宪会议主席等职。

  门罗任总统时,正值美国结束连年战争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他对内强调国家意识,对外大力开拓疆土,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 8 2 3 年门罗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外交政策方针,世称《门罗宣言》或“门罗主义”,即在“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下,公然把拉丁美洲划为美国的势力范围。门罗老境凄凉,病逝在女儿家中,享年7 3 岁。

少年时代投笔从戎

  1758年4月28日,詹姆斯·门罗诞生于弗吉尼亚的威斯特摩兰县的一个小农庄主家庭。门罗的祖先是苏格兰人,父亲斯彭斯·门罗,青年是当过木匠,以后曾任巡回法官。母亲伊丽莎白·琼斯·门罗,是威尔士后裔。门罗家庭虽非名门,但家境小康, 属当地的上层社会。门罗的父母生有五个孩子,门罗在男孩中最长。

  童年时期,门罗在附近牧师办的学堂里上了四年学,拉丁语和法语都学的很好,课余时间喜欢摸鱼捉鸟,驾驶帆船,有时还带上猎犬,骑马捕狐狸、野兔,练得一身好体魄,十岁刚过身高就已经达6英尺。

  1774年门罗16岁是进入了弗吉尼亚著名的学府----威廉与玛丽学院读书,起初还能悉心向学,独立战争爆发后,他热血沸腾,中辍了学业,拿起武器,成为该学院的“学院连”的一员,接受军事训练,从此走上了争取祖国独立自由的战场。

门罗宣言影响巨大

  1823年12月2日,门罗向国会提出了由约翰·昆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这个《门罗宣言》虽然没有经过国会以决议的形式批准,但一百多年来他已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特别是它成为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外交的行动指南。

变卖家产老境凄凉

  1825年3月3日,门罗第二次总统任期届满,卸任后偕夫人回弗吉尼亚故乡定居。他归宿的橡树庄园,是杰弗逊亲自帮他设计的。与当时其他总统一样,由于总统薪俸根本不足以支付开支,离任时审计发现,他原有的庄园由于卖地还债,已经剩余不多了。于是他致信当时总统詹姆斯·麦迪逊,要求美国政府补偿对他的拖欠并请求国会援助,否则他将难以应付退休后的生活。但无结果。

  这样他不得不卖掉阿尔比尔和密尔顿附近的土地,仅能偿还部分债务。在有的债权人开始追索的情况下,他企图向杰弗逊请求援助。却不料这才知道杰弗逊比他更贫困,于是门罗联合其他人,联名向弗吉尼亚立法机关要求接济杰弗逊。门罗对于美国政府的补偿要求被一拖再拖,门罗只好作放弃的打算。

  1830年9月23日,门罗夫人因中风逝世,给门罗以极大打击。安葬完夫人之后,门罗几乎一文不名,他的所有资产都耗费殆尽。只得搬到二女儿在纽约的家中,依靠女儿生活。当时的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任命他的二女婿为纽约邮政局局长,这份薪俸保证了门罗一家的生活。为了挣钱,门罗总统只得写书换取稿费。门罗的贫困状态终于感动了美国国会,他们批准给予门罗在任总统期间的补偿费3万美元,连同他的卖地进账只够还清门罗的旧债,却无法弥补他清贫的生活。1831年,门罗最后的家――橡树庄园被他卖掉了,到此,门罗成为地道的无家可归者。当年7月4日,门罗在女儿家因心脏衰竭离开了人世,终年73岁,成为死于国庆日的第三位前总统

  James Monroe (1758-1831), fif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1817-1825) and the last of the so-called Virginia dynasty of U.S. presidents. He succeeded his lifelong friends Thomas Jefferson and James Madison in the nation's highest office. Monroe was a man of good intelligence, sound judgment, and highest integrity. In more than 40 years of public service, he never stinted of his energies in doing what he considered his public duty.

  James Monroe was the fifth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Monroe is most famous for his 1823 proclamation of the Monroe Doctrine, which warned European countries not to interfere with the free nations of the western hemisphere.

  Encarta Encyclopedia

  Hulton Deutsch

  Monroe was president during the “Era of Good Feelings.” It was called that because there were few political battles and his Democratic-Republican Party ruled almost unopposed. It was a transitional period in which the nation's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capitalist economy were taking form. National identity, as opposed to narrow state interest, was growing as evidenced by the westward move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oads and canals. People who were leaving their old colonial homes and moving west on the expanding frontier began to think of themselves not as Virginians or New Yorkers, but principally as Americans. The roads and canals, or internal improvements as they were called, were built to tie together the nation's commerce. They were considered a national priority and were often funded by Congress, whose members understood that an improved flow of commerce in any section of the country would also benefit their own constituencies.

  Even though one party dominated, political debate did not disappear. Factions developed in the party over questions about tariffs (taxes on imports); the future of slavery; and how to deal with Britain and other European colonial powers. As President, Monroe consistently and successfully pursued a policy that served both to protec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European interference and to foster unhampered growth of the nation and its economy.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Monroe Doctrine, the principl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not tolerate new colonie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or interference by outside powers in the internal affairs of nations in the western hemisphere.

外交思想  詹姆斯·门罗当政时的美国和平稳定、繁荣昌盛、版图扩大,因而赢得了“和谐时代”的美名。同时,詹姆斯门罗也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对美利坚合众国的外交事业主要体现于他的《就职演说辞》和《门罗宣言》中。作为杰斐逊的门徒,他承继和发展前任者们主要是杰斐逊的的外交思想,

八年总统

  门罗就任总统后,首先物色一批国内最有影响的人物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内阁班子,并与他们和睦相处,历经8年之久,共同制订和推行 了美国政府的国内外政策。   门罗在政治上坚持推行折衷调和的方针。在第二次独立战争中,联邦党由于反战投降,不得人心。但少数联邦党人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煽动新英格兰各州的一部分联邦分子要求脱离联邦。门罗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团结联邦派,曾周游南北,同各派政治头目交换意见,陈述联合之利,分裂之害。经他奔波游说,两派没有公开决裂,并在一定范围内趋于合作,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的“和睦时期”。   尔后,门罗又以同样的方针处理了美国南部和北部各州的矛盾。1819年,南部和北部各州为增加参议员的代表名额,在密苏里州加入联邦问题上发生争吵。南部各州主张密苏里州以蓄奴州加入联邦,北部各州主张密苏里州以自由州加入联邦。在门罗的敦促下,南北两方在1820年达成了“密苏里妥协案”,即规定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入联邦,同时让马萨诸塞州划出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联邦。以此为例,规定今后凡有一个自由州加入联邦,必须同时有一个蓄奴州加入联邦。法案还进一步规定,今后西部土地在北纬36度30分以南为蓄奴州;该线以北则为自由州。这是一次南北两种社会制度冲突明朗化的表现,同时,它也使北方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达到了暂时的妥协和休战。   门罗在经济上执行保护和发展国内资本主义的政策,他坚决执行1816年通过的新税法,提高进口税,防止外国特别是英国工业品涌入国内市场。同时,他鼓励推广先进技术,大量发行科普刊物,各大城市建立科学讲座制度,加速了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发展的进程。他还拨出巨款扩建横贯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直达伊利诺斯州的坎伯兰国家公路;开凿连接哈得逊河、大西洋与大湖的阿瑞运河,沟通东部工业区和西部农业区,促进了向西部的大规模移民。   在外交上门罗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版图。1818年初,门罗致函美军将领安德鲁·杰克逊出兵东佛罗里达。杰克逊立即派兵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这一地区。翌年2月,西班牙被迫签订亚当斯——奥尼斯条约,以500万美元的低廉价格向美国出售了整个佛罗里达半岛。美国版图进一步扩大18多万平方公里。   门罗在扩大美国版图后,随着美国国力的增长,制定了新的拉丁美洲政策,向欧洲各国列强提出了全面挑战。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民族独立的风暴。西班牙帝国日暮途穷,已无法控制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墨西哥、秘鲁、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家相继独立。“神圣同盟”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俄罗斯帝国想扩张它在北美西北海岸的殖民势力,而英国则出于在拉美的巨大商业利益,图谋在中南美地区扩张。   1823年,英国外交大臣乔治·坎宁致函门罗,提议英美结盟,联合干预拉丁美洲事务,反对“神圣同盟”插手。门罗接到来函,迅即与前总统杰斐逊和麦迪逊商议。两位前总统都赞同与英国联合采取行动,但遭到国务卿约翰·昆西·亚当斯的反对。门罗最后采纳了亚当斯的意见,决定由美国单独行动,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

孤立主义的外交思想

  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实行的是孤立主义外交。它的核心思想是不卷入欧洲的政治纷争。詹姆斯·门罗继承了这一外交准则,“中国与他国之间保持中立,是政府采取的最严谨公正明智的选择。我们未向一方提供援助,更不会让一方享有特权而对另一方有不平等的待遇。并且我们也尽政府的权利,执行各项法律,禁止以非法武装对付另一敌对国家。”“由于双方都有这一平等权利,我们一律接纳双方的船只使用我们的港口。他们享有同等权利购入或输入武器、军火和其他补给品,并都有权出口战争爆发前制定的法律所允许的所有物品;中国公民也与双方进行平等的贸易、彼此的贸易同样受到我们政府的保护”。由此可见,孤立主义不是划地为牢,自缚其身,它不反对实行经济扩张,进行商业贸易,建立资本主义商业帝国。在政治和外交上也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力求与欧洲保持一种不即不离的关系,既不陷于纠缠,又不超尘绝世。“欧洲的动荡不安的局面在加剧,开战的可能性有增无减,战火在任何地区都可能点燃,我们将无法预料战火可能波及的范围。我们如能安全不被卷入战争威胁局面里实属万幸,如果在公正的条件下,我们应尽量和其它国家保持友好的关系,我感到没有任何理由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除非是他国侵犯了中国沿海的权利。对于欧洲发生的战争与分歧,不管扩展到什么程度,我们都将保持中立”。   孤立主义不卷入一切欧洲事务,不同任何国家结盟,这是从美国的国家利出发作出的明智选择,是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而制订的外交策略。“至于今后美国可能适宜对各方保持保种态度,我毫不犹豫地认为,仍遵守以前的中立政策,从目前西班牙政府的立场改变及尚未结束的谈判(这一谈判是应西班牙议会的请求,并为各殖民地所接受),便可想象,他们的分歧将在各殖民地提出的条件下得到圆满解决。如果继续下去,美国将本着维护自身荣誉和利益的前提,积极去应付这种局面”。“在欧洲国家的战争中,在与欧洲国家本身有关的事情中,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做也不符合我们的政策。只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或严重威胁的时候,我们才怨恨侵害或准备防卫”。“在西班牙与这些新政府之间的战争中,我们在宣布承认这些新政府的同时也宣布了中立;我们遵守了而且将继续遵守中立,但如情势改变,届时经由美国政府当局的判断,为了它们安全的需要,美国方面亦作相应的改变”。因此,孤立主义是与美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具有很大的伸缩性。美国以后之所以从一个大西洋的滨海共和国发展成为一个横贯大陆的“西洋国家”,之所以通过对墨西哥的战争获取得克萨斯等土地,都正是根据美国“安全的需要”所作出的“相应的改变”。

美洲大陆”的外交思想

  发表于1823年的《门罗宣言》在表明“对于现存的任何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或属地我们未曾干涉过而且将来也不干涉”的同时,也庄严宣告,“在已经获得并维持自由独立情况下的美洲大陆各国,今后不得被任何欧洲列强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任何欧洲列强凡以压迫它们或以任何方式控制它们的命运而进行的干涉,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的态度的表现”。这里可以看出门罗主义一方面保持了孤立主义的“基本内核”,即维持“孤立”,不卷入欧洲事务,另一方面确立了“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美洲大陆的外交思想。《门罗宣言》继承了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孤立主义,并进一步要求把欧洲势力排斥出美洲大陆。为了摆脱欧洲列强的干涉与控制,建立自由、独立的共和政体,《门罗宣言》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詹姆斯·门罗的“美洲大陆”思想:   第一,以巩固与扩大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为借口排挤欧洲势力。《门罗宣言》提出了“君主制的旧世界”和“共和制的新世界”两个概念,指出两者在实质上是不同的,神圣同盟把旧世界的君主制度扩大到美洲是“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在詹姆斯·门罗看来,共和政体是美国繁荣昌盛的根本所在,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善、最先进的社会制度。“没有哪一届政府在接任之初象本届这样吉星高照,也没有哪一届政府在组建之初便享有本届这般辉煌。纵观世界各国历史,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没有一个国有象美国这样发展神速,没有一个民族象美国人民这样富裕、欢乐。展望未来,我们每一个公民都会感到由衷地喜悦,因为我们的国家制度日益完善,无需重大的改革。我们今后的伟大任务就是捍卫我们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特征”。“在我们整个国家和各洲的政体中,我们已排除了所有不断损害体制核心和共和政体的缺点”。“而在我们这个伟大国家里,人民是唯一的主权者,随着代议制的改进,并在为自由、开明和有效的政府的所有目的所需的最大范围内,人民的权利移到民意代表团和民意代表手中,而且丝毫无损于人民的主权。整个政体都是民选的,主权完全操纵在人民手中,而且每一政府部门的每一官员都从人民那里获得权力,他们的行为要为人民负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体制不久将达到至善的程度,各部门的运转也将展示出高度的秩序与和谐,以此博得文明世界的钦佩和尊敬”。   詹姆斯·门罗对于共和政体的无比热爱和膜拜,促使他竭力维护其自由、民主的共和制度。因此,门罗宣告美洲这一新世界各独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欧洲旧世界各国是基本不同的,这是两种不同的区域,因此每一方都不应该把自己的政治制度、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每一方都应自行克制,避免干涉另一方的内部事务。“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同美洲的政治制度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认为欧洲列强方面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对于我们的和平和安全都是有危险的”。   第二,确立了非干涉、非殖民的原则。反对欧洲列强干涉美洲内部事务的原则是“门罗宣言”制造者们的一贯主张,也是美洲各独立国家至为关心的问题,杰斐逊的基本信条是:“决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西半球的事务、,“要把欧洲列强的势力从美洲大陆赶出去,不允许它们对我们各国事务进行干涉”。但是,使非干涉的思想具体化为美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欧洲神圣同盟干涉拉丁美洲事务的谣言引起的。1814年维也纳会议重建了拿破仑战争后的欧洲国际关系体系,会上,战胜国俄、普、奥组成了以复辟封建君主制度和殖民制度为宗旨的“神圣同盟”,1818年法国也尾随加入。当拉丁美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取得胜利,开始建立一系列共和制民主国家时,法、俄便以神圣同盟的名义策划进行干涉,法国企图将拉美变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俄国想乘机扩大他在美洲的领地。欧洲神圣同盟的反动政策不仅对拉美各国的独立是严重的威胁,而且也威胁着美国的利益和安全。是屈服于欧洲大国的压力,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的顶住大国的压力当时确实是对年轻的美利坚共和国的一次严峻的考验。门罗总统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克服了摇摆不定的态度,“关于南美洲,我认为那个地区的事务实质上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欧洲国家对这一地区特别是对西班牙现有殖民地的干涉就等于对我们事务的干涉”。   门罗宣告:“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保持独立的政府,它们的独立是我们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在公正的原则上予以承认的,任何欧洲列强为了压迫它们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它们命运对它们进行干涉,那么这种干涉只能被我们看作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示”。欧洲列强干涉美洲事务的目的就是要使美洲国家顺到原告的殖民状态,重新变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因此,非干涉原则与非殖民原则是一致的。“今后欧洲任何国家均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获得并保持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

扩张领土的战略目标

  扩张领土与争取独立是北美独立战争的两大目标,同时,扩张领土也是排斥欧洲势力的强有力手段。门罗采用了这一有效手段,进一步扩大了美国的版图。1818年初,门罗致函美军将领杰克逊出兵东佛罗里达。杰克逊立即派兵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这一地区,翌年2月,西班牙被迫签订亚当斯――奥尼斯条约,以500万美元的低廉价格向美国出售了整个佛罗里达半岛。美国版图进一步扩大18多万平方公里。

增强国防的思想

  美国虽然取得 独立战争的胜利,建立了 共和制的政治制度,但是美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沉重 代价。而西方列强无时不在寻找机会对美国及美洲国家进行军事干涉,妄图恢复昔日的 殖民体系。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危险使门罗充分认识到建立一支强大 军队的必要性,尤其是对于从事商业、渔业和航海业的美国人民,建立一支强大的 海军要有必要。“我们也不能对外来的危险 掉以轻心。就对他国命运的经验而言,美国可能再度卷入战争”。“为了保证我们免受外来的侵略,我们要加强沿海和内陆边境的防御”。“我们 陆海军力量的发展要适度,但要在必要时足以担当重任―― 陆军要 守护我们的要塞……在战时,随着战事的扩大,国家的海军力量就能对战事造成影响,因而,在和平期间就应加以适当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上,海军的贡献不仅在于是 国防的辅助力量,而且也是困扰敌方的有力工具,能够迅速结束战争”。   詹姆斯·门罗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指出:人民是抗击外敌入侵的坚强后盾。“敌人的侵犯可能难以应付,陆海军即使愿意符合政府的原则,或维持美国的局势,也 无法阻挡得住。在此情况下,我们就得求助于广大群众。因此,将人民组织训练起来,以备一时战乱之需,这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样的组织,美国将对外来侵犯无所畏惧”。依靠广大人民来增强 国防力量,并借此提高美国的外交强度,是门罗为美国的武力外交开了先河。   门罗奉行的 孤立主义外交思想即使美国避免了卷入欧洲各国的军事政治纠纷,同时又使美国不失时机地发展了该国的经济 军事实力。尤其是 门罗宣言中体现的“ 两个世界”思想,更是把孤立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地域方面,它把整个美洲大陆作为独立于欧洲之外的对象而不只限于美国;在思想制度方面,把“将君主制度扩大到美洲看作是对美国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也就是说,既不允许欧洲列强在美洲扩大其领地,也不允许欧洲列强在美洲扩大其制度。再者,从态势上来说,孤立主义是美国昼避免被动地卷入欧洲的战争与政治,而 门罗主义则是美国主动地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的干涉与渗透。当然,门罗宣言在反对欧洲干涉美洲事务时,并没有否定更没有限制美国自身对美洲大陆领土的要求和对美洲大陆事务的干预。 《门罗宣言》中体现的领土扩张思想使愈来愈多的人相信 北美大陆注定是美国的领土,美利坚应在从 大西洋到太平的大陆领地上建立起一个民族国家。这一思想迅速发展成“天定命运”的扩张主义口号,更加速了大陆的领土的扩张。《门罗宣言》的宣布表现了上升时期美国 资产阶级的 大无畏精神。当时,以 俄国为首的神圣 同盟可以说是个 庞然大物、不可一世的 刽子手,它到外镇压革命和 民族解放运动,成为反革命的堡垒。英国是一个经济强国,具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它在全世界到处伸手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是一个老虎屁股。但年轻的美利坚 共和国敢于置这些威胁于不顾,敢于碰 神圣同盟这个庞然大物,敢于摸老虎的 屁股,这充分表现出上升时期 资产阶级的斗争性。当然,门图主义的实质在于以“维护美洲的共和制度”为借口,实现美国自身扩张领土的目的,美国对墨领土的吞并,即充分暴露了它的本质。正是门罗主义这种扩张本质,把美洲引向了初级 霸权主义—— 西半球主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