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足兽

麝足兽

拉丁学名 Moschops
脊索动物门
兽孔目
中文学名 麝足兽
合弓纲
目录导航

简介

麝足兽是巨头兽中的典型代表,生活在二叠纪干燥的的高地上,性情温和,整日逍遥自在,饿了就吃些舌羊齿类和科达的细茎和叶子,但要提防巨鳄兽类的攻击。它头骨高,头颅比较短嘴里长有钉子一样的牙齿,可以用来帮助撕咬植物的茎。它的肩部比腰部高许多,从脖孓到后背像长颈鹿一样呈斜坡状,肢体十分粗壮,脚掌比较宽阔,可以稳稳地支撑住它的笨重的身体。麝足兽属貘头兽类,貘头兽类性情温顺,以植物为食,体大身重,脚部十分宽阔,身体要比巨鳄兽长。巨鳄兽类是麝足兽的天敌,与貘头兽类同属兽孔类。它是中等大小的肉食动物,身体长约3米多,躯体肥胖,四肢粗壮,嘴里长有锋利的牙齿,尤其是上下颌各有两颗长长的犬齿。

形态特征

形态

麝足兽化石麝足兽化石它们是该年代的南非地区里最大的动物,身体可生长至5米长。它们有巨大的身体,且为四足行走的动物。它们是草食性动物,有着短而类似猪的牙齿。它们的前肢往两侧伸展,类似现代蜥蜴;后肢则直立于身体下方,类似现代哺乳类。

头颅

南非麝足兽的骨架模型南非麝足兽的骨架模型

麝足兽麝足兽(6)它们有厚重的头颅,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些动物借由以头彼此对撞来互相竞争,山羊也用同一方法竞争;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厚重的头颅也许是疾病的后果。如果厚重头颅是自然演化的,那短而重的尾巴可能用来保持后重头颅的平衡。

生存状况

它们在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中灭绝。

它们可能是同一地区掠食性兽孔目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例如雷塞兽、丽齿兽、蜥代龙。

二叠纪奇特的动物

在二叠纪,盘龙目类动物和兽孔目动物是主宰大陆的优势动物。盘龙目动物成为陆地上的优势动物长达400万年之久,随着进化,从它们中演化出的兽孔目类逐渐掌握了大陆的话语权,盘龙目类逐渐消失,而兽孔目一直延续到二叠纪生物大灭绝时才逐渐消失。

盘龙目动物形态奇异,除牙齿奇异外,脊椎的髓棘加长成很长的棘刺,在背部髙高扬起,并张以皮膜,形如船帆。科学家对这个“帆”的功能曾有过各种猜测,比较合理的解释为:它是用来调节体温的。

兽孔目动物,早先被称为似哺乳爬行动物,在陆地生命中变得越来越“显眼”,虽然它们没有达到恐龙那样的巨型身躯,但是在同时代动物中也是体型最为庞大的霸主兽孔目已经非常接近哺乳动物,四肢出现了肘向后、膝向前和肢体向下的哺乳动物姿势,但是这些动物的脑子仍然很小,头骨也较原始。

人们对于二叠纪兽孔目动物的大部分了解都来自出土于欧洲中部、南非卡鲁和俄罗斯的化石发现。特别是卡鲁化石中常常都包含着完整的骨架,因此我们可以对它们复原到很小的细节。

麝足兽是卡鲁化石中最大的植食性动物之一,大约长4米。它们的尾巴比大多数最初的爬行动物都要短得多,并且有着一个典型的大型植食性动物的筒状躯体,依靠着强健的四肢着地。它们有着厚重的头颅。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些动物借由以彼此对撞来互相竞争。就和现在的山羊一样。虽然有些科学家认为厚重的头颅也许是一种疾病,比如骨质增生的后果,不过到今天也没有定论。如果厚重头颅是自然演化的,那短而重的尾巴可能用来保持厚重头颅的平衡。不过由于是植食性动物,所以它们可能是同一地区其他掠食性兽孔目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羊膜动物Amniota
纲: 合弓纲Synapsida
目: 兽孔目Therapsida
亚目: 恐头兽亚目Dinocephalia
下目: 貘头兽下目Tapinocephalia
科: 貘头兽科 Tapinocephalidae
属: 麝足兽属MoschopsBroom, 1911

种:南非麝足兽Moschops capensis

Broom, 1911

词条图册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羊膜动物Amniota
纲: 合弓纲Synapsida
目: 兽孔目Therapsida
亚目: 恐头兽亚目Dinocephalia
下目: 貘头兽下目Tapinocephalia
科: 貘头兽科 Tapinocephalidae
属: 麝足兽属MoschopsBroom, 191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