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萧耘春谈章草
作/译者:黄寿耀编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7155997
页数:103
定价:¥80.00
由黄寿耀编辑、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萧耘春谈章草》,内容与形式俱佳,是一部“生动的章草读本”。全书由尺牍和附编两部分构成。“尺牍”是萧先生对历代章草作品的梳理、历代章草名家特点的例析和自己研习章草的心得。编者作了释文与注解。“附编”辑录“历代章草选粹”和“历代书家论章草”,是学习章草的经典范本和颇具学术价值的“参考资料”。[1]
适逢会文书社成立十周年纪念之际,油墨飘香的《萧耘春谈章草》成了这次“雅集”的重要内容。在文化渊源久远深厚的南雁荡山,书社为该书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首发式。会文书社是汇聚温州籍书画界精英、致力于传统书画创作与研究的民间社团。林剑丹、张如元、肖文飞、张索等40多位嘉宾和书画家参加了这一活动。大家的口碑较一致——萧先生偏安一隅,孜孜追求,人书一体,优雅脱俗,其品格堪称“德艺双馨”。
[2]
《萧耘春谈章草》序
□鲍贤伦
萧耘春 手札(局部)
萧耘春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书坛前辈,他的书法、学识与为人在书法界口碑甚佳。心仪很久了,见面却匆匆。前年在杭州恒庐美术馆与萧先生第一次见面,握手晤谈不过三五分钟,那股冲淡、谦和、温润的气息便已让我倾倒。“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人与人之间的意气是否相投,常常瞬间便知分晓。萧先生周身透出的不就是我最为珍视并寻觅的古风吗?
有古风的人才能写出有古意的作品。萧先生不发虚妄之言,不作宏阔之想,数十年来执其一端,定其一点,把章草书写深写透,写到人书一体,写出优雅脱俗的动人气息。我以为这正是智者的选择。
当前书法创作,就审美追求倾向极而言之,可分为两端:古意与现代性。书法家或分而治之,或兼顾而有侧重,或心无旁骛直取一端之极致。其中利弊成败,因人而异,区别与辨析并不困难。但在古意这一端,却很容易被笼统混说。假设把书史长河简单划一界线,则宜放在汉末三国。前后之书,譬之文学:前者是古体诗,是先秦散文;后者便是近体诗,是骈文,两者的品评不可混淆,取法更应细心甄别。章草书处于古意的前段之尾,仍属于古体诗一类。
章草书脱胎于隶书,又衍变为今草,严格说来并未真正自我成熟为一种体格。所以就规范而言,虽有《急就》、《月仪》、《平复》及二王草书古拙一系,终究还难成体系规模;至于元明清个别书家,已是各树新面,去古已远了;两汉简牍倒是活水源头,但是隶草相间,要成为章草的取法对象,其中梳理耙剔、转化再造的功夫也非常人可以胜任。再就性情发挥而言,章草书的舒缓雍容与今人的心浮气躁在节律上也反差很大。因此,章草书确实难写。
写章草就是走克难之道。既然章草夹在隶书、今草之间,那么从隶书或今草进入章草大概是不错的路径。除了朝夕揣摩,积以时日,水到渠成的常规之外,是不是还有“强攻”的可能?假设淡化“体”的意识,强化笔势的改造,先搭出架式,再逐步完善润养,是不是也行?我们常常过于注重辨认书体,而疏于分析笔势,忽略了笔势在跨越书体、营造书风中的巨大作用。当然假设只是一种可能,实践才是现实的。道路肯定有许多条,每个人只能走一条。
萧先生把自己关于章草的幽微心得化为金针度与(黄)寿耀;寿耀又化私为公将其刊行发布,并把自己及与友朋传读之际的感悟、征引附丽编末,扩充为一个生动的章草读本,这对于阐扬萧先生的书学,引发更多的人研习探究章草之兴趣,可谓善莫大焉。
寿耀又嘱我写段文字作为配合。因为萧先生在信中的谬奖之辞已令我汗颜,一时顾虑重重不敢贸然动笔。昨日读报,说萧先生与钱钟书先生书信来往三十多年,却从未见过钱先生,萧先生说出了一个让我怦然心动的简单理由:“和钱先生的来往,都是他对我好。再去北京打扰他,太麻烦他了。有先生的照片看看就行。”所谓古风,核心就是为他人想。对照萧先生,我顿时感到自己起先的顾虑其实是很狭隘的。于是提笔把我自己的学习体会报告如上,以就教于萧先生和诸位读者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