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运河中学

江苏省运河中学

校歌 心灵的合唱
中文名称 江苏省运河中学
创办时间 1920年
学校特色 江苏省重点中学(1980年)、江苏省四星级高中(2004年)
主管部门 邳州市教育局
知名校友 李静杰、刘红、陈德文、张之沧、沈连丰、纪志刚、邢爱兰
本部地址 邳州市运河街道青年东路108号
简称 邳州运中、运中
类别 公办中学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2)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为江苏省示范初中,以如虹的气势赢得了跨越式发展。初中部有18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约15000多人,办学质量逐年攀升。

学校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实践,反思实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是运河中学的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并大力推行“导学-讨论·点拨-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被江苏省教科所确立为“十五”立项课题,其研究成果可以使莘莘学子在积极开放的氛围内,轻松主动地获取知识;仅2003-2004学年度,初中部就有339人次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学生在全国、省、市奖项中的获奖人数,特别是获最高奖项的绝对人数在邳州市遥遥领先。此外,学校还实施“考试科目看表格、非考试科目看活动”的评价体系,音、体、美、劳技、心理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贯穿学期始终,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校氛围生动活泼。

历史沿革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管理科学的完全中学。根据《邳县县志》、《邳州教育志》和运河中学《校志》(1956-1986),以及一些“老运中”的故事,运河中学的发展脉络逐渐明晰,运河中学走过的脚印在闪耀,运河中学的坎坷和曲折让人们沉思。

运河中学建校初始

江苏省运河中学是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暨国家级示范高中。1920年创办于原县城驻地邳城,初名为邳县甲种师范讲习所,1925年招收中学班,改名为邳县初级中学,1953年春,邳睢县建制撤销,邳南复归邳县,1954年中共邳县人民政府由邳城迁到运河镇。故在邳城的邳县初级中学就变成邳县中学,并随邳县迁至运河镇,原邳县初级中学改名邳城中学,在邳县县城的就叫“邳县运河中学”。这是邳县第一所完全中学。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1956年建校的运河中学的校址在原二招院内(今江南苑),是邳县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占地三十一点五亩,房屋八十间。建筑的格局是“工”字形的,前后是学生的两排教室,中间部分是长廊,长廊中间有3、4间办公室。首任副校长周友文主持工作,副教导主任刘益新,副总务主任刘民选,教职员工30人。四个中学班(高一、初一各两个班),附设两个速成师范班,学生二百九十人。

1959年7月,学校增班,迁到现运河中学初中部校址,原徐州师专院内,经两次扩征土地,占地93.73亩,校舍140间。1959年夏,运河中学的第一届毕业生在新校区毕业。

文革中的运河中学

江苏省运河中学规划图江苏省运河中学规划图文革中的运河中学,和全国其他学校一样动荡不安。1966年6月16日,运河中学的第一张大字报在画廊贴出,于是进入了混乱的文革时期。当时大字报的内容主要是批判“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久,一位俄语教师因受巨大的思想压力,自杀而死。然后批判的矛头又指向一些班主任,共有5个班主任受到批判。这时工作组进校,不久,又贴出批“资本主义走资派”的大字报,王民校长(第四任校长)遭到批判。造反派分为两派,一派叫官办红卫队的,这一派参加者学生会、团支部干部没参加,他们在批王民校长的同时,也有保护县委的倾向。

不久又分出一派,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派,这一派的团支部、学生会干部多,因为他们对王民校长批判迟缓,受到压抑,但自从建立司令部后,发展很快。学生们开始大串连,走向社会,一派反县委,一派扔保县委。校园内有的学生荷枪巡逻,气氛紧张,学校仪器被砸,图书室被抢,学校设备受到严重破坏。著名的文革二月风暴后,约1967年2月9日,在邳县开展了向县委夺权革命,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约有半年多无法上课,在夺权中,又形成“支派”、“踢派”。这两个派系到北京谈判有一年多。到1968年底,1969年春,工宣队、军宣队进校。在学校建立革委会。军宣队代表是运河中学革委会陈主任,王民是副主任(王民又被解放出来)。接着进行清理阶级队伍(清队),开始负责查“516”反革命集团,审查对象到占城果园的党校去集中学习。几位教师受到隔离审查,但运河中学并未真的抓到“516”分子。

1969年学制有很大的变动,初中、高中改为二年制,学校的每个年级叫连、班级叫排。1970年干脆取消高考考试制度,实行推荐大学生制度。这就有了人们所说的工农兵大学生。

1971年林彪集团被粉碎,1972-1973年邓小平负责中央工作,全国形势有所好转,运中实行整顿、复课。学生这才按照教材大纲上了约1年多的课程。1975年学校又开始反击右倾反案风,校园内已经无法放下一张安静的课桌。1976-1977年,教学秩序仍很混乱,学生实行开卷考试,有时竟几个人用一份试卷,签上名字,分数都是一样的。

文革十年,整个社会重视风风雨雨的阶级斗争和社会活动,轻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使邳州教育事业受到重创。

恢复高考制度

运河中学开始走向的辉煌。

1977年秋,恢复高考制度,县委领导高度重视。1977年冬报名参加应试的学生太多,其中有不少是老三届(1966-1968年)学生,学校分运中、运河师范两片对学生进行辅导,那时在大礼堂上课,门外还挤满了学生,为了迎接高考,为了抢回十年的时间,师生日夜奋战,有的老师一天上了6堂课,教师们讲得很认真细致。那些饥渴的学生第一次对待知识是这么虔诚,运中教学呈现出一片复苏景象。

1978年运河中学应届生首次参加高考,当时是叶蓬校长主持运河中学工作。运河中学分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初一、初二各4个班;高一、高二各5个班。为了取得好的高考成绩,在高中10个班中,临时拼成了1个尖子班高二(5),在教育局负责的耿德科同志,又给这个班从全县中学挑来了10余个尖子学生,共50余人。任课教师是:王桂君(化学)、罗得安(数学)、常永山(物理)、张崇言(外语)、孙映魁(语文),孙老师后来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现为徐州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正教授。后来这个班考取38名学生。

1978年应届毕业生共考取本科18人,大专22人,中专6人。1978年应届毕业生高考首战告捷。录取率徐州第一。同年,运河中学被邳县人民政府命名为“邳县中学”。这个校名用了4年,其间1980年,邳县中学被江苏省教育厅确立为首批江苏省重点中学(江苏95所重点中学之一)。

1981年邳县教育局决定“邳县中学”恢复校名为“邳县运河中学”。这是因为在首批重点中学中仍然使用校名“邳县运河中学”。

1978年全国正处于拨乱反正时期,所以1978年前后运中的行政工作也显的很乱,先后有杨华老师任革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些军队干部来领导管理学校。1979周友文同志重新主持学校工作,79年底校长改为叶蓬同志。79年运中高考本科考取14人,专科19人。1980年本科33人,大专41人,1981本科37人,大专32人。

江苏省运河中学夜景江苏省运河中学夜景1982年运河中学没有初中、高中毕业生,高二学生参加高考,剩下的继续读高三。这是因为国家把中学的“二二学制”又改为“三三学制”。到1983年,由于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学校建造了第一幢教学楼――初中部南教学楼。1983年运中考上本科37人,专科21人,大中专59人。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到1983年前,高考本科上线在40人以下。这在当时徐州地区,运河中学处于落后行列。但是,这一时期学校的体育工作成级显著。邢爱兰获江苏省田径运动会铁饼第一名,后来获亚运会冠军;周广科获得省冬季长跑比赛5000米的第一名;李志东在江苏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夺得跳远第一名,110米栏第一名;运中田径队在徐州地区中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不久,邢爱兰、周广科分别获得国家田径队、国家自行车队“运动健将”称号。

学校运动会的冠军记录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直到这些记录都没有被刷新。

1984年考上本科88人,大专42人,其中一个清华,两个北大。1985年开设6个高中班,孙凯惠老师班上考取3个清华,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1985年这是运中重要的一年,高考成绩跃居徐州地区的先进行列,位居第三。1985年本科上线125人,大专48人,大中专71人,升学率74%,本科上线首先突破100人。到1986年运中高考升学率居徐州第一,运河中学历史上辉煌的“七联冠”就此拉开序幕。运河中学辉煌的开始,彻底改变了徐州地区教育质量向来“西高东低”的状况。运中随之声望大振,在全省基础教育行列中令人瞩目。1998年,运河中学部分教师在启东中学参观学习,负责接待的启东中学王校长说:不知道邳州中学,但知道运河中学在徐州地区是一所名校。

飞跃发展原因

回顾1985年以后的运河中学飞跃,主要归纳为以下原因:

一是当时的领导集体是一个具有教学和管理实力的领导班子。他们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政分开,而且领导成员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的领导班子深入教研组、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不断改革完善教育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副校长以及所有中层干部都和教师在一起办公。学校领导,本身就是教学权威,他们除了上好示范课,同时扬长避短,组织协调,听完课后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整改方案,不流于形式,并能够扎实长期的坚持下去。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二是教师高昂的工作热情。国家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1985年设立我国第一个教师节,给教师以崇高的政治地位,经过工资改革,教师工资大幅度提升,运河中学的教职工工资平均是110元。政治经济地位的提高,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学校中,常常出现忘我的工作局面,往往下班时需校长去催,“下班了,回家吧!”这是常校长经常说的话。新来的大学生教师,由老教师从一年级带起,先听课,再上课,扎扎实实的干,谁落后谁感到难为情。所有考试出题不是该校出,由对口外校出,如丰中、沛中与学校互换出题。大搞学科竞赛,实行面向中间生,促尖子生,带差生的策略。那时只提出提高教学质量要求,并不明确升学人数的总体指标。一位老教导主任说“教学质量提上去了,人数自然就上去了。”

三是1985年运河中学高中生的招生政策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为提高升学率提供了良好的生源基础。由徐州市命题教育局招生,改为运河中学自主招生和自主命题,单独组织自己的招生考试阅卷,

使生源质量有很大提高。

四是学校注重了学生的思想素质的培养。1984-85年邓小平在景山学校提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根据这一精神,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学校制订的《常规教育细则》,进行团结守纪,尊师爱校等常规教育,也就在1985年产生了运河中学的八字校风“团结、文明、勤奋、求实”。

最后还要满怀深情地说,那些为了支持苏北建设,为了改变苏北落后面貌,来邳县任教的南方客籍教师。他们勤勤恳恳的工作,把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运河中学。当时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简朴的生活作风给运河中学带来一股昂扬向上的动力,他们为运河中学的崛起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当时差不多所有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是客籍教师,校长常永山,书记王桂君,副校长罗德安,校长办公室主任张崇言,教务处主任张幼俊,政教处主任李宁,体卫处主任汪伟麟等都是邳州以外的人。

随着1985教学出现的喜人局面,校园建设也出现重大改观。1985高中教学楼落成(今初中部北教学楼西楼半部),1986年实验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1990年后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1992年邳县撤县建市改称州市,运河中学经市委市政府下达文件,改称为邳州中学。虽如此,但人们更多的还是习惯叫做运河中学。一直到2004年,学校要通过四星级普通中学验收,邳州中学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并备案,又正式改为江苏省运河中学,2004年3月运河中学顺利晋级为四星级学校。

运河中学作为县级中学先后接待了一些外国友好团体。1992年法国圣太田市中法友好协会会长封塔尼尔夫人率团访问运河中学,1993年美国学者汉斯偕夫人应邀到运河中学讲学。1995年日本中学生友好访问团访问运河中学。于此同时,运河中学校长常永山去日本考察中学教育情况。他在回国后的第一次教职工会议上说,当今中国人必需学会三样东西,那就是电脑、英语、和汽车,十几年过去了,这话听起来仍不为过时。不过想起当时外国人首次来到校园时情景还是记忆犹新,整个校园里静悄悄的,已是第三节课间活动时间,却见不到人影。映入眼帘的只是路两边那粗大茂盛的法国梧桐树。直到客人们走后才解禁,教师学生允许走动。

1990年后期,随着全国教育形式的产业化发展,还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一些运河中学的名特优教师到南方学校应聘,这是运河中学十几年的辛苦培养和文化积淀的结果,然而他们陆续走出运中流向能给高薪的学校应聘,给学校带来一些损失,这也是徐州地区存在的现象。对于优秀的教师流失,学校也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2007年,运河中学也打出了在全国招收优秀的教师招聘启示。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教师人才流动的一出一进的良性循环格局。

1997年谷玉端主持运中工作,校园建设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1999年劳动局商业技校拆迁规划到运中,高初中分离,在商业技校校址筹建运河中学高中部,2002年运中高中部新校区独立并投入使用,这就是江苏省运河中学,有三个年级,每个年级16个班,每班学额不足50人。

四星级验收

2004年4月,学校高标准迎接江苏省评估院的四星级普通高中的验收,同年7月,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四星级普通高中,从此,运河中学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不仅在硬件上添置了多媒体教室、演播厅、音乐欣赏室、体育馆等,还在质量上树立质量意识,在确保升学率的前提下,力争提高优分率,为全国名牌院校输送优秀毕业生。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新课改以后,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学校审时度势,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知识,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演讲推广。此外学校每学期都结合新课改进行一些教育论坛,每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交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得与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06年,石启红同志主持运中工作,在教学设施上加大投入,给一线老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各个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在教学现代化上迈出了可喜的一部。

2007年,户振球同志主持运中工作,在学校优化教育教学管理,资金开源节流,对新教师的使用和培训上,加大工作力度,注重教育绩效,更加务实沉稳,使这个四星级学校发出更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邳州教育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师资队伍精良,群体优势明显。初中部有专任教师1500人,学历合格率达100%,本科以上学历者占98.5%,中高级教师700余人,徐州市名教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300人,省优质课获奖者40人,徐州市优质课获奖者210人。教师独立立项并参与研究的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4个,学校先后被徐州市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群体”,被徐州市委、市政府批准为“先进集体”,被江苏省教育科研所确立为“教科研实验基地”,中国教育学会确定为“生活作文研究基地”。

校部介绍

高中部介绍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创办于1956年,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学校有10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0多人。投资近亿元,兴建的新的高中部,占地160多亩。

校园建筑雄伟壮观,环境优美雅致。学校内部设施实现了信息化、现代化、理化生实验设备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标准,劳技实验基地14个,多媒体技术进驻教室、办公室,校园网“千兆到主干、百兆到桌面”,演播大厅、学术报告厅功能强大,2001年12月,江苏省教育厅授予“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的称号。

自1998年以来,学校平均每学年拿出近100余万元,用于奖励优秀生、进步生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硕果

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本科上线人数(借读生除外)610人,在徐州市名列前茅。其中,4人分别被北大、清华录取,其中王梦春为徐州市外语类考生第一名。1997年以来,学校共有16位同学在江苏省学科奥林匹克中获一、二等奖,并为高等体育、艺术院校输送了41名优秀毕业生。以此为依托,学校从1999年秋开始,招收了三个以艺体教学为特色的艺体班。

高中部北校区介绍

高中部北校区是运河中学最大的校区,运中的各项集体活动多在这里举行。运河中学北校区拥有体育馆,省级篮球友谊赛、拳击赛等多次在这里举行。

高中部北校区原为方圆中学,北校学生多来自农村及周边乡镇,初中部北校区原为邳州市第六中学,后合并为运河中学初中部北校区,初中部与高中部相邻。

学术研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中的《春华》文学社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文学社”,学校2000年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校”、“徐州市文明单位”、“徐州市安全文明示范级校园”。

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第四批先进学校

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江苏省德育先进校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江苏省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两个《条列》优秀学校

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运河中学江苏省绿色学校

江苏省文明单位

江苏省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1-2005年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

江苏省教育科技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徐州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2004-2005年度徐州市文明单位标兵

徐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

徐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徐州市1998—2000年度先进集体

徐州市2001-2003年度红旗班组

徐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徐州市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伙伴制”先进集体

徐州市五四红旗团委

徐州市无吸烟单位

文化传统

运中校训

知行合一、超越自我

运中校风 求知第一,教育至上
运中教风 严谨,善导,敬业,创新
运中学风 勤奋,多思,博览,贯通
办学方向 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打造运中品牌,创建江苏名校
教育模式 寓德育于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现任领导

运中校训

知行合一、超越自我

运中校风 求知第一,教育至上
运中教风 严谨,善导,敬业,创新
运中学风 勤奋,多思,博览,贯通
办学方向 深化素质教育,提高办学质量,打造运中品牌,创建江苏名校
教育模式 寓德育于学生日常行为之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校区环境

江苏省运河中学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名单

姓名

职务

李宏飞

党委书记、校长

冯仰聪

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淼

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磊

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阳

党委委员、副校长

成智

党委委员、政教处主任

[2]

相关新闻

姓名

职务

李宏飞

党委书记、校长

冯仰聪

党委委员、副校长

刘淼

党委委员、副校长

吴磊

党委委员、副校长

陈阳

党委委员、副校长

成智

党委委员、政教处主任

[2]

词条图册

江苏省运河中学体育馆江苏省运河中学体育馆江苏省运河中学共设置四个校区,初中部两个校区,高中部两个校区,其中初中部北校区原名为邳州市第六中学,2008年正式并入江苏省运河中学,现学校全称为江苏省运河中学初中部北校区,高中部北校区为方圆学校,与初中部北校区仅有一墙之隔。

学校硬件现代化,设备设施信息化。初中部图书馆有藏书近10万册,图书使用电子检索系统管理;阅览室、资料室报刊齐全,涉及科学、人文的诸多方面,可同时容纳2000人阅览;学校拥有300口多媒体教室,2003年更新换代了108口计算机教室,建立了先进的校园网,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