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光(一)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原名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于1914年由毕生致力于教育的刘师竹先生创办的,一直是太仓最具代表性的学府之一,素以儒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启迪有方的教学闻名遐迩。[4]2007年9月,市政府投入7000余万元启动了“两区合一”工程,扩建教学、生活用房16000平方米,新建400米标准运动场。2008年9月两区顺利合并,校园面积达129亩;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解决了“一校两区”给学校管理带来的诸多不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截止2009年,学校有高中37个班,在校学生1837人;学校占地面积近120亩,绿化面积3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9000平方米,学生宿舍16000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一校一区,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良好。[6]
解放初,学校就被苏南行政公署誉为苏南地区改造旧学校的一面红旗。1960年荣获“江苏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国务院文教群英会先进单位”等称号。同年,被确定为江苏省44所重点中学之一。《新华日报》曾以《鸡毛也能飞上天》为题,报道了该校的办学成绩。1980年被确定为江苏省重点中学;1992年被确认为合格省重点中学。2001年被确认为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4年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2008年8月,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7]
学校秉承“勤、谨、信、进”的校训,形成了“文明、严谨、勤奋、创新”的校风,“严谨、求精”的教风和“勤奋、踏实”的学风,办学成效显著。建校89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中国舞蹈协会原主席、新舞蹈艺术创始人吴晓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谈松华;著名天体物理学家龚树模等中华英杰,都是从沙中起步,走向人生辉煌的。[8]
校园风光(二)自2005年以来(截止2009年),学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扎实开展新课改教学实践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成功。学校从多元智能理论中吸取养分,进行全面的课堂教学设计,各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实现了学生多种智能整体发展的目标。2009年《江苏教育研究》杂志以《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多元智能教育概览》为题,介绍了该校开展多元智能教育活动的经验。该校教师的研究成果《课堂因多元智能而精彩》、《探索与创新——回眸新课改》已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改革以来(截止2009年),学校结合实际,走出了一条体艺教育的特色之路。2004年,学校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合作,依托高校师资力量,对艺术特长生进行强化培训。2005年以来,已有150余名艺术特长生进入了高校深造(截止2009年)。2007年,学校被评为“苏州市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优秀学校”。在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80后校友中涌现了像油画硕士叶蓓蓓、青年导演席雪晴等艺术才俊。
校园风光(三)叶蓓蓓,2009年7月完成了俄罗斯国立列宾绘画、雕塑与建筑艺术研究院的学业,获得硕士学位,被授予油画艺术家、油画专家的称号,成为太仓市获得油画硕士第一人。2009年9月18日,《太仓日报》以《叶蓓蓓:海归油画硕士的艺术梦》为题全面报道了叶蓓蓓的艺术成才之路。
席雪晴,200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她执导的《秘密通道》在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中获评委会特别奖,第十六届大学生电影节、第十届短片大赛评委会大奖,还入围第五届亚洲国际青少年影像作品展、第三十八届德国波茨坦国际电影节、第五届香港国际独立电影节展映作品,同时还被邀请参赛希腊国际短片电影节、加拿大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德国汉诺威国际电影节等。
此外,学校充分利用太仓市是我国唯一桥牌之乡的地方资源,编写了《桥牌基础教程》校本教材,开设了桥牌校本课程,广泛扎实地开展这项运动。2006年,学校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中学生桥牌比赛”,2007年和2008年又承办了江苏省第一届、第二届中学生桥牌赛,并获“承办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体育竞赛优秀组织奖”。2004年以来(截止2009年),学校多次代表江苏省参加了全国中学生桥牌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其中,学校在2007年“全国中学生桥牌比赛”中获得高中组团体亚军、双人赛冠军。该校1名学生作为桥牌特长生被辽宁科技大学破格录取,2007年,该生代表辽宁科技大学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桥牌赛”并夺得双人赛冠军,并成为了辽宁省桥牌队主力队员。2004年以来(截止2009年),学校连续两次被评为“苏州市体育(桥牌)特色学校”。[9]
核科学开拓者,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校园风光(四)王淦昌(1907—1998),江苏常熟人。1916年就读于沙溪高等小学堂。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0年赴德国留学。193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相继任山东大学和浙江省大学物理系教授、系主任。1948年赴美国工作。1950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进代物理所任研究员、副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1956年到苏联杜布纳任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60年曾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第一次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1961年后,任二机部九院副院长、二机部副部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原子能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论著多种。
原紫金山天文台台长——龚树模
1915年1月出生于江苏太仓沙溪镇,少年时代就读于太仓县立初级中学乙部。1936年毕业于上海私立大同大学物理系,同年考入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日军侵华时,龚树模返回家乡,于1938年秋与其兄龚树揆等在沙溪中市街龚宅创立私立求智中学,设初、高中两个大班,使用战前教材。是年冬,该校被伪政府勒令停办,龚树模转到昆明凤凰山天文站工作,直到抗战结束回到南京。1948年初,龚树模远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取得天文硕士学位,后转入密歇根大学进修获得天文博士学位。1953年秋,龚树模回到祖国,在南京资金山天文台从事天体物理研究,历任恒星室主任、天文台副台长,资台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文学报主编,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1985年任中国科学院哈雷彗星观测研究协调组负责人,此项集体工作获1990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5年退休。
龚树模在给母校沙溪中学的寄语中写到:“珍惜时间、用好时间;锻炼身体,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创者——吴晓邦
校园风光(五)吴晓邦(1906—1995 ),原名祖培,江苏太仓人。1926年入上海持志大学法科学习。1927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在沙溪中学任教。1929年春,赴日本明治大学经济系留学,同年开始学舞蹈,先学芭蕾舞,后学现代舞。1934年回国,在上海中法剧艺学校从事舞蹈教学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四川江安国立艺专、新安旅行团从事舞蹈教学工作,1942年赴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
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中国舞蹈研究会主席、全国文联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所创作、编导的舞蹈作品善于刻划人物的内心活动,并以简朴、洗练的舞蹈语汇和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和流派,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舞蹈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饥火》、《守财奴》、《春江花月夜》、《游击队员之歌》,并著有《新舞蹈艺术概论》等。[10]
56届校友、化工专家、清华大学顾尔昌教授
56届校友、城乡规划专家陆易农
49届校友、计算机专家姚兆炜
45届校友、二级演员、云南音协副秘书长王珏
50届校友、太阳能专家龚堡
棉职时代校友、上海农学院副院长胡载午
50届校友、东欧问题专家徐坤明
51届校友、教育部督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宏观教育研究专家谈松华(前左)
55届校友、计算机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蒋维杜
48届校友、高级工程师顾兆龙
46届校友、国家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陆绍中
新闻学家、解放军报》总编辑吴之非
63届校友、歼-7GB总设计师、歼-7系列主管总师方锦星
81届校友支亦祥为江泽民作翻译
79届校友、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全国金话筒奖获得者孔洁
78届校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马寅国与王淦昌校友合影
76届校友、高级规划师、南京大学教授朱喜纲
67届校友沈银发任外经贸部中国上海对外贸易中心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期间与吴仪副总理的合影
农业专家、陆作楣校友接受江泽民总书记接见
解放军大校缪尧坤
江苏省轻工厅原厅长洪志英校友与李岚清副总理合影
61届校友制冷专家曹伟生
60届校友朱炳元少将
60届校友中国电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黄策斌
59届校友、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左飚
59届校友、海军大校张耀宗
59届校友、飞行大队长、舰航副司令张连富
58届校友、穆绍林教授与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合影
《解放日报》党委书记冯士能(左一)与吴邦国合影
浙江大学原党委书记梁树德与李岚清合影
江苏省粮食厅原厅长吴国梁与朱鎔基合影
57届校友、浙江农科院党委办主任苏冀北
校园风光(六)长期以来(截止2009年),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办学层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荣获“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三五’普法先进单位”、“江苏省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五工程’示范单位”、“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2003年9月,学校又顺利接受了“江苏省文明单位”的评估验收。
该校的德育教育已经形成一大特色,曾两次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新华日报》曾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该校的办学成绩。该校的法制教育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起步早,抓得实,自编了校本法制教育教材,开展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成效显著,在校师生的违法犯罪率连续十多年保持为零。多篇法制教育论文在省、大市级刊物发表、交流,分管德育的校长受到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的表彰。[11]
刘师竹 | (1914-1925) |
倪敬函 | |
胡端行 | (1926-1927) |
钱耀庚 | (1927-1928) |
沈植山 | (1928-1929) |
焦伟民 | |
成金印 | (1929-1930) |
凌燕谋 | (1930-1931) |
陶亦书 | (1931-1933) |
沈玉祥 | (1934-1937) |
汪学良 | (1937-1943) |
马咏台 | (1943-1944) |
徐国珩 | (1944-1945) |
顾天翔 | (1945-1949) |
承启棠 | (1949-1951) |
沈禹昌 | (1951-1955) |
徐昌宜 | (1955-1957) |
蒋宪松 | (1957-1958) |
孙 亚 | (1958-1968) |
邱祖兴 符仁康 |
文革期间主持工作 |
赵秉琪 | (1978-1983) |
陆 明 | (1983-1984) |
王庸柏 | (1984-1992) |
陈为仁 | (1992-1996) |
陆卫其 | (1996-1998) |
朱树铭 | (1998-1999) |
吕 寅 | (1999-2001) |
杨炳奎 | (2001 -2010) |
李广耀 | (2010-2016) |
张军 | (2016-至今) |
刘师竹 | (1914-1925) |
倪敬函 | |
胡端行 | (1926-1927) |
钱耀庚 | (1927-1928) |
沈植山 | (1928-1929) |
焦伟民 | |
成金印 | (1929-1930) |
凌燕谋 | (1930-1931) |
陶亦书 | (1931-1933) |
沈玉祥 | (1934-1937) |
汪学良 | (1937-1943) |
马咏台 | (1943-1944) |
徐国珩 | (1944-1945) |
顾天翔 | (1945-1949) |
承启棠 | (1949-1951) |
沈禹昌 | (1951-1955) |
徐昌宜 | (1955-1957) |
蒋宪松 | (1957-1958) |
孙 亚 | (1958-1968) |
邱祖兴 符仁康 |
文革期间主持工作 |
赵秉琪 | (1978-1983) |
陆 明 | (1983-1984) |
王庸柏 | (1984-1992) |
陈为仁 | (1992-1996) |
陆卫其 | (1996-1998) |
朱树铭 | (1998-1999) |
吕 寅 | (1999-2001) |
杨炳奎 | (2001 -2010) |
李广耀 | (2010-2016) |
张军 | (2016-至今) |
部 门 | 职 务 | 成 员 |
校长书记室 | 校长 | 张军 |
书记 | 顾永丰 | |
副校长 | 张军 陈国良 王红芳 | |
校长办公室 | 办公室主任 | 陈雄 |
人事秘书 | 邹金龙 | |
工会 | 工会主席 | 陶月英 |
教务处 | 副主任 | 吕有功(主持工作)王靖东云磊 聂传虎 |
信息装备室 | 副主任 | 聂传虎(兼) |
教科室 | 副主任 | 蔡留忠(主持工作) |
德育办 | 主任 | 杨健亨 |
副主任 | 陆金华 赵勤明 | |
总务处 | 主任 | 黄志钢 |
副主任 | 黄坤 | |
团委 | 书记 | 袁学红[12] |
部 门 | 职 务 | 成 员 |
校长书记室 | 校长 | 张军 |
书记 | 顾永丰 | |
副校长 | 张军 陈国良 王红芳 | |
校长办公室 | 办公室主任 | 陈雄 |
人事秘书 | 邹金龙 | |
工会 | 工会主席 | 陶月英 |
教务处 | 副主任 | 吕有功(主持工作)王靖东云磊 聂传虎 |
信息装备室 | 副主任 | 聂传虎(兼) |
教科室 | 副主任 | 蔡留忠(主持工作) |
德育办 | 主任 | 杨健亨 |
副主任 | 陆金华 赵勤明 | |
总务处 | 主任 | 黄志钢 |
副主任 | 黄坤 | |
团委 | 书记 | 袁学红[12] |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学校实施了青蓝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培养了省特级教师1名,苏州市名教师1名,苏州市学科教改带头人5名,太仓市学科教改带头人14名,太仓市教坛新秀14名。《中国教育报》曾以《三制推开:沙溪中学教师新秀脱颖而出》为题进行了报道。[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