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大头茶(2)常绿乔木,高12米,嫩枝纤细,无毛。叶革质,狭长圆形或倒披针形,长8-13厘米,宽2-3厘米,先端尖锐而有钝尖头,基部狭窄而下延,上面干后深绿色,发亮,下面无毛,侧脉在两面均不明显,边缘有钝锯齿,叶柄长5-10厘米。
花生于枝顶叶腋,直径4厘米,白色,花柄长5毫米,有毛;苞片3,早落;萼片5片,圆形或阔卵形,长6-7毫米,有柔毛;花瓣5片,长2-2.5厘米,基部连生,外2片较短,内3片较长,背面有毛;雄蕊长8-10毫米,离生,花药近圆形;子房5室,有毛,花柱长8-10毫米,有毛,先端5裂。蒴果长1.5-2.5厘米,5爿裂开;中柱宿存,长1.5-1.8厘米;种子长1厘米,翅长7毫米。花期11月至翌年3月。[1]
分布于印度和中国(海南)。海南大头茶喜山区气候,能耐低温霜冻,适宜于年平均气温18-35℃、年雨量2000-2500毫米的地方生长,能耐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3℃。对土壤要求不严,在贫瘠、土层浅薄、酸性较强的粘质土上生长良好,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茂盛。海南大头茶
海南大头茶(3)采种:选择一年生的健壮母树,于10月中、下旬,果呈褐色时采摘,日晒3-5天果壳裂开,不断翻动,种子即行脱出,收集起来后搓去种翅,清理后装入布袋,置通风干燥处贮存。每千克果可出种子0.15千克,千粒重25.2克。
育苗:播种育苗选择排水良好的、土壤为砂质壤土的地方力圃地。三犁三耙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作床高20-25厘米,床宽1米,床面土细平整。
苗床的方向应利于排水,严防积水。播种时间以1-2月为宜。采用条播,亩播种量为10千克。播前用50℃温水浸种24小时,发芽率可达43%。出苗后要及时除草和间苗,间苗在5-6月分2-3次进行,最后一次间苗每条播种沟保留幼苗25-30株。5-8月施人粪尿或每亩2-4千克硫酸按(尿素减半)作追肥,要勤施薄施,生长后期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苗木在阴雨季节会发生轮纹斑病,幼叶出现赤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严重时整株落叶枯萎。防治方法,一星期撒生石灰1次,每亩15-20千克,或喷0.5-1%波尔多液。1年生苗高达20-25厘米便可出圃,亩产量可达4-5万株。
育苗在1-2月和9-10月,选择1年生健壮枝条,剪成3-4厘米长,每条插穗要有成熟叶片1片带腋芽1个二切口要平滑,从采穗至扦插的全过程,切口要保持湿润。插床床面盖上黄泥心土并压实。扦插株距4厘米,行距10厘米。插后淋足水,遮荫,透光20-30%,久晴应常淋水。2个月左右开始长根,以后可适当施肥,注意防病防虫。1年生苗高达25厘米即可出圃,亩产苗可达5万株。
根据海南大头茶的特性,主要在厚度30-50厘米的土层浅薄、土壤贫瘩、有8-10级大风、马尾松生长不良的山腰以上的地方造林。整地有穴状和带状二种,在坡度30°以上的地方用穴状整地,穴规格为27厘米×27厘米×20厘米;在坡度30°以下的地方用带状整地,带宽40厘米,深27厘米。定植可用实生苗或插条苗,株行距1.67米×1.67米。穴状整地造林的,造林后连续3年要进行除草松土,每年1次。
海南大头茶种苗来源丰富,造林成活率高,适宜作为海拔80米以上、风大、土壤贫瘠的高寒山区的造林树种。
木材红褐色,有光泽,纹理直,结构细,均匀,硬重,强度中;供旋刨细木工、雕刻、玩具、工艺品、建筑等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