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地貌

造型地貌

目录导航

石林

        石林(Stone Forest),素有“天下第一奇观”之称,坐落在昆明南边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距昆明市86公里。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

        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公里,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1966年,中国第二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在距今约三亿六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石林一带还是滇黔古海的一部分。大约二亿八千万年前的石炭纪,石林才开始形成。大海中的石灰岩经过海水流动时不断冲刷,留下了无数的溶沟和溶柱。后来,这里的地壳不断上升和长时间的积淀,才逐渐变沧海为陆地。海水退去后,又历经了亿万年的烈日灼烤和雨水冲蚀、风化、地震,就留下了这一童话世界般的壮丽奇景。远远望去,那一支支、一座座、一丛丛巨大的灰黑色石峰石柱昂首苍穹,直指青天,犹如一片莽莽苍苍的黑森林,故名“石林”。 在距昆明市86公里的地方,有一片350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这就是驰名中外的石林风景区。石林,即岩溶地貌,又因为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所以也被称作喀斯特地貌。

岱崮

        2007年8月21日,“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在蒙阴县召开。会上,由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并列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山区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义丰带领课题组,在进行北京山区与鲁中南山区生态与新农村发展对比研究中,发现了“崮”这一独特的造型地貌。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深入岱崮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崮”在中国北方个别地方虽有分布,但比较分散,地貌特征不明显,而我县岱崮镇在方圆十公里内就聚集了30余个崮,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的突出特点,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在我国造型地貌中比较稀缺,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因此,以岱崮镇名命名此类地貌为“岱崮地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