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连文

金连文

中文名 金连文
出生地 贵州省纳雍县
职称 教授
毕业院校 中国科技大学
目录导航

简介

金连文金连文金连文,男,1968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 无线电系(866),获无线电新技术专业及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技术专业双学位,1996年于华南理工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系主任,兼任广东省高校“音视频图文智能信息处理”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无线通信网络及终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访问学者,法国南特大学访问学者。2000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 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4年聘任为博士生导师。2002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6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8年入选广东省高级人才专家库, 2010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11年入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任中国图像图形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微软技术俱乐部顾问、教育部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与SaaS专委会委员等职。近年来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期刊论文19篇,多篇(106篇次)论文被三大索引SCI、ISTP、EI收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项,获得计算机软件版权9项。先后主持了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重点)、4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4项Motorola国际合作研究基金、4项微软亚洲研究院合作研究课题等在内的科研项目4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及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5)各1次。近年来先后指导研究生荣获:“2005年度微软学者奖学金”(华南地区仅1人),“2007年全国首届模式识别大会最佳学生论文奖”(唯一奖项)、“首届恩智浦杯创新设计大赛全国第2名”“2007年ADI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2008年IEEE APCCAS国际会议十佳学生论文奖”、"2010年微软精英大挑战全国总决赛优胜奖”,“2010年第一届中国云计算及SaaS大会优秀论文奖”,“2010年全国图像图形学会优秀论文奖”,“2011年挑战杯广东省特等奖”等。

主要研究方向

模式识别、文字识别、手写输入法、数字墨水、人机智能交互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应用,包括iOS,Android,WP等)

机器视觉、图像处理,人脸美丽及其应用

机器学习及应用

加速度传感信号识别及其在移动计算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汉字学习、计算机书法

智能信息处理

招生专业

博士:信息与通信工程

硕士:(1)、通信与信息系统;(2)、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术兼职

著名国际会议ICFH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 of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France, 2008) 程序委员会委员

著名国际会议ICML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08) 程序委员会委员

著名国际会议ICML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Hongkong, 2007) 程序委员会委员

著名国际会议IWFHR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 of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France, 2006) 程序委员会委员

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IEEE计算机学会会员,通信学会会员

微软技术俱乐部顾问

广东省图像图形学会理事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会员

广东省电信行业规划评审专家

中国移动集团广东省公司广州分公司专家库专家

国际刊物《IEEE Trans. On SMC》、《Pattern Recogn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Image and Vision Computing》、《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国内学术期刊《计算机学报》、《电子学报》、《通信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学报》、《智能系统学报》以及若干高校学报的论文审稿人。

近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

1. 2008.1-20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认知科学的人机交互智能信息处理基础理论(编号:U0735004) , 子课题负责人。

2.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ew Century Excellent Talent Program of MOE,编号:NCET-05-0736,2006.1~2009.12

3. 2008.1-20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手写汉字的书写质量评价与美化研究,编号:60772216

4. 2007.9-2009.9: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笔计算手写数字墨水的书写质量及美化,编号:07118074。

5. 2007.7-2009.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电子描红本,编号:07A1208009。

6. Microsoft 亚洲研究院高校合作基金,Study of Online Handwritten Character Recognition for Computer Aided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及其在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中的应用”,FY07-RES-THEME-058,

7. 2006.10-2008.10,Motorola国际合作:集成学习理论及其在图像分析及模式识别中的应用,“AdaBoost For Image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B06-D8070740

8. 美国Pitney Bowes 公司合作项目:高速邮政信封自动识别(High Speed Postal Envelop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60275005):“低分辨率运动手写体汉字识别”,2003-2005年, 60275005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69802006):“可变形模板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31-B52770;1999~2001。

11. Motorola国际合作基金: 人脸表情自动识别人机交互系统,编号:303D804372。2004.10-2006.10

12. Motorola国际合作基金“Advanced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项目编号:303-B38301;2000.2~2002.2。

13. Motorola国际合作基金“Vision-based Hu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Interface”,;2002.9~2004.9。303-D84110

14.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04105938,运动手指跟踪虚拟文字识别人机交互接口新方法, 2005.1- 2006.12。

1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011611):“低分辨率运动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及应用”,2002-2003年,011611

16.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变形模板模型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131-L90210;1999~2001。

17.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负责,基于结构编码的嵌入式联机手写输入法的研究与实现, 2003-2005,下达编号:020828, 学校编号:B6303547,

18. 国家教委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处理开放实验室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可变形模板模型理论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项目编号:106-B74040;1998~1999。

19.华南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多专家系统的手写体汉字识别的研究”, 项目编号:131-E11820;项目主持人,1997~1998。

2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人机交互智能接口新技术及其应用,编号:2003C50101,2004.1~2006.6

21. 横向课题:“基于语音ASIC技术的智能电子芯片的研制”,2002-2004

22. 横向课题: 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的横向课题:“SCUT-IRAC手写体汉字样本库”; 项目编号:106-F25170;1998~1999。

23. 横向课题: 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的横向课题:“SCUT-IRAC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Samples”; 2000~2001。

24. 303-N72410:高水平大学建设苗子课题, 303-D76010,

25. 303-D76010: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研究与发展,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科研项目子课题,

26. (尹俊勋,黄皆雨,金连文等),横向课题:税控收款机,2003.3.14 ~2006.6.6

部分发表论文

1)Teng Long, Lianwen JIN, Building Compact MQDF Classifier for Large Character Set Recognition by Subspace Distribution Sharing, Pattern Recognition, vol.41, no.9, pp2916-292, 2008. (SCI IF=3.27)

2)Lianwen Jin, K. Ding, and Z. B. Huang, “Incremental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writer-adaptive online Chinese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NeuralComputing, vol. 73, no. 10, pp. 1614-1623, 2010. (SCI, IF=1.44)

3)Li, X.T. Fan, L.S. Jin Lianwen,Li, X.T. Fan, L.S. Jin Lianwen, Analytical density function of sum of Gaussian noise and SαS interference, IET Electronics Letters, 28(1): 47 - 48,2012. (SCI IF = 1.01)

4)Dapeng Tao, Lianwen Jin, Similar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by Kernel Discriminative Locality Alignment,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2. (SCI IF = 1.03)

5)Qinghua Huang, Dacheng Tao, Xuelong Li, Lianwen Jin, Exploiting Local Coherent Patterns for Unsupervised Feature Ranking IEEE Trans. SMC-B, vol.41, no.12, pp.1471-1482, 2011. (SCI IF=3.01)

6)Dapeng Tao, Lianwen Jin, Discriminative Information Preservation for Face Recognition, Submitted to Neurocomputing . 91: 11-20 , 2012. (SCI IF = 1.44)

7)Nanxi Li, Lianwen Jin, A Bayesian-based method of unconstrained handwritten offline Chinese text line recogni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gnition, 2012.(SCI IF=1.21)

8)Lianwen Jin, Yan Gao, SCUT-COUCH2009----A Comprehensive Online Unconstrained Chinese Handwriting Database and Benchmark Evalu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Document Analysis and Recognition (IJDAR), (SCI IF=1.213) ,vol. 14, no.1, pp53-64,2011

9)Lihua Guo, Lianwen Jin, Laplaci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ith multi-kernel learning,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Vol.E94-D No.2 pp.379-383. (SCI IF=0.41)

10)Lianwen Jin, Duanduan Yang, Li-Xin Zhen, Jian-Cheng Huang, A Novel Vision based Finger-writing Character Recognition System, Journal of Circuit, System and Computer. Vol.16, no.3, pp421-436, (SCI IF=0.39) , 2007

11)X.T. LI, J. SUN, L.W. JIN and M. LIU. Bi-parameter CGM model for approximation of α-stable PDF. IET Electronics Letters, Vol.44, Issue 18, August 2008, pp.1096-1097. (SCI, IF=1.01)

12)Lihua Guo, Lianwen Jin, Laplacia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with multi-kernel learning, IEICE Trans. on Inf & Syst. IEIC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and Systems Vol.E94-D No.2 pp.379-383 (SCI)

13)Yang Xue, Lianwen Jin, Discrimination between Upstairs and Downstairs based on Accelerometer, IEICE Trans. on Electronics, Vol.E94-D,No.6,pp1173-1177,Jun. 2011 (SCI)

14)Xue Gao, Lianwen Jin, A Vision-based Fast Chinese Postal Envelope Identification Syste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8(1):31-49, 2012。(SCI IF=0.32)

15)Xue Gao, , Lianwen Jin,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by Locally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for Hand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EICE Trans. on Inf & Syst., vol. E94-D, 2012. (SCI IF=0.40)

16) 金连文; 徐睿; 杨端端; 镇立新; 黄建成; 手指书写:一种虚拟文字识别人机交互新方法, 电子学报, 2007年 03期。

17) 高学,徐睿, 金连文, 尹俊勋, 镇立新, 一种基于运动图像的在线手写汉字识别方法, 《电子学报》,vol.32, no.8, pp1273-1276, 2004.

18) 高学,金连文,尹俊勋,黄建成,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手写汉字识别方法,《电子学报》,vol.30, no.5, pp651-654,2002年第5期。

19) 金连文, 徐秉铮,“限定性手写体汉字识别的一种可变形弹性匹配模型”, 《电子学报》,vol.25, no.5, pp35-38, 1997年。

20) 金连文, 徐秉铮,“基于多级神经网络结构的手写体汉字识别”,《通信学报》,vol.18,no.5, pp21-27, 199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