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学杂志

地层学杂志

中文名 地层学杂志
语言 中文
现任主编 陈旭、沙金庚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编辑单位 《地层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刊号 0253-4959
出版周期 季刊
目录导航

办刊历史

1966年,《地层学杂志》创刊[3]

“文革”期间,该刊停刊[3]

1978年,复刊,为季刊[3]

1994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公布该刊入选“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地层学杂志》主要有研究简讯、学术讨论、国际动态、学术争鸣、消息报道等栏目[1]

该刊主要刊载与地层学(含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年代地层学、事件地层学、化学地层学、构造地层学、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旋回地层学、生态地层学及定量地层学等)及与其相关的地质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古气候学有关的专门性论文、学术动态、报道、讨论、书刊和论文的评价、综述或译文,以及中国国内外工作方法和经验的介绍等。

人员编制

据该刊2019年7月官网显示,《地层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44人[2]

《地层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职位 名单
编委 王军 王乃文 王向东 王泽九 尹崇玉
邓胜徽 冯庆来 冯洪真 史晓颖 刘敦一
孙元林 戎嘉余 张允白 张元动 张宗祜
张海春 李前裕 汪筱林 汪啸风 肖书海
沙金庚 邱占祥 陆松年 陈旭 陈孝红
周蒂 周传明 周志炎 季强 金小赤
金玉玕 侯先光 侯鸿飞 项礼文 耿元生
袁训来 殷鸿福 梅冥相 章森桂 黄奇瑜
黄枝高 龚一鸣 彭善池 杨振宇 ---

办刊成果

《地层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职位 名单
编委 王军 王乃文 王向东 王泽九 尹崇玉
邓胜徽 冯庆来 冯洪真 史晓颖 刘敦一
孙元林 戎嘉余 张允白 张元动 张宗祜
张海春 李前裕 汪筱林 汪啸风 肖书海
沙金庚 邱占祥 陆松年 陈旭 陈孝红
周蒂 周传明 周志炎 季强 金小赤
金玉玕 侯先光 侯鸿飞 项礼文 耿元生
袁训来 殷鸿福 梅冥相 章森桂 黄奇瑜
黄枝高 龚一鸣 彭善池 杨振宇 ---

出版发行

收录情况

据2019年7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地层学杂志》共出版文献2585篇[3]

据2019年7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层学杂志》共载文1146篇[1]

影响因子

《地层学杂志》是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地质学类(1992年版、1996年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核心期刊,被《中国地质文摘》、英国《动物学记录》(ZR)、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JST)、美国《石油文摘》(Petroleum Abstracts)、美国《地质学题录与索引》(BIG,Georef)、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收录。

荣誉表彰

据2019年7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地层学杂志》总被下载440709次、总被引次数23929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341、(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55[3]

据2019年7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地层学杂志》被引量为7579次、下载量为13523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该刊影响因子为0.82,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1465名,在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刊(226种)中排第97名[1]

文化传统

该刊曾获第二届江苏期刊方阵优秀期刊提名奖[1]

全新改版

投稿指南

刊名刊名

1. 为适应期刊编辑出版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专业论文一般要求包括如下部分:文题、著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如有图版则需附上图版说明。来稿要求观点明确、文字精练、用语确切、资料及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稿一般不超过2万字(含图表),图版不超过2幅。鼓励增加英文摘要篇幅,全英文稿件不超过A4纸10页,需附中文的文题、著者及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简讯、短评、通讯、报道等类短文不超过2000字。

文字、符号要规范、合法,文中量和单位必须符合法定计量单位的要求,外文字母、符号等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脚注置于同页稿纸的下眉边。

图、表必须在文稿中留有位置,并标明中英文图题、表题,图表宽度为8cm或17cm。插图须打印在白纸上,要求墨色黑、线条均匀、色调均一,用线段比例尺而不用数字比例尺,图内文字一般用小5号或6号。复杂表格将作图件处理。图版的实用面积为17cm×23.5cm(23—24cm亦可)。

2. 为保护著者知识产权,在论文中引用前人成果时,必须注明出处。

3. 该刊编辑流程已基本网络化,且采用电脑排版。投稿时请著者同时发送文稿的电子文本和独立命名的图形文件,文稿、图件则均需寄发打印稿两份。可以接受的电子文本格式包括doc、rtf,图件格式包括tif、cdr,tif格式图件分辨率不低于600dpi;复杂的表格等同于图件。

4. 来稿务必写明著者单位全称及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E-mail,以便随时联系。所有来稿须经有关专家及编辑委员会审查,然后决定录用与否。因此,著者在向该刊编辑部(不包括私人)寄发稿件之日起的6个月内,如未收到退稿或其他通知,即表明该刊已予接受,将择时刊出。在这期间,务请著者勿将同样的或类似的稿件再投其他刊物,造成一稿两投或一稿多投;如对稿件刊出时间有特别要求,来稿时请说明理由,该刊将酌情处理。

5. 文稿一经刊出,一次性酌付稿酬(略低于国家规定)、赠刊1本及论文抽印本20份,邮局汇寄,请注意查收。该刊所支付的稿酬已包含刊物光盘版、网络版的报酬,该刊电子版不再另付酬金。著者对此如有不同意见,请尽早说明或另行处理。

6. 来稿在论文格式、图表及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等方面不符合该刊发表要求时,编辑部将退回著者修改补充,至符合要求后才作为稿件接受,进入审稿流程,决定是否采纳。为保证期刊的特色,该刊郑重声明此点,务请著者注意和协助。

7. 其他未明事宜,或著者有特殊要求,尽可向该刊提出,编辑部将妥加处理。

(更多投稿指南请访问期刊官网[4]

期刊领导

自2020年3月44卷1期起,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层学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通过网络首发、封面文章等形式提高期刊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和传播力,为广大地质科研工作者提供前沿学术信息。

具体调整方面:将出版时间由原来的1、4、7、10月,改为3、6、9、12月;选择当期出版论文中优秀文章作为封面论文,由封面论文作者提供的相关优质图片进行设计加工作为封面图片;文章首页页眉增加出版社logo、本期封面、本文doi和文章中英文引用格式;在传统栏目的基础上,新增特约稿件、地层新知、国际前沿等栏目;开通微信服务号“地层学杂志”,关注即可实时获得论文发表和期刊资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