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冶金

萃取冶金

品牌 冶金工业出版社
页数 1021页
书名 萃取冶金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日期 2009年8月1日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萃取冶金

作 者:马荣骏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502448752

开本: 16开

定价: 185元

内容简介

《萃取冶金》系统地介绍了萃取冶金(即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或分离金属)的理论与实践。书中分章阐述了溶剂萃取的历史及应用,萃取冶金的基本原理,萃取体系及其萃取机理,组成有机相的溶剂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串级理论,萃取冶金的工艺过程,萃取设备,铁的萃取,铜的萃取,钴镍的萃取,锌镉及其它有色金属的萃取,稀有高熔点金属的萃取,轻金属、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萃取,金银及铂族金属的萃取,稀散金属的萃取,稀土金属及钪的萃取,放射性元素的萃取,固体废物及废水处理中金属的回收,溶剂萃取工艺过程的设计。

《萃取冶金》系统总结了萃取冶金的发展及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全面总结了萃取冶金的理论,详细地讨论了萃取冶金的设备、各种金属的萃取工艺以及应用操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该书具有全面性、新颖性及实用性的特点,是一本高水平的专著。

《萃取冶金》可供从事湿法冶金、化工、环保专业的科研、设计工作者、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及厂矿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参考和应用。

作者简介

马荣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外著名的冶金学家,我国草取冶金的创始人之一。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1955~1958年于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查理大学及斯洛伐克Kosice工业大学读研究生,1958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沙矿冶研究所(现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至今。在工作期间曾任课题组长、研究室主任及研究所长等职务。1988年被湘潭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88年被东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5年被中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0年被湖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1996年被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聘为兼职首席研究员。从1958年起参加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稀土学会、湖南省金属学会、湖南省有色金属学会、湖南省稀土学会、湖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的活动,曾担任学组副组长、学委会委员、学委会副主任、理事及常务理事等职务。1978年被冶金部评为先进工作者,1985年被国家科委聘为有色金属专家组成员,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环境科学工作者,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当选为斯洛伐克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50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共完成了60多项冶金重点项目,指导完成了20多项环保科研项目及10余项冶金新材料的课题,其中有24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鉴定。在担任负责人的课题中,获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四等奖5项及地市级一、二等奖各1项;已出版了10部学术专著,其中两部获得部级优秀图书奖;参与了3部工具书的编写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25篇,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专利,培养了20名研究生。

图书目录

1 绪论

1.1 萃取的历史

1.2 萃取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2 萃取冶金的基本原理

2.1 萃取中常用的符号及名词

2.1.1 萃取体系的表示方法

2.1.2 萃取与反萃取

2.1.3 矿浆萃取

2.1.4 协同萃取

2.1.5 交换萃取、配合萃取、协同萃取及共萃取

2.1.6 串级萃取

2.1.7 有机相

2.1.8 水相

2.1.9 负载有机相

2.1.10 萃取配合物或萃合物

2.1.11 配合剂

2.1.12 分配常数及萃合常数

2.1.13 分配比D

2.1.14 萃取率

2.1.15 分离系数β

2.1.16 流比、萃取比、回萃比、回洗比

2.1.17 萃余分数、萃取分数、纯化倍数

2.1.18 盐析剂及萃取催化剂

2.1.19 半萃取pH值、萃取平衡等温线及饱和度

2.2 配合物的分级平衡理论

2.2.1 配合物中常用的函数及其相互关系

2.2.2 测定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方法

2.3 溶解度规律和溶剂的分类

2.3.1 溶剂的分类

2.3.2 相似性原理

2.3.3 各类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2.4 影响萃取率的理论因素分析

2.4.1 空腔作用EAq-Aq和Es-s

2.4.2 离子水化作用

2.4.3 亲水基团作用

2.4.4 螯合作用

2.4.5 中性溶剂配合作用

2.4.6 协萃作用

2.4.7 抑制配合作用

2.4.8 助萃配合作用

2.4.9 金属离子的水解聚合作用

2.4.10 盐析作用

2.4.11 溶剂氢键作用(M-S作用)

2.4.12 离子缔合作用

2.5 萃取热力学

2.5.1 萃取热力学平衡常数

2.5.2 非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

2.5.3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系数

2.6 萃取反应动力学

2.6.1 反应速率对过程速率的影响

2.6.2 金属萃取的速率

2.7 相间传质

2.7.1 传质系数和相间传质模型

2.7.2 界面现象及对传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3 萃取体系及其萃取机理

3.1 中性配合萃取体系

3.1.1 中性磷氧萃取剂的类型、物理化学性质和萃取性能

3.1.2 中性磷氧萃取剂的基本反应

3.2 酸I生配合及螯合萃取体系

3.2.1 酸性萃取剂的基本反应

3.2.2 螯合物萃取

3.3 离子缔合萃取体系

3.3.1 阴离子萃取

3.3.2 阳离子萃取

3.4 胺类萃取体系

3.4.1 胺盐或季铵盐的聚合反应

3.4.2 胺和季铵盐与酸的反应

3.4.3 烷基胺或季铵盐与酸根离子的交换反应

3.4.4 胺盐对金属盐类的萃取反应

3.5 协同萃取体系

3.5.1 概述

3.5.2 协同萃取的若干规律

3.6 其他萃取体系

3.6.1 简单分子萃取体系

3.6.2 高温液-液萃取

3.6.3 特殊的(混合或过渡萃取机理)萃取体系

3.7 萃取机理的研究方法

3.7.1 饱和容量法

3.7.2 等摩尔系列法

3.7.3 斜率法

3.7.4 标准曲线拟合法

3.7.5 两相滴定法

参考文献

4 组成有机相的溶剂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4.1 萃取剂及相关的有机溶剂

4.1.1 萃取剂的分类及对萃取剂的一般要求

4.1.2 稀释剂及改质剂

4.2 常用萃取剂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分析

4.2.1 中性萃取剂

4.2.2 酸性萃取剂

4.2.3 碱性萃取剂

4.2.4 螯合萃取剂

4.3 影响萃取剂性能的主要结构效应

4.3.1 配位原子或基团的反应性

4.3.2 结构空间效应

4.3.3 溶解度效应

4.4 萃取剂结构一性能的模式识别处理与反应一选择性原理

4.4.1 萃取剂结构一性能的模式识别处理

4.4.2 溶剂萃取中的反应性-选择性原理

4.4.3 溶剂萃取中的硬软酸碱定律

4.5 分子轨道法在萃取剂结构与性能研究中的应用

4.5.1 微扰分子轨道(PMO)法

4.5.2 Huckel分子轨道(HMO)法

参考文献

5 串级理论

5.1 引言

5.1.1 串级理论的提出及作用

5.1.2 串级理论的基本假设

5.1.3 分馏萃取体系的基本关系式

5.2 优化串级萃取工艺的设计

5.2.1 分馏萃取的最小萃取比方程

5.2.2 级数计算公式

5.2.3 最优萃取比的选择

5.2.4 优化串级萃取工艺的设计步骤

5.3 单组分串级萃取动态平衡的数学模拟和计算程序

5.3.1 单组分串级萃取动态平衡的基本规律

5.3.2 逆流萃取达到平衡过程的数学模拟

5.3.3 计算框图

5.4 两组分和多组分串级萃取的动态过程

5.4.1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

5.4.2 串级萃取操作的计算机模拟

5.4.3 串级萃取动态平衡的计算

5.4.4 串级萃取动态过程的基本规律

5.5 回流萃取的数学模拟及应用

5.5.1 回流的概念——全回流和单回流萃取

5.5.2 回流萃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

5.5.3 回流萃取动态平衡计算

5.5.4 回流萃取过程计算结果分析

5.6 三出口萃取工艺的设计与应用

5.6.1 出口分数、纯度和回收率的计算

5.6.2 萃取量S的确定

5.6.3 级数的计算

5.6.4 设计实例及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6 萃取冶金的工艺过程

6.1 萃取的方式

6.2 萃取过程的基本操作

6.2.1 料液(水相)及有机相的预处理

6.2.2 洗涤及洗涤液、反萃及反萃液

6.2.3 多级萃取工艺参数的确定

6.2.4 多级模拟试验及其理论级数的确定

6.3 影响萃取结果的主要因素

6.3.1 水相酸度的影响

7 萃取设备

7.1 概述

7.2 萃取设备的介绍

7.3 萃取设备的设计

7.4 萃取设备的放大及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8 铁的萃取

8.1 中性萃取剂萃取铁

8.2 酸性磷酸酯类萃取剂萃取铁

8.3 羧酸类萃取剂萃取铁

8.4 胺类萃取剂萃取铁

8.5 萃取除铁的新研究

参考文献

9 铜的萃取

9.1 中性萃取剂对铜的萃取

9.2 酸性萃取剂对铜的萃取

9.3 胺类及其他含氮萃取剂对铜的萃取

9.4 羟肟类萃取剂对铜的萃取

9.5 萃取铜的工艺

9.6 铜萃取工艺的发展概况

9.7 铜萃取冶金的工业实践

参考文献

10 钴镍的萃取

10.1 硫酸盐溶液中钴镍的萃取

10.2 氨铵盐溶液中钴镍的萃取

10.3 氯化物溶液中钴镍的萃取

10.4 硫氰酸盐溶液中钴镍的萃取

10.5 钴镍的协同萃取

10.6 借助氧化态不同萃取分离钴镍的探讨

参考文献

11 锌镉及其他有色重金属的萃取

11.1 锌镉的萃取

11.2 其他有色金属的萃取

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萃取冶金》是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序言

《萃取冶金》一书所包括的内容是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或分离金属。溶剂萃取由于具有生产能力大、金属回收率高、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易于连续化作业等一系列优点,在湿法冶金中,成为提取、纯化、综合回收、二次资源利用及废弃物处理的重要新技术。随着湿法冶金中溶剂萃取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几乎在全部有色重金属、稀有高熔点金属、稀贵金属、稀散金属、铂族金属、稀土金属及放射性元素铀、钍的提取工艺中,都应用了溶剂萃取,并可预计在21世纪中会有更大的发展。因此,为把溶剂萃取与冶金工艺紧紧联系在一起,把本书定名为《萃取冶金》,如此更加明显地凸现了溶剂萃取在湿法冶金中的重要作用。

自从1961年及1979年作者编著的两本有关溶剂萃取在湿法冶金中的应用的专著问世后,相继又出版了几本有关溶剂萃取的专著。这些著述在我国对溶剂萃取在冶金领域的应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01年由汪家鼎院士和陈家镛院士主编的《溶剂萃取手册》出版后,更加促进了溶剂萃取在学科、技术及应用上的发展。由于近年来溶剂萃取这门技术在国内外发展很快,每年都有不少论文发表,很多新的成就不断出现,为了进一步及时总结萃取冶金的新进展,编者应冶金工业出版社之邀编写了本书。

全书共分19章,分章阐述了萃取冶金的原理、萃取体系及其萃取机理、组成有机相的溶剂及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串级理论、萃取,台金的工艺过程、萃取设备、铁的萃取、铜的萃取、钴镍的萃取、锌镉及其他有色重金属的萃取、轻金属、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萃取、金银及铂族金属的萃取、稀散金属的萃取、稀土的萃取、放射性金属元素的萃取、固体废物及废水处理中的金属萃取、萃取冶金生产工艺过程的设计。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