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灵山塔位于灵山顶端,建于辽代,距今已有一千余年。塔分五级,高13米,形为八角,砖木结构。塔座有牡丹、芍药花,其花形叶脉,雍容大方; 塔基上部砌有连云图案,其线条曲迦自然流畅。逐层塔角悬挂风铃,清风徐来,叮当作响,可传十里开外,韵如编钟,悠扬悦耳。1998年三河市委、市政府谋划了旅游兴市的思路,投资9万元对古塔进行了维修,并在塔的周围加上了汉白护栏,更增加了灵山塔的威严与雄伟。一般说来,有塔必有寺,灵山塔西北角半山腰处便是灵山寺。灵山寺最早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据记载,清同治元年正月至二年四月,重修了灵山寺的正殿和东西配殿,并增修了神龛座。此工程于同治二年四月十五日竣工,所以这一天就被定为了“灵山庙会”。 当地的老人说,灵山寺气势雄伟,西南山脚下还建有戏楼,人们可坐在山坡上看戏。每到庙会期间,商贾云集,游人接踵,善男信女,烧香拜佛,民间艺人,演戏走会,一片繁荣。抗日战争时期,灵山寺被日寇烧毁。为弘扬民族文化,再现昔日繁荣热闹景象,灵山脚下的大唐回村于1998年年底遍请能工巧匠,在灵山寺原址建正殿三层四座、东西配殿、钟鼓牌楼及庙堂、念佛堂、佛经交流处等大小共十五座八十九间,各殿内塑佛像三十七尊。工程于1999年5月30日竣工。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会长为该寺天王殿、大雄宝殿题写匾额; 北京佛教协会理事、北京灵光寺演道大法师亲自主持开光仪式,为该寺增辉不小。灵山之巅有宝塔,脚下则有著名的“灵泉漱玉”之美景,被列为三河八景之冠。灵山脚下,三面有泉,从石窦沙垠涌出,且常年不断。泉水相汇成小清河,随地势高低起伏,蜿蜒九十九弯入泃河。据三河县志载:城北十五里有灵山焉。随地涌泉,涓涓不息,附近居民恒藉以灌园,所产蔬菜较他处鲜美。灵山的黄瓜、白菜在京东很有名气。黄瓜瓜味清甜爽口,汁液粘稠鲜美。据小清河岸上了年纪的人说,以前,小清河两岸瓜架排排。夏秋两季,人们推车挑担,把瓜运往集市出售,或串乡叫卖。更令人称奇的是,灵山黄瓜长的特别快,据说,头天晚上把架上的嫩瓜拦腰折断,再原茬对好,第二天早晨就能愈合。
灵山塔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五十余米,塔基为双层须弥座,上面有许多小龛,龛内刻有佛礼故事,及山川、流水、松柏、祥云、佛塔、寺庙、神兽、人物等等,栩栩如生。 尤其是须弥座上部的笙、箫、琴、瑟、云板、铜锣、鼓、笛等全行乐器及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等吉祥八宝图案精美绝伦,惟妙惟肖, 那云板上系着的丝带形如浪逐,似随风飘动,令人赞叹,假如静心侧听,可以感到那玄音妙律或佛号经声,如在耳际,丝丝萦绕。须弥座之上为三层仰莲花瓣拱托塔身,塔身比较高大,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上有匾额,因年代久远,匾额上的字迹虽已模糊,仍可见“万寿塔”五个字。但其他三面匾额上的字已不能看清。门窗两侧都有木胎金刚力士像和菩萨像,金刚力士体态威武雄浑,菩萨像仪态端庄秀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这些塑像历经风雨,均已严重风化,有些泥塑都露出了木芯,尽管如此,仍可领略当年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风采。塔身每层还有佛龛24个,曾经供奉镏金铜佛312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铜佛还在,但是今天已经一个都看不到了。塔身四面雕券门,四面设券窗,门窗两边塑金刚神像,塔身八角雕盘旋飞龙。神像神形各异,威武雄浑;飞龙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只是经年的风吹雨浞,现已残蚀不堪。佛塔层层密檐上悬挂着的风钟,与天际边的那抹白云,相应相唤,微风中“叮咚”声声,分明是遥遥的心仪之音。塔下,有一老者,面善目慈,白发苍髯,长须轻飘,怀揣“阿弥佗佛”诵经音乐盒,围绕佛塔缓缓转走,每至佛塔的一面便驻足垂首,双手合十,口颂佛经。其经声,此佛音,那钟响,悠扬传送,袅袅盘旋于大地,回荡于心中。闻着经声、佛音、钟响,不仅让人想起泉城千佛山兴国禅寺山门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