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中文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主管部门 新疆大学
地址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胜利路666号
邮编 830046
简称 人文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建设

为了加强我院“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人文学院成立了11个科研研究所。将以“人才库”、“思想库”的特质间接作用于西北边疆社会经济发展。许多研究成果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为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人文学院将以改革的精神办好科研研究所,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新疆大学“211工程”建设中,出优秀成果,出优秀人才,为新疆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现任领导

院长:阿尔斯兰·阿不都拉教授

副院长:阿布都许库尔·莫拉克副教授、冯冠军副教授、刘正江副教授

党委书记:欧阳可惺教授

党委副书记:吐尔逊·托合提(副教授)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35人,其中正高职称25人,副教授5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6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24%人。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6人,在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人。有20余位教师曾分别赴美国、瑞典、瑞士、德国、英国、日本、哈萨克、乌兹别克、俄国、荷兰等国访学或讲学;3人进入西部人才培养计划接受专门培养;14人接受出国外语培训;18人去内地高校进修。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国家级创新团队和“新疆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创新团队。

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文学、历史两大学科门类,十四个本科专业方向,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下设现代文秘方向、文学方向、影视文学方向、编辑出版发行方向)、维语言文学(下设现代文秘方向、文学方向、影视文学方向)、哈萨克语言文学、汉语言、维语言、哈语言、历史学、民族学等。有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文献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民族学、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9个硕士点。学院在原有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申请成功了历史学、中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人文学院有1个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级重点建设学科;拥有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优势专业、2个校级特色专业。

人才培养

学院坚持遵循“自强、厚德、热忱、关爱”的人文精神,该院教风严,学风正,各专业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扎实、写作水平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强、会用双语交际,学生英语及计算机过级率名列学校前茅。应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多,考取名校多。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亦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展示才华、培养能力的机会,为学院构筑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广大学生通过组织学术专题研讨会,辩论赛,论文答辩等一系列学术活动,深入探讨学术问题,使学术研究在广大学生中蔚然成风,从而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学术素养,培养了他们科学,严谨,求实,认真的治学方法和态度,为广大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2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考研率为17.7%,已成为新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重点学院。

科研成果

学院从2001年到2011年来共承担180多个项目,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校级项目64项,世川课题36项,外资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18项。出版著作145部,发表论文200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的300余篇,国外发表论文48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03项,其中国家级22项,省部级3项,还获得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0余项,校级奖78项。2010年人文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了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