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奥德赛

文学体裁 短篇小说
作品名称 北方的奥德赛
目录导航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白人入侵阿留申群岛后,一个名叫阿克赛尔·冈德森的欧洲人抢走了当地酋长纳斯的妻子恩卡,纳斯在海洋和陆地上紧迫不舍,四处搜寻,历尽艰辛,终于复仇,但他的妻子却不愿跟他回去而宁可跟他的仇人一同死去。纳斯在心灰意冷之时将他的故事告诉了曾经帮助过他的马尔穆特·基德。

创作背景

不难看出,《北方的奥德赛》的主人公印第安人纳斯的寻妻历险来源于伦敦早年的传奇般的流浪经历:1893年,17岁的伦敦在一艘捕海豹的船上当水手闯荡太平洋;同年,美国发生经济恐慌,伦敦参加劳苦工人向华盛顿的进军,被当做流浪工人拘留过;1896年,他加入到北部淘金的人群,历时一年,却没有淘到一粒黄金。于是,伦敦这一路的见闻遭遇便由纳斯娓娓道来:“我一路流浪,经过了上千个城市。有的人很和气,还给我东西吃,有的人就笑我,还有一些人骂我;我们在沙滩上杀死了成群的海豹;接着就有一条轮船来追赶我们,用大饱向我们开火;我们的桅杆给轰倒了,他们把我们押到一个荒凉的地方,逼着我们在矿里挖矿;所有的人都涌向北方,那地方,去的人多,回来的可很少……”可以说,伦敦创作生涯中的大部分素材都来源于他早年的这段生活经历。

人物介绍

纳斯

纳斯是一位“高尚的野蛮人”——善良、勇敢又未受文明的站污,而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告诉人们人类本源来自原始自然。

冈德森

冈德森象征了人类对自然的荼毒戏言和文明与自然的对立对抗,他从反面向我们昭示,人类绝非自然之主,而是自然之子。

基德

基德是一个仍然保持善良本性的文明人,也是一个懂得正确对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文明人。他让我们看到了“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可以改变以往的对抗状况”。他不抱有唯物质利益为重的错误思想,他代表了一种合理的物质需求,一种“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的简朴的生活和消费文化”。基德指明了人类及其文明发展的方向:重新确立在大自然中正确的自我地位,恢复和重建人与自然之间朋友和伙伴的关系,追求“与自然之间知足、简朴、合一的整体平衡”,以期达到人与自然新的和谐共存,人类文明才能翻开新的一页。

作品赏析

伦敦把印第安酋长纳斯的故事称之为奥德赛式的故事,其最初用意是再明显不过的;纳斯为找寻被白人夺去的妻子恩卡长年在外漂泊流浪,其经受的苦难历程一如荷马史诗《奥德赛》的主人公奥德修斯回家前所遭受的磨难。然而,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与印第安人在欧洲殖民者踏上北美大陆甚或是美国建国后的不幸遭遇联系起来看,印第安酋长纳斯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其种族血泪史的缩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伦敦对弱小民族——印第安人的不幸遭遇是深为同情的。在此,他控诉了白人殖民主义者欺骗和掠夺印第安人的种种罪行。

《北方的奥德赛》不仅是一曲印第安人的悲歌,同时还是一曲白人殖民者的赞歌。伦敦在小说中对白人殖民者的由衷赞美是其思想深处殖民或帝国意识的自然流露。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支撑殖民掠夺的西方意识。

小说一开始,伦敦就给我们介绍了替英国女王执行法律和递送邮件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当中有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及各种混血儿。在这些人当中血统最高贵的自然是英国人和美国人,纯种的法国人次之。至于混血儿,他们不是打过败仗的家伙,就是“森林中的流浪汉”(小说主人公纳斯的最终命运在此已作暗示)。伦敦对种族差异作如此细致的描绘反映了他身为白人的优越意识及自豪感。这些人的血统虽各不相同,为女王服务的共同生活却使他们变成了一个类型——瘦瘠坚韧型。他们有着“结实的肌肉”,黝黑的脸膛,“明朗安定的眼睛”,他们吃的是“发下来的微薄口粮,然而很快活”。他们是一些“无冕英雄”,“亲眼见过历史的创造过程”。在十九世纪末期,“在音乐和大众媒介的激励下,……公开表达的帝国主义情绪与日俱增,以至转化为一种对于殖民英雄的崇拜”。从伦敦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正是这种殖民英雄崇拜。

作者简介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旧金山。父亲是破产农民,家境贫寒。杰克幼年时就曾以出卖体力为生,卖过报,当过童工,后来又当水手,到过日本。回国后在黄麻厂和铁路厂做工。以后他又加入了加拿大的淘金者行列,但空手而归,从此,埋头写作。他的早期作品有《野性的呼唤》(1903)、《白牙》(1906)等。1909年发表代表作、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描写了一个出身于劳动者家庭的现实主义作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坎坷命运,对社会做了尖锐批判。一生先后写过15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优秀的有《墨西哥人》、《热爱生命》、《在甲板的天篷底下》等。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故事情节紧凑,文笔生动,有相当感染力。他成名后因经济上的破产和家庭纠纷,精神受到严重打击,于1916年11月22日自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