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图河

顾图河

中文名 顾图河
逝世日期 一七o六年
朝代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作品作品 顾图河自幼好学,聪慧敏捷。14岁为补邑诸生,40岁中举。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顾图河参加甲戌科会试,中一甲第二名进士,钦点榜眼。康熙帝在阅览应试者的“对策”时,对顾图河的《治河策》一文极为赞赏,并说“必淮扬人也”,遂召见垂询治河方略。顾图河镇定自如,呈述精当娴熟,康熙帝对他很为赏识,敇授为文林郎,翰林院编修。

人物生平

与皇帝交谈与皇帝交谈 康熙三十三年(1694),顾图河参加会试中一甲第二名进士,钦点榜眼。康熙帝在阅览应试者的“对策”时,对顾图河的“治河策”一文极为赞赏,遂召见,垂询治河方略,顾图河镇定自如,呈述精当、娴熟。康熙帝对他很赏识,敕授为文林郎、翰林院编修。

康熙四十一年(1702),他参与《大清一统志》编纂工作,由于考核精辟,同馆推为巨手。康熙四十四年(1705),他奉康熙之命,撰辑《方舆考略》,为总裁官。七月完成首卷,受到康熙帝褒勉。是年冬,他出任湖广提督学政。在任期间,他精心培养、选拔了有真才实学之士26人,第一名为后来桐城学派领袖人物方苞。

康熙四十五年(1706),顾图河登程赴楚(今湖北、湖南)任职,临行离京前,康熙帝特下旨宣诏顾图河至隆宗门,慰勉有加,并赐御书联额。五月到任,接任未3月,他因染疾,于七月十九日病故于楚,终年54岁。楚地府僚及众百姓痛哭于官府,吊唁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以至灵车无法前行,人们不愿与这位才华横溢、勤政为民的清官告别。其灵柩安葬于扬州西山伏龙桥,又在故乡大桥镇南郊堆筑土丘一座,为衣冠冢。其著述有《雄3雉斋集》、《纪恩诗》、《湖庄杂录》等留世。

人物事迹

旧居旧居 顾图河在京期间,还任日讲起居注官,南书房行走等职。相传顾图河为皇子师,课读认真。一日,康熙帝至御书房,适逢顾图河与皇子恳谈学习之重要。顾图河说:“读者尧舜君,荒者桀纣王。”康熙闻之甚悦,后钦赐“尊训堂”匾额,以示慰勉,也有要小皇子要能遵照师训之意。“尊训堂”匾额,后悬于大桥狮子府顾氏宗祠中。

顾图河对汉魏六朝以及三唐两宋之作,无不手自批注。有朋友投赠之作,他也再四吟味。由于博采众长,他的诗作自成一家,诗集问世甚为流行。不仅康熙常常询问他的诗作情况,诸多学者都口诵手抄他的诗作,贤俊之士也喜欢与他依伴相聚,结果有不少人也因此而成名。顾图河一生共著有《雄雉斋诗集》六卷,《续集》十二卷,《湖庄杂录》十卷,《纪恩诗》二卷,《治理淮河方略》(手抄本)等。至今,上海等图书馆收藏着他的诗卷。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乾隆年间内阁大学士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与阮元编《广陵诗话》中,俱各选录了他的篇首诗文。他的诗作,沈德潜评价:“太史韵语都从性灵流出,无一言依傍。皆阅历有实得语,鄙意深喜。”郑方坤则称其诗“雄肆”。刘梅先在所著《扬州杂咏》一书中赞曰:“书宣彩笔擅当时,一别承明鬓有丝。雄雉斋头容独啸,一篇百韵论书诗。”曹雪芹祖父曹寅也曾写《寄题顾书宣编修踞酒石》一诗。正是由于声名大噪,顾图河与当时的同乡史申义(字蕉饮)齐名,获“维扬二妙”之赞誉。

顾氏来源

源流一

族谱族谱  顾姓是源于夏代顾国的姓。

  顾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于夏末商初,出自顾(今河南范县);还有一支形成于西汉初期,出自会稽(今浙江绍兴)。

  据史书记载,夏朝时,昆吾氏的子孙受封于诸侯国顾国(今河南范县),与附近的巴姓昆吾国和彭姓韦国,都是夏朝在黄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东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时,顾国被商汤灭掉,亡国后的顾国王族子孙,散居全国各地,以国名为姓氏,从此中国开始有顾姓。

源流二

  而另一支顾姓源自遥的子孙。汉朝初年,越王勾践的裔孙摇,因佐诸侯灭秦有功,被封于东颐(今浙江永嘉),后来摇又封自己的儿子于会稽,人称顾余侯。后来顾余侯的子孙以其封地的名称号的“顾”为姓氏,从而又形成一支顾性居民。

南顾与北顾

  这两支顾姓,一支起源于北方,另一支起源于南方,后人便称为“南顾”和“北顾”。至今顾姓人在谈论其渊源时,仍有“南顾”、“北顾”之说。

  顾氏得姓后,“北顾”发展不及“南顾”,南顾很快成了会稽一带的大姓,汉魏六朝时与陆、朱、张三姓合称为会稽四姓。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成长于会稽,所以会稽也成了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后来,这支顾姓中的人西迁武陵(今湖南常德),并迅速发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顾姓的又一郡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