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德罡

段德罡

中文名 段德罡
职业 教师
主要成就 城市规划设计
出生地 云南大理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录导航

基本信息

段德罡,男,籍贯云南,景颇族,1970年出生,云南大理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科技部“面向2035年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组”专家;住建部美丽乡村共同缔造专家组专家、传统村落评审与督察专家;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智库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小城镇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注规继续教育专家组专家;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村镇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1]

教育背景及工作经历

教育背景

1989/09-1993/07,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城市规划,学士
1996/09-2003/0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硕士
2006/09-2007/07,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访问学者
2006/09-2015/0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博士

工作经历

1993.07至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任教

1999年起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

2006年起 城市规划基础教研室,主任

2006.09~2007.07 同济大学访问学者

2006.09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学位进修

2008.03起 建筑学院 院长助理

2012年起任建筑学院副院长

行业及职业类型

所属行业:规划设计

职业类型:院校人士

参与主持项目及获奖

·建设部优秀规划设计奖:世界自然基金项目——南太白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

·陕西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西安高新区一二期用地改造与更新规划

·陕西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世界自然基金项目——南太白旅游开发与保护规划

·陕西省建设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宝鸡总体城市设计

·陕西省建设优秀规划设计三等奖:青海省互助县总体规划

·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优秀青年教师;

·陕西省“师德标兵”称号[2]

·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立足城市站点、打造专业特色——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国际竞赛获一等奖指导教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魅力广西”2007国际大学生城市设计竞赛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学生作业(2份)指导教师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指导教师

·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优秀教师论文(3篇)

·陕西省高校建筑学专业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指导教师:云南丽江玉龙雪山交通中转中心规划设计

参与设计产业项目介绍

段德罡《西部城市规划设计作品集》:段德罡的规划设计作品是用“诗”串起来的。他用诗人的眼睛审视每个项目所根植的环境,又用一种诗意去创造未来的空间,这使得他在繁重的教学、科研、创作中能拥有一种持续的动力,对每个项目富于激情。

在众多中西部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中,执着于对地方资源的发掘、有效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力求传承地方文脉,并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寻求城市与山水环境的和谐相依。在当前进行的临夏市总体规划中,立足于发掘民族城市的特色,并尝试将“低碳城市”的理念运用于其中;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武乡县城总体规划中,立足于打造中国第四个“红色之都”,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变,摆脱煤炭资源型城镇的发展困境。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创作中,立足于发挥每一块城市建设用地的价值,切实落实我国保护18亿亩耕地的基本国策。在一系列控规项目创作中,尝试进行土地开发强度“上下限”控制,打破了一直以来只控制上限的做法,确保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效率,避免了企业圈地的浪费行为,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生活环境的质量,实现了“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中,立足于对特色的追求,相信城市的特色是贯穿于每一个地块中的,只有使每一个地块在与城市整体协调的基础上富于特色,才能使城市的空间丰富起来,承载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

当前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然而各旅游地都在经历着因旅游开发而带来的对原有环境的破坏。在多年来的西部旅游规划实践中,尊重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原有山水资源成为了我们的一种追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逆式”的旅游开发思想贯穿于规划设计之中,以应对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于旅游方式、环境保护态度的转变。

设计者的力量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引导或影响,并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是体现每个设计者社会价值的最佳途径。

段德罡同志积极参与公益项目,并在其中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价值所在。

1、 抗震救灾 2、 专业普及 3、 爱心助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