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巷城

舒巷城

中文名 舒巷城
祖籍 广东惠阳县
目录导航

生平

1921年9月12日生于香港,是家中长子。父亲是商人,在筲箕湾开了一家“士多”(小杂货店),为某牌子的汽水做该区的总代理。每日来往店中各

原书

色人等的人事悲欢,为舒巷城日后的小说创作提供素材。

他在香港西湾河、筲箕湾一带长大和受教育。七岁进私塾读了一段日子,继而在兆荣汉文学校肄业。读了几年小学后,考取到当年官立英校特设的奖学金,于是先后就读上环的育才书社(Ellis Kadoorie School)及教会办的华仁书院。

舒巷城生活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全家都喜欢“大戏”(粤剧),从小他就跟父母在香港看粤剧名伶的演出。念中学时,曾参加音乐社的粤曲训练班,学“工尺谱”、“叮板”,学用椰胡拉《八板头》,作曲填词唱念做,无一不吸引他。除了粤剧,他还喜欢画画,他少年时经常在天台上远眺街道,画素描速写。

但令他一往情深的还是文学艺术。当他还在中学就读的时候,战前在广州研读戏剧、战时在奔波中热心于搞话剧的叔叔(即他父亲的三弟),就特地把一些中国话剧剧本寄到香港给他。贯穿在戏剧里的那些人情世故,爱与恨的纠缠,深深打动了他,燃起他对文学艺术的兴趣。

在抗日战争期间就读英文书院时,受了朋友及南来作家的影响,开始投稿。在创作生涯的初期,他用“王烙”的笔名发表诗作,与友人出版了一本名为《三人集》的诗集,已散佚。他的一辑名为《墙头草》,其中有社会讽刺诗,也有宣传抗战的诗。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翌年他离开沦陷的香港赴桂林,在印刷厂做过校对等工作。在书店朋友的鼓励下,他化了数月工夫把一部并非畅销但风格独特的英国小说《望海楼》(The Sea Tower)翻译成十八万字的中文版,后来译稿在战乱中失去了。

1944年秋,湘桂大撤退,他成了难民。其后与一位偶遇的青年朋友结伴,徒步穿州过省,从宜山到贵阳,每天身负行囊、晓行夜宿,途中暂停时替人家摆卖故衣筹路费,辗转到了昆明才找到工作,在美军(盟军)机构中任文员,也当译员。战后数年仍天南地北,先后在越南、台湾、上海、东北、北平(北京)、南京等地工作,直至1948年底返港与家人团聚。

回到香港后,他先后任职于洋行或商行、建筑公司、教育机构等,业余从事写作,以不同笔名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新诗等作品,并结集出版。其中短篇小说《鲤鱼门的雾》一文更被人全文抄袭两次,在征文比赛中得奖,传为美谈。

五十年代初他曾以“秦西宁”的笔名,在《新晚报》副刊、梁羽生(陈文统)主编的《天方夜谈》版《都市场景》专栏中,及其它报刊上发表两千字的现实短篇小说,以马克.吐温(Mark Twain)式的幽默手法描绘都市中的小人物。那时每月最多写七篇,很多都受编辑和读者的欢迎。

舒巷城日间在写字楼工作,一来不想让老板知道自己业余写作,二来也不想在同事之间暴露了“作家”的身分,为深入生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带来不便,因此使用了多个笔名发表作品。舒巷城喜欢接触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积累生活素材。他脍炙人口小说(例如《太阳下山了》和《鲤鱼门的雾》)及都市诗完全来自土生土长的舒巷城对香港的真实体验。

1971年,在《七十年代》月刊上以笔名“邱江海”发表连载小说《艰苦的行程》,记述湘桂大撤退时颠沛流离的生活。

1977年9月,舒巷城获五个月停薪留职长假,应美国艾奥瓦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之邀,赴美参加文学活动,为期四个月。1978年1月,至纽约、华盛顿、旧金山、西雅图、东京等地观光、访友,并作街头速写画多幅,返港后交刊物发表。

1980年至1999年初,应青年时代好友、经济学教授张五常之邀,为其文章作修改。

1988年4月1日至1991年4月14日,舒巷城在香港商报副刊《谈风》以“尤加多”的笔名写作,专栏名叫《无拘 界》,是不限题材的意思。

1999年4月15日下午,舒巷城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78岁。

笔名

除了最广为人认知的“舒巷城”,他众多笔名计有秦西宁、邱江海、舒文朗、王思畅、 向于回、于燕泥、陆思鱼、石流金、尤加多、 方维、秦可 、秦城洛、秦楚深、香港仔、方永等。

“秦”是一个他很喜欢的字,“西”代表西湾河,“宁”代表太宁街,一个读起来颇雅致的笔名,寄托他眷恋故土的深情。后来的作品多以“舒巷城”的笔名发表,因为喜欢“舒”字,又隐含“舍”、“予”的意思,“巷”和“城”又都是人居住的地方。

作品

舒巷城的著作甚丰,以不同笔名发表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新诗、文学名著改写本等。他的好友、经济学教授张五常在1999年于香港成立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Arcadia Press),陆续出版舒巷城的著作。

长篇小说

秦西宁(1960年)《再来的时候》,香港新月出版社,海外文学丛书

舒巷城(1962年)《太阳下山了》,香港南洋出版社

秦西宁(1964年)《再来的时候》,香港新月出版社,海外文学丛书

方维(1964年) 《白兰花》,香港海滨图书公司

舒巷城(1971年)《巴黎两岸》,香港中流出版社,中流创作丛书

邱江海(1972年)《艰苦的行程:一位香港青年在抗战期间的生活见证》,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

舒巷城(1979年)《太阳下山了》,香港文学研究社,海外文丛

舒巷城(1984年)《港岛大街的背后》,广州花城出版社(原名为《太阳下山了》)

舒巷城(1999年)《再来的时候》,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舒巷城小说集

舒巷城(1999年)《太阳下山了》,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舒巷城小说集

舒巷城(1999年)《白兰花》,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舒巷城小说集

舒巷城(1999年)《巴黎两岸》,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舒巷城小说集

舒巷城(1999年)《艰苦的行程》,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舒巷城小说集

短篇小说

舒巷城 (1953)《山上山下》,香港联发书店

舒巷城 (1956)《雾香港》,香港中南出版社

舒巷城 (1956)《曲巷恩仇》,香港中南出版社

舒巷城 (1967)《伦敦的八月》,香港伴侣杂志社,伴侣丛书

舒巷城 (2000)《山上山下》,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0)《雾香港》,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0)《玻璃窗下》,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0)《鲤鱼门的雾》,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0)《伦敦的八月》,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诗集

舒巷城 (1956)《我的抒情诗 My Poems》,香港伴侣杂志社

舒巷城 (1970)《回声集》,香港中流出版社,文艺创作丛书

舒巷城 (1973)《都市诗钞》,香港七十年代月刊社,戈壁丛书

舒巷城 (2002)《我的抒情诗 My Poems》,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2)《回声集 Echo Lyrics》,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4)《长街短笛》,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舒巷城 (2004)《都市诗钞(增订本)》,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散文集

舒巷城(1957)《拜伦与爱情》,香港新月出版社

舒巷城(1974)《灯下拾零》,香港万叶出版社,南斗丛书

舒巷城(1997)《夜阑锁记》,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鑪峰文丛

舒巷城(2003)《灯下拾零》增订本,第1版,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

小说散文诗歌合集

舒巷城 (1979) 《舒巷城选集》,香港文学研究社,中国现代文选丛书秋明(编者) (1989)

舒巷城卷,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文丛

文学名著改写本

秦西宁 (1957)《死魂灵》,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原著:果戈里(Nikolai Vasilevich Gogol, 1809-1852)

于燕泥(1957)《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1821-1881)

舒文朗(1959)《罪与罚》,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原著: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1821-1881)

舒巷城(1959)《红楼梦》,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原著:曹雪芹(1715-1764)

舒巷城(1962)《桥边的老人》 (Old Man at the Bridge),香港南洋出版社, 南洋文艺丛书,原著:海明威(Ernest M. Hemingway, 1899-1961)

秦西宁(1973)《死魂灵》 ,香港文学出版社,原著:果戈里(Nikolai Vasilevich Gogol, 1809-1852)

舒巷城(2003)《红楼梦》,香港花千树出版社,原著:曹雪芹(1715-1764)

文学语言

秦西宁(1956)《浅谈文学语言》,香港中南出版社

王思畅, S.C.Wong (1965)《趣味英语会话 English conversation for pleasure》,香港伴侣杂志,伴侣丛书003

王思畅(1966)《给珍妮的一束英文信 Letter to Jenny》,香港伴侣杂志社,伴侣丛书 ;

王思畅, S.C.Wong (1979)《趣味英语会话 English conversation for pleasure》,香港中流出版社

王思畅, S.C.Wong (1984)《趣味英语会话 English conversation for pleasure》,香港中流出版社

舒巷城(2005)《浅谈文学语言》,香港花千树出版社

其他

《市声、泪影、微笑》(1962) ,香港万里书店, 青年短篇小说创作集 (秦西宁等著)

《海歌、夜语、情思》(1962) ,香港万里书店, 青年散文创作集 (秦西宁等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