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中文名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机构地点 云南大学
目录导航

发展历史

云南大学于1998年在整合原有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研究心、国际关系研究中心、软科学与系统工程中心、高技术产业研究中心等校内研究机构的基础上成立了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由原校党委书记任第一任院长。经过几次机构调整和人员调动,形成了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理论经济研究所、应用经济研究所、系统工程中心、院办公室的组织架构。现任院党委书记为吕昭河教授,院长为杨先明教授。[1]

学科领域

经济学: 2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

管理学: 2个硕士点,1个MPM(项目管理工程硕士)

社会学:2个硕士点

科研单位 博士学位点 硕士学位点 重点学科支持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独立申报,独立建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口学 2000年独立获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独立获博士点
软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87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项目管理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 社会学
产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院合建) 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 2006年牵头申报获“理论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独立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金融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 国民经济学金融学 2003年牵头申报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

所获荣誉

科研单位 博士学位点 硕士学位点 重点学科支持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独立申报,独立建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人口学 2000年独立获省级重点学科2006年独立获博士点
软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1987年) 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项目管理
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1年) 社会学
产业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院合建) 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世界经济 2006年牵头申报获“理论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独立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获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金融经济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 国民经济学金融学 2003年牵头申报获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

组织结构

经过10余年的建设,发展研究院创造了“八个第一”:

在西部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05年杨先明教授领衔申报获立项;

是全国首批(云南唯一)获得UNFPA(联合国人口基金)科研项目资助的单位——项目编号:P47;

是云南省最早培养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的学院,已于2004年培养出云南省第一个经济学博士;

是云南省人均拥有国家级课题最多的研究型学院;

在云南省高校中,科研教学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比例最高的人文社科与软科学研究单位;

是西南地区第一个获得国务院授权的“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单位;

是云南省仅有的两个经济学博士点培养单位;

是云南省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科研奖项最多的人文社科与软科学研究型学院。

师资力量

发展研究院下设具有专门研究领域和学位点支撑的"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经济研究所"、"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软科学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西南边疆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五大科研和学科平台。

主要职能

本着"以人为本"的治院思想,发展研究院着力造就高素质的学科队伍,形成了学历层次高、研究队伍梯队合理、精干团结的科研教学人才团队。全院教职工共39人,其中专职科研教学人员34人,行政管理人员3人,拥有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含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科研教学人员占85.3%,具有高级职称者占全院科研人员的比例达70.4%。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占14.7%;硕士生导师23人,占67.6%;在国外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人,占 14.7% ;有过一年以上国外访问学者经历的教师 9人,占 26.5%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社科专家3人;云南省政府参事3人,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3 人,独立获得云南大学学术创新团队;海内外客座教授和外聘专家 20 余人。

科研项目

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由原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资助的人口研究所和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整合成立的研究生培养和科研机构,拥有人口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制度人口理论、人口理论、老龄化问题、宗教社会学、人口社会学为其研究特点。长期以来,该所研究人员对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地区人口比较和贝叶经文化与南传佛教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系统工程中心是云南省较早进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四个硕士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即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系统工程中心长期以来研究主要特点集中在复杂性理论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同时利用系统理论展开对区域环境、产业问题的研究。

理论经济研究所承担政治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世界经济硕士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与培养,承担云南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建设组织和博士研究生教学与培养的组织任务。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空间经济学与次区域发展、企业制度与企业成长、能源经济问题等为该所的研究重点。

应用经济学研究所的学科支撑点为产业经济学、国民经济学、金融学、劳动经济学,应用经济研究所集中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不仅负责硕士生的教学与培养,而且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的课题。当前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比较优势动态化问题、区域产业发展问题、西部资本市场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研究,并承担了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资助研究项目。[1]

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经济学为主,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势,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研究院于2000年独立申报获得云南省“十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获得授牌;

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发展研究院于2006年主持申报获得云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

产业经济学:发展研究院于2003年独立申报获得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

“211三期”理论经济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次区域国际经济一体化与云南面向‘两亚’的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发展研究院于2008年 独立申报获得立项支持,正在建设;

云南大学学术创新团队项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发展研究院于2005年 独立申报获得立项支持,正在建设;

金融学:发展研究院于2003年牵头申报获得省院省校合作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已建设完成;

与经济学院等学院联合申报获得“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与经济学院等联合申报获得“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学院创新成果和研究生培养成效的基础上,在云南省有关部门、云南大学的领导和大力扶持下,正在积极申报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学术成果

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211大学研究机构所承担的理论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三大职能。获得立项的科研项目近五年来获得质的飞跃,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

级别 类型 项目数 研究生参与程度

国家级(27项)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1 参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9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 参与

国家软科学项目 1 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项目 3 参与

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6 参与

其他国家部委科研项目 5 参与

国家“973”项目 1 参与

国际合作(6项) 国际合作项目 6 参与

省级(24项) 省院省校合作课题 6 参与

云南省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18 参与

横向(55项) 厅级和地方政府委托课题 55 参与

国际合作

发展研究院提倡把握前沿、学以致用、脚踏实地的研究本色,紧密结合国家和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探索学术真谛和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研究成果。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32部,在《经济研究》、《南开经济研究》等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160余篇),在经济发展、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等研究领域已经具有较高的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省社会科学奖达16项,其中,《人口制度》、《发展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效应》等成果获得云南省社科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

《研究报告》:学院内刊《研究报告》已成为我院就经济发展问题向云南省省委、省政府进言献策的重要平台,截至2008年9月,已发行58期,刊载决策咨询报告60余篇,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多次获得云南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参考。

研究生培养

发展研究院长期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的理念,与世界接轨,开展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国内第一批与联合国人口基金合作研究单位,先后完成了“贫困人口问题研究”、“少数民族人口研究”等联合国科研项目;与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有合作研究课题;接受东南亚国家访问学者。

2009年招生

按照教育部和云南大学提出的“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抓好“基础理论讲授、研究方法实务性操作、科研训练”三个环节,课程开设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研究生参与学院科研课题的研究,突出培养研究生的理论功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建立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对发表学术论文、考取博士、获得科研课题立项的研究生,除学校给予奖励外,学院专门设立了奖励制度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形成了制度性规范,研究生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培养出云南省第一个博士研究生,该生已成为国内知名学者。截至到2008年9月,从发展研究院毕业博士研究生14人,毕业硕士研究生115人;在校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人,专业硕士176人。

研究生在长期的科研训练中,具有较强的科研素质和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生独立申报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云南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云南省优秀硕士论文6篇。研究生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考取博士研究生的比例达到20%。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研究方向:(1)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制度研究、(2)人口经济与社会发展、(3)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2、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1)经济发展理论、(2)企业改革与企业发展理论、(3)开放条件下的宏观金融;

发展目标

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研究方向:

(1)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2)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3)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4)生态经济与生态保护政策研究、(5)国土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

2、世界经济

研究方向:

(1)开放经济理论与政策、(2)国际企业与国际投资、(3)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4)次区域合作与发展研究;

3、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

(1)产业组织研究、(2)产业结构研究、(3)产业政策研究、(4)产业规制研究、(5)房地产经济研究;

4、政治经济学

研究方向:

(1)经济发展理论、(2)经济制度研究、(3)金融理论与金融工程、(4)区域经济研究、(5)经济动态分析

5、国民经济学

研究方向:

(1)外向型经济运行与管理、(2)国民经济运行与管理、(3)地区经济运行与管理、(4)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

6、劳动经济学

研究方向:

(1)人力资本理论与实践、(2)就业与劳动力市场、(3)收入分配与就业政策、(4)劳动与社会保障;

7、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1)区域经济系统分析、(2)管理信息系统、(3)项目管理、(4)投资与风险管理;

8、技术经济与管理

研究方向:

(1)项目管理、(2)管理数据模型与决策;

9、人口学

研究方向:

(1)制度人口研究、(2)民族人口与发展研究、(3)人口转变与人口老龄化研究、(4)人口统计与人口发展预测研究、(5)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0、社会学

研究方向:

(1)社会发展与民族文化、(2)社会发展与社会转型;

专业硕士

项目管理: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