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卡西酮

甲卡西酮

中文名 甲卡西酮
EINECS登录 227-092-7
是否处方药 处方药
是否纳入医保 未纳入
分子量 163.22
CAS号 5650-44-2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1928年,甲卡西酮首次合成。同年,在列宁格勒市首次发现甲卡西酮。

1989年,美国密歇根州出现滥用的现象。

1992年,威斯康辛州也出现此类现象。

2007年,法国警方在毒品中发现甲卡西酮。

应用反应

甲卡西酮甲卡西酮初次吸食毒品甲卡西酮0.5g后,将两天两夜不睡觉,并伴有有恶心、呕吐等反应,且一直处于精神兴奋状态。吸食后有强烈的兴奋感,性欲增强,饥饿感减弱,且睡眠减少,只摄入少量液体。甲卡西酮的滥用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妄想、焦虑、震动、失眠、营养不良、脱水、发汗、腹痛、流鼻血和周身疼痛等。静脉注射后1min~2min就会起效,而鼻吸后要5min~15min起效。甲卡西酮能够高度心理成瘾,在强度上弱于甲基安非他命。作用时间可达4~6小时。

健康危害

甲卡西酮对使用者有较为明显的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可对人体健康产生较为严重伤害。

甲卡西酮可引起幻觉、鼻出血、鼻灼伤、恶心、呕吐和血液循环问题,出现皮疹、焦虑、偏执狂、痉挛和妄想。其他副作用还包括注意力差,短期记忆不足,心率增加,心跳异常,抑郁,出汗增加,瞳孔散大,无法正常的打开嘴巴和磨牙。英国国家成瘾中心调查资料显示,在甲卡西酮使用者中,51%自述头疼,43%出现心悸,27%出现恶心,15%有寒冷或手指发绀症状。

该物质能导致急性健康问题和毒品依赖,甚至造成死亡。截至2010年,该毒品在英国和爱尔兰已至少造成37人死亡。

各国态度

  • 美国:任何使用甲卡西酮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甚至在没有禁毒署(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的批准研究也是严厉禁止的。
  • 中国:2005年,中国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将甲卡西酮规定为I类精神药品管理,2005版和2007版《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甲卡西酮均被列入其中,不论生产还是销售都受到严格管制的。
  • 英国:甲卡西酮被列为B类药物,没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关案件

2012年5月26日,美国迈阿密的鲁迪·尤金可能因为吸食甲卡西酮了而制造了令人震惊的“啃脸案”,造成受害者面部75%被毁。2007年5月,法国警方将一片药物当做“摇头丸”送去检验分析后,首次在毒品中发现甲卡西酮。在澳大利亚一些地区,甲卡西酮被当做“摇头丸”出售。在欧洲及美国也出现类似情况。

自2009年夏季至2010年3月,英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甲卡西酮滥用问题,滥用者包括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2009年底,一项由英国国家成瘾中心指导的调查发现,Mixmag(英国一本音乐舞蹈杂志)三分之一的读者在之前一个月曾使用甲卡西酮。

2015年5月,哈尔滨市禁毒支队联合道里分局抓获吸贩毒嫌疑人17人,其中贩毒犯罪嫌疑人8人,缴获新型毒品甲卡西酮7000克、冰毒(甲基苯丙胺)300克,收缴作案车辆2台,彻底斩断了一个山西长治到黑龙江哈尔滨的运毒通道,成功破获一起公安部目标案件。[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