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

目录导航
  • 基金会简介
  • 基金会活动

理事会

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现有十一名理事共同组成兴大助学基金会理事会,他们是:

薄熙成(原北京六合兴济困助学中心理事长)

卢 兵(原北京六合兴济困助学中心副理事长)

赵笑长(山西远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传贵(大连华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艾泽兵(重庆璧山县天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杨延良(山东博汇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东明(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培中(山西焦煤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李建明(南烨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翁振杰(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曹小宁(原北京六合兴济困助学中心培训部主任)

作为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的前身,北京六合兴济困助学中心的第一个目标是资助和培养考上重点大学的贫困学生。自2001年至今,已资助和培养了七期近千名贫困大学生。他们主要就读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十所全国重点高校,现在已有六期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助学中心”给每名选定的贫困大学生每年资助五千元学费,连续三至四年,直至大学毕业。每年的寒、暑假期间,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本着行万里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助学中心”培训学生的足迹,踏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四川、重庆、宁波等沿海开放地区和内地省市;读万卷书,以广博学生的知识——先后编辑印发了数十种课外学习参考书,并为学生精选、购买和配发了大量国内外经典著作、各种工具书。“助学中心”工作和培训的目标,是努力使受助学生逐步具备两种视野:横向的、宽阔的世界视野和纵向的、深邃的历史视野。“助学中心”还在培训中聘请各级领导、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成功企业家为受助学生进行讲座授课,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历史、国际时事政治、社会热点问题、个人素质培养等诸多方面,以全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助学中心”还在网上建立了“校友录”和“学生论坛”,以此为平台加强“助学中心”与学生,以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和努力,受助学生均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受助学生中在各学校担任班、系、校学生干部和党团干部的,占到受助学生总数的95%以上;在大学期间入党的,占49%;因学习成绩优秀获得学校各类奖学金的,占60%;大学毕业后被学校保研和考研的占38%;所有受助学生毕业之后百分之百都能顺利找到工作,无论是在学校、在家乡,还是走上工作岗位后,都受到各方面的好评。我们正在并将继续探索一条把扶贫、助学和教育、培养人才结合在一起,使受助贫困学生健康成长的新路。 2007年,“助学中心”又将目光集中到了高中助学上。目前我国已实现了初中以下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并正在不断加大对大学贫困生的帮扶力度。相比之下,高中的三个学年已成为贫困家庭孩子上学历程中的瓶颈。为此,“助学中心”发起了一个新的高中助学工程,即“兴大高中助学工程”,力图帮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业。 2007年8月,“兴大高中助学工程”开始筹划实施,立即得到了不少企业的热情支持和赞助,同时也得到了山西、河北两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两省九个市的市政府均与“兴大高中助学工程”签订了给与1:1配套资金支持的协议书,从而使高中助学的工作得以顺利展开。 2007年秋,“兴大高中助学工程”在山西、河北两省九个市27个贫困县正式启动,每县每年资助一百名高一贫困学生,每人每年2000元人民币,连续资助三年,直至高三毕业,每个学生受资助6000元。“兴大高中助学工程”自2007年至2009年,每年均选择资助2700名贫困家庭的学生,目前在校受助学生已达8100名。 除了为受助学生发放助学金外,“兴大高中助学工程”还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活动。2009年春季,在国家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助学工程为受助的32所高中学校每校捐赠了10000多册图书,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阔学生的知识眼界。2009年暑假,“助学中心”组织在大学的受助学生分赴九市二十七个贫困县的32所高中,与高中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他们在一起演讲、交流学习经验、沟通、家访、参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互动活动极大激发了高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鼓舞。2010年的2月份,“助学中心”组织了部分高中生代表和受助的大学生以及各校校长、老师、市、县两级负责教育的领导等在北京怀柔进行培训、演讲和歌咏比赛,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鼓舞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及爱国热情,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2010年3月,“北京六合兴济困助学中心”正式改制为“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基金会第一次理事会讨论并通过了2010年基金会的主要工作和任务: (一) 继续兴大高中助学工程。 1、 与河北、山西两省的九个地市政府续签下一步助学协议书。落实政府支付的配套资金。 2、 在原有的三十三所高中学校中,每年仍按2700人的规模资助高中贫困生。 3、 在校学生保持每年资助8100人的水平,即高一、高二和高三每届2700人。由基金会发放的助学金总额为810万元,每年秋冬季发放。 (二)制定并实施对于考入大学的高中生继续给予资助的方案。 1、 受资助大学生的基本条件: a、 是高中受资助的“兴大”学员,并适当考虑33所高中当中的特优非兴大贫困学生。 b、 考入原来兴大所联系的十所重点大学的学生,即北京地区的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地区的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南开大学、山西地区的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地区的河北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 c、 家庭情况确实贫困。必须由当地政府开出新的家庭贫困证明。 2、 大学生的资助标准为每年每人4000元直至大学毕业。预计每年招收200名“兴大”大学生。 3、 对于“兴大”大学生仍然根据需要适时进行集中和系统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和综合素质水平。具体做法基本按原有对“兴大”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办法执行。 (三)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出资支持基金会,大力发展基金会的成员。 1、在不断发挥现有基金会理事单位能力的基础上,所有理事都有责任和义务更广泛地发展新的资助单位,推荐新的理事单位,为基金会筹集更多的资金,努力把兴大助学基金会做大做强。 2、严格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现有资金的保值增值管理。真正创建一个公开、透明、干净、高效、节俭的基金会品牌。

为太原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第11期新生发放助学金

2013年11月29日,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为太原理工大学第11期32名新生电汇2013年度助学金每人5000元共计160000元。为北京邮电大学第11期30名新生电汇2013年度助学金每人5000元共计150000元。至此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2013届所有十所大学新生的助学金全部发放完毕。

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为2013年新受助的六所大学学生发放助学金

北京兴大助学基金会2013年11月8日为2013届受助的六所大学新生发放助学金。

北京工业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中国人民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山西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天津师范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河北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河北师范大学30人,每人5000元,共计15万元。

总计发放助学金90万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