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名是菲利克斯·洛佩·德·维加·依·卡尔皮奥(Félix Lope de Vega y Carpio,1562年11月25日——1635年8月27日),西班牙剧作家、诗人,西班牙黄金时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之广度更使其跻身世界文学多产作家的行列。
洛佩·德·维加被一些人称作“聪明人的菲利克斯”(Fénix de los ingenio'),而塞万提斯则叫他“大自然的怪物”(Monstruo de Naturalez')。他创定了西班牙巴洛克古典戏剧的准则,至今其作品仍在古典戏剧节里被排演。他同时也是一位西班牙语界的伟大的抒情诗人,他对于西班牙文化的影响一直持续着。
洛佩·德·维加一生创作了三千多首十四行诗、三部小说、四篇短篇小说、九首叙事诗、三首教学诗以及大量的剧本(据胡安·佩雷兹·德·蒙塔尔班统计有一千八百多部),但流传下来的仅有四百多部,尝试了除流浪汉小说外的所有文学创作类型。作家的人生经历与其作品一样极其的丰富。他是格维多(Francisco de Quevedo)的朋友,同时又是阿拉尔孔(Juan Ruiz de Alarcón)、塞万提斯和冈果拉(Luis de Góngora y Argote)的敌人。
2.伏尔泰(1694-1778)
18世纪启蒙主义者公认的领袖、是当时欧洲文学史上思想界的泰斗,有“科学和艺术共和国的无冕皇帝”,“哲学家的家长”,“一代思想的主宰”等誉称;他提倡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说《老实人》。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伏尔泰的文学观点和趣味,基本上承袭17世纪古典主义的余风,主要表现在诗歌和悲剧创作上。他的史诗《亨利亚德》(1728)以法国16世纪宗教战争为题材,写波旁王朝亨利四世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后登基为王,颁布南特赦令以保障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史诗中的亨利四世被当做开明君主的榜样来歌颂。伏尔泰的哲理诗说理透彻,讽刺诗机智冷隽,有独到之处。伏尔泰毕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先后写了50多部剧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剧。伏尔泰的文学作品中最有价值的是哲理小说。这是他开创的一种新体裁,用戏谑的笔调讲述荒诞不经的故事,影射和讽刺现实,阐明深刻的哲理。
3.科莱特(1873-1954)
20世纪法国文坛巨星、闻名世界的杰出女作家,有“法国文坛怪杰”,“法兰西的国宝”等誉称。
她的小说具有自传性质,作者既不掩盖自己的真面目,也不隐藏自己的感情。她最早的4部小说是在她的第一个丈夫维里的指导下写成,用维里的名字发表。这些小说写一位爱好独立自由的少女的生活和她婚后爱情的幻灭。科莱特用自己名字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动物的对话》(1904),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细致的分析和优美的文笔。1906年与维里离婚后,在巴黎充当演员,成为流浪艺人。这时期她一方面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一方面又渴望安宁、幸福的家庭。这种矛盾表现在《流浪的女人》(1910)和《羁绊》(1913)这两部小说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的创作进入成熟时期,作品题材更加广泛,重要作品有《亲爱的》(1920)、《麦苗》(1923)、《母猫》(1933)、《二重唱》(1934)。后期创作偏重短篇小说,著名的有《朱丽·德·卡尔尼朗》(1941)、《吉吉》(1944)。晚年写的两部小说《长庚星》(1947)和《蓝灯》(1949),表现了作者宁静欢愉的晚境。科莱特逝世后教会拒绝为她举行宗教葬礼,但法国政府为她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法兰西学院拒绝接纳她为院士,龚古尔学会却在1944年选她为主席,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女作家获得这样的荣誉。
科莱特善于描绘人物的心境和感觉。动物在她笔下也具有各种思想感情。她对大自然的描写生动、细致、清新。她的作品既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又富于诗意。
科莱特创作生活长达50余年,一生发表过40多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