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

中文名 武当赵堡太极拳
师尊 王宗岳
目录导航

传承简介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它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相传是由武当派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由武当太极拳外传,祖师王宗岳传蒋发。蒋发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萍,传张敬芝、和兆元、牛发虎、武禹襄、李作智、李景元、任长春等。

太极拳的传播,先是由武当张三丰祖师传于云游道人刘古泉传山西的王宗岳,而由王宗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同时祖籍西安霸桥官亭村的王宗还传于同在西安府案同僚浙江温州的陈州同,自此,张三丰之武当内家拳即分为北南两大派在中国北部与南部而逐渐流传下来。北派主要以赵堡太极拳及其他五派太极为主。南派太极内功由陈州同传于张松溪,张松溪传叶继美,叶继美传单思南,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史称武当松溪派。今日武当松溪派的传人有王维镇,金子弢(爱新觉罗·溥环)、裴锡荣等人。在广卅称武当太虚拳。

北派太极即从明朝流传至今六百多年来的中国北方诸家太极拳,今考证应为云游道人 刘古泉传王宗岳传蒋发,蒋发将武当太极拳以继承张三丰祖师原本风貌的承架为旨规而在河南温县赵堡镇代代秘传下来。蒋发传邢喜怀,邢喜怀传张初臣,张初臣传陈敬伯,陈敬伯传张宗禹,张宗禹传张彦传陈清平,至此七代均系单传。

武当赵堡太极拳传承表

张三丰祖师---云游道人刘古泉---王宗岳---赵堡镇蒋发(1)---邢喜怀(2)---张楚臣(3)---陈敬柏(4)---张宗禹(5)---张彦(6)---陈清平(7)---和兆元(8)---和庆喜(9)---郑悟清(10)---闫高旺、闫存文兄弟(11)传外孙赵兵(12)

历史发展

由陈青萍所传的另一个序列经由和兆元传和敬之。和庆玺,和庆玺传郑伯英与郑悟清而成

为流传于西安的另外两种武当赵堡太极拳,其中郑伯英所传称为武当赵堡腾落架太极拳,其意为拳架起伏腾落,舒展大方;郑悟清所传被称为武当赵堡代理架太极拳,其意为引进宋明理学,符合天理,其

架势小巧紧凑,架高灵活。

武当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为“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擒拿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敌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

功法特点

赵堡太极拳大架细分一百零八式,小架悟清拳法有拳架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画圆,走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指为筋梢。历代宗师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练赵堡太极拳的要求。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练法要求不撒不停、不流水,手、脚身体要互相配合,周身合成一。做到刚柔相,招招清楚,式式法明。

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17)在技法上:有完整的四十八法,即上、中、下三盘秘法。上盘功夫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攥扣锁撅跌挫扯掷;中盘功夫起落进退腾闪园转含拔通挺环管吞吐;下盘功夫缠跪挑撩劈壁挂蹬勾掰截点绷趾滚蜷。其上乘功夫要求凌空劲的无形弹放。真正做到以静制动,使犯者应手即扑。

技击原理

武当赵堡太极拳

太极拳是以道家的吐纳、 咽津、导引图、龙守、虎引、龟咽、蛇曲等仿生与功法,溶健身、技击与意念活动为一体而发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当太极拳的核心。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极为重视今生,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体。

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而赵堡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

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

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战招式

金刚三大对

赵堡太极拳各招式在实战中都非常实用。良好的使用效果来源于灵敏的反应,周身的协调、发劲的完整,这些能力的具备来源于坚持不断、规范地盘练拳架和推手练习。随势就势使用招法是赵堡太极拳的原则,不要一味地追求一招一式的运用,要在整体上下功夫。实战中形势是千变万化的,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实战中游刃有余,战胜对手。

金刚三大对是赵堡太极拳非常具有特点的招式,言道:“做好金刚三大对,走遍天下不吃亏,只其一式终生够用也。”可见其招法的重要。说其重要,一则实战中经常遇到,二则摔打拿技法,全面具备,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五行: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十三势之劲道俱在其内。其实就是“外三合”。

预备式

赵堡太极拳-金刚三大对预备式:练拳的开始,也是迎战对手的开始,预备式要求虚领顶劲,全身放松。虚领顶劲——精神提起、注意力集中。全身放松,不但是筋骨肌肉的放松,更重要的是思想放松,遇敌思想紧张乃一大病,只有思想轻松自然,才能冷静观察对手的动静变化,作到了既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又保持轻松自然的心态;既信心百倍地战胜对手,又不要有任何思相负担,这样就了解了预备式的内涵。

拳法

用法(一)

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脚,以防对方起腿击我,右手接住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对方肘部,借对方前冲之力,往右下方捋劲,使对方前仆倒地。

要领(1),接对方出手为掤劲,过则为顶劲,欠则会被对方压扁,做到不贪不欠,恰如其分。

赵堡太极拳-金刚三大对要领(2),接对方手肘时一定要准确到位,右手捋中带采,左手捋中带按。

要领(3),进左步接手,左步为实,后腿为虚,随对方进势后腿向左后方摆扫,加大捋劲长度。

要领(4),后捋时前腿蹬地,移动重心于后腿,转腰,前腿蹬地,后腿摆扫,双手捋中连采带按,发劲协调完整。

用法(二)

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腿,右手接对方手腕,左手控制肘部,后捋,借对方后座之力,推按对方,使其向后倒地。

要领(1),掤劲不贪不欠,看手看肘到位,后捋时领偏(挤劲)重心下沉后移,前腿虚、后腿实,前按肘进左脚卡住对方右脚外侧,后腿蹬地长身,劲道由腿至腰、至背、形至双掌,发劲完整。重心下沉后移时,吸气,长身,蹬地,前按时呼气,做到内外合一,发劲完整。

用法(三)

对方进右步、出右手击我,我进左步看住对方右腿,右手按对方手腕,左手控制其肘部,后捋下按,借对方上抬回抽之力,右手前推,往下采拧,左手上揭其肘部,右脚进一大步卡住对方后腿外侧,使其向后倒地(图3)。要领,右手前推对方右手,对准其胸中部,左手上揭其肘部,对准其面门,双手折打,进右步.做到手到脚到,发劲协调完整。

用法(四)

左手接对方手腕下按,右手插向对方肘部,搬拿(反关节),左脚向左前方进步,右脚踢对方右脚,拧腰,向身后摔踢,使对方向前仆倒(图4)。要领:进左步,左手接对方右手下按,右手搬其肘部,拧腰,右脚踢摔,发劲协调完整,一气呵成。

用法(五)

赵堡太极拳(1),赵堡太极拳-金刚三大对右手接对方右手,后捋领直对方膀臂,左掌横向挤按其肘部(反关节)(图5)。要领:以腰转带动左掌挤按,加大打击力度。

(2),右手接对方右腕,后捋下按、左掌击打对方胫部动脉。

(3),右手接对方右手,对方迅速抽回。右手防护自身、左掌随进步直插对方咽喉,或击打推按其胸部,使其向后倒地(图7)。要领:对方出手如虎,回手如箭,我则急来急应,右手防,进左步,左掌直击对方面门,进左步,出左掌,劲道由右腿蹬地,至腰、至背、形至左掌,配合呼气,发劲完整。

用法(六)

对方右手刁拿我右腕。

(1)右腕内拧,左掌切按,对方疼痛松手抽回,我随即出右拳击打对方腹部;

(2)左手控制对方右手使其不能抽回,右手外缠,擒拿对方。

大师名家

王庆升

王庆升先生(1932-2013),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男,属猴,河南温县赵堡镇人。曾任赵堡太极拳总会副会长。受聘为台湾中华赵堡太极拳研究协会首席顾问,湖南岳阳市太极拳协会首席顾问。在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广东、陕西等省都有他的学生。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教有学生数百人,真可谓桃李满天下。他还分别被河北邯郸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和武当山国际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评审为太极拳名家。

王庆升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赵堡镇本土的赵堡太极拳传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赵堡镇,他从小就跟镇上的多位太极拳长辈学练赵堡太极拳,在他21岁的那年,他正式拜陈应铭(外号:老白胡)为师,正规系统的学习赵堡太极拳。因其练功刻苦,勤学好悟,深受其师喜爱,故得其师真传。是当今赵堡镇本土太极拳实力派的突出代表。

王庆升先生的推手风格体现 在“舍己从人,后发先至”方面,用赵堡镇许多老拳师的话来说:许多人在推手时大多是采用的是“先发制人”的战术,尤其是现代推手竞技赛更是如此。而王庆升先生的推手则是采用“后发先至”的真正符合太极拳推手理论的技术。所以,有许多太极拳好手与王庆升先生推过手后都赞叹他的推手才是真正的“借力顺势、引而后发”的太极味极纯的推手。

王庆升先生的推手特点还表现 在即不顶不抗,也不匾不让。常看到他对付力大而主动攻击者时,往往是对手往里进,他只是脚下虚实一倒,浑身一松之间也往里走,当对手觉得落空想退之时,却不知何时已被他封住了退路,甚至是动弹不得,只能等着被他连根拔起而被腾空发出。更奇妙的是王庆升先生他能够通过听劲和粘连粘随的技法,用恰到好处的整劲和中定之功与对手“撞上气”,被撞者往往是一触即被弹飞出去。

另外,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无论你是跟王庆升先生进行推手练习还是对抗性的推手,你都会感到你着不到力点,感到王庆升先生的手臂极轻、肩胯极活、腰里极松、脚下极灵。总之,王庆升先生推手时其引化之轻灵,其肩胯之松活,其上下相随之巧妙,其根、中、稍三节之整合,其听劲拿人之灵准,其“过劲”发人之随意,均有其独到之处。据赵堡镇的老拳师陈学忠等说,王庆升先生无论是拳架还是推手,与其师陈应铭先生极其相似,可谓是全面继承了其师的拳学思想和技艺。

王庆升先生不但功夫深厚,而且武德极 好。他从不与人争雄,总是低调面对武林。从来不称自己是什么大师,也不让学生们如此称呼。他不好虚名,总是说功夫练不到身上,说什么都没有用,他惜艺如珍,凡不忠不孝,不尊师重道者他决不传授,他授徒不搞“终身门人”,不搞“挂牌门人”,不认亲唯贤,他总是说前辈们的惯例就是谁练出来了,谁就是传人,否则就是七叩八拜也成不了传人。

他从来不背后随意议论人,教徒弟时经常强调的一点就是对别家的拳不可随意点评,有异议的通常都说“看不懂”,而不能说人家练的不对。他还跟学生们讲过去老辈拳师相互切磋,虚心好学的故事。他对武林界的事总是尊重事实,以所见为准。尤其是对长辈们的拳从来就不搞玄说,实事求是,是一说一。

李随成

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原籍河南孟县。1948年生于西安,1963年拜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师,研练赵堡太极拳40多年。1984年曾获陕西省太极推手75公斤级第一名。现任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法人、馆长兼总教练。西安赵堡太极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际太极易拳道总会名誉会长。《武当》封面文章,《武魂》杂志均刊登有关太极拳搏击文章。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报多次报导传拳事迹。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光盘达一年之久。

李随成2003年10月,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倡导太极推手道,立志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内家拳法武术竞技代表队,参加国内外举办的武术对抗项目比赛。在第三届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推手擂台赛陕西省参赛资格选拔赛中,6名弟子全部获得各自级别的第一名。

在第二届焦作国际太极拳推手擂台赛获得65公斤级银牌、70公斤级铜牌、80公斤级第四名、75公斤级第五名,60公斤级第六名的成绩。这是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亮相,也是陕西省参加中国推手比赛历来最好成绩。

2005年10月18日,在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香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天津、河南、河北、陕西等25省市66支代表队,参赛队员700多人的首届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馆长李随成先生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家表演一等奖,参赛队员荣获套路竞赛团体第一名。太极椎手56公斤级第一名、二名;60公斤级第一名、70公斤级第一名;75公斤级第一、二名;80公斤级第一名;80公斤以上级第一名的成绩。己完成太极推手道教学光盘英文翻译工作,将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以期在更大范围内宣传赵堡太极拳,推广太极推手道。

2013年在李随成先生的积极推动下,赵堡太极拳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忍堂

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郑悟清先生入室弟子,为弘扬赵堡太极拳及悟清拳法和人类健康及福祉奋斗余生,先生足矣。吴忍堂2010年到美国德州传授赵堡太极,为中华武术造福人类作出了贡献。

1949年,吴忍堂出生在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吴汉章是响誉西北的易学家及名医和道学养生家。自幼随父亲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受到道教思想的熏陶,并对道教哲学、易学和传统医学有所研究。同时在名师指导下习练长拳、棍术、剑术等,并得其精髓。

父亲于1961年春节带吴忍堂去拜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师。他牢记师父教诲,坚持每天到师父家学习,接受师父一招一势的训练,等75势学完之后,串联起来反复习练整套拳架。恩师对他既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在练拳架时要求中、正、平、圆、轻、灵、柔、活、自然,以慢而柔,以匀而活,手脚相照,周身相随协调,自然而然。按规矩尺寸,要求将身形适当放大,以练柔韧根基稳固,松胯圆裆,松肩沉肘,以达松柔、舒展、大方,就连细小动作也不容我忽视、放过,并亲自示范、捏架,感觉身体是怎样发出劲力的。四十余年的孜孜追求、刻苦研悟,吴忍堂将传统医学及易学辨证理论融入太极拳科学规范的训练之中,发挥出独特的养生、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奇妙功效,并在太极推手、擒拿、分筋错骨和散打秘传等均有建树,搏击技艺灵活多变。

吴忍堂近些年来,为赵堡太极拳的光而大之积极奔走南北,八方传艺。并以扎实的太极功底,独特的赵堡风格,科学有序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得到武林界专家的好评和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赞扬。均认为我能严传身教、能行、能讲、能用,特别重视对太极拳搏击技艺的研究,在授拳时注重对弟子实战技能培养和训练,是对传统太极拳教学的一个突破。

作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名家、有影响的传人,2002年陕西电视台多次播放吴忍堂演练的具有独特赵堡风格的太极拳。在数次西安古典传统武术大赛上,获得太极拳一等奖和组织奖及贡献奖。

2004—2005年北京《武魂》杂志曾两次刊登吴忍堂封面人物照,并发表多篇论文。2005年武当杂志乙太极拳名流风采展示他的拳照、刊登封面人物照,并撰文进行宣传报导。同年被西安市武术协会聘为市武协委员,并组建了赵堡太极拳西安悟清拳法研究会,任会长和总教练。荣任中国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湖北十堰市三丰拳法研究会高级研究员,河南温县赵堡太极拳总会常务理事、高级研究员。在首届赵堡太极拳联谊会上获得名家称号,名家表演一等奖及太极拳论文二等奖,并带领的赵堡太极拳西安悟清拳法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其弟子亦获得多项金银大奖。会后国内外众多媒体进行采访,称是当今赵堡太极拳界实力派名家。

2005年被编入《中国太极拳辞典》一书,国际文化交流音像出版社为其出版《赵堡太极拳学练指南》二碟,国内外发行。同时编制《武当赵堡太极拳集锦》一套四碟,深受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好评。2006年被编入《当代中华武坛精 英名录》一书,由中国国际武术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授予“中华武坛精 英奖”。

崔彦星

崔彦星,河南温县吕村人,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1]

少年时先随本村崔满仓先生学习赵堡太极拳拳架,后蒙当代太极大师、赵堡太极拳名师郑悟清先生之子、赵堡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郑钧先生收为门下弟子精心栽培。崔彦星先生早年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太极拳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1987年获河南温县太极拳比赛优秀奖,1996年获国际太极拳年会传统套路第一名、擂台赛第三名。之后遍访名师,并开始在各地传授太极拳。2001年12月获国家体育优秀辅导员称号;同年河南电视台、漯河电视台《真实人生——百姓故事》栏目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并被《少林与太极精 英博览》刊载。2002年曾应邀担任河南武警部队反恐教练。2004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百盛餐饮集团、中国铝业公司等多所高校及企事业单位教授赵堡太极拳,受益学员数以百计、遍布全国。

2006年录制出版了DVD《赵堡太极拳——动作分解及实战应用》(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应邀参加中德文化交流年会。多年来他为赵堡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为弘扬国术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同门和武术爱好者的一致赞赏。

他对中医也有较深涉入。来北京后,他有缘得刘氏少林派正骨传人、著名中医田纪钧先生传授推拿正骨法,又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进修学习,初步掌握了中医的基础理论以及针灸、火针、穿刺等技术,从而能将太极拳内功与中医、养生结合起来,创制了以指代针、顺经行气、解痛开关之功法,常年施功医人,为众多患者解痛除忧,广受赞誉。他根据大众养生要求而自编的“赵堡太极养生十一式”,为田纪钧先生编著的《亚健康调理术》(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一书收录。迄今,崔彦星先生苦心修炼太极拳已有三十余年,并对传统内家拳经、拳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赵堡太极拳的真谛深有体悟。同时他还将拳术、拳论与中医理论、人体解剖学、道家内丹学结合起来,综合思考修身、养生、技击之法。他的拳架,立身中正安舒,形如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并对太极拳意有独特的诠释,是当代赵堡太极拳的杰出代表之一。

牛西京

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牛西京,人称“西北大侠”。祖籍河南,出生于陕西西安市。博览群书,寻求武学真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太极拳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它能代表所有的拳术,在太极拳中能找到任何拳的影子,但其它拳术不能包揽太极拳。为了研究太极拳,他购置各类太极拳书籍,为探究太极之奥秘,钻“易理”,学“内经”,深究“老庄”学说。并向多位“名人”学习过陈式太极拳和它派太极拳,曾上武当向高道朱诚德道长求教过武功和中医。后又拜西安著名太极拳大师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刘瑞先生,从师学艺数载。多次到武当赵堡等地探根寻源,深得朱诚德老道长的喜爱。朱道长感其诚,遂秘传“太极道诀”,老子“四象八卦九宫拳法”和三丰先生的“108式太极拳”和武当镇山剑“108式太极剑法”,并授道号“信灵子”,成为道门第二十五代太极传人。经数度寒暑春秋,牛西京先生的太极拳和太极剑均得太极之精髓,出神人化,正如武当三丰自然派掌门人刘焕军大师所评价的:“无形无象,无迹可寻”。著作《传统太极拳》、《道家太极拳》。

郑琛

太极拳名家郑琛先生带领大家练拳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生于1952年,祖籍河南温县,自幼喜武,曾练习多种传统拳法,八十年代初师从刘瑞先生习练郑悟清先生所传和式太极拳,在刘师的悉心教导下拳艺突飞猛进,被录入《中国民间武术家名典》、《中国专家大辞典》、《太极拳辞典》、《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书籍》。1999年出版《太极拳道》一书,并提出“三层九级制”的训练方法,2003年出版《太极拳道诠真》一书,在国内外太极拳界产生了很大反响,2010年荣获陕西省太极拳交流赛论文一等奖。郑琛与牛西京等人研究将拳分为不同层次训练,为了还原赵堡太极拳原貌故称为“太极拳道”。

张建刚

张建刚,男 ,汉族, 1971年出生,河南焦作温县人,1989年曾在西藏山地步兵某部服役,1992年退伍。张建刚赵堡太极拳十三代传人自幼习武,拜师于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郑延生为师,专心研习赵堡太极拳。针对赵堡太极拳郑伯英拳法进行了深入的系统型训练,深的师傅教诲,现成为郑先生得意弟子。

孙永成

孙永城

孙永城,男,汉族,曾用名:孙永成,

河南焦作武陟县人士,

赵堡太极拳第十三代拳师,

赵堡太极拳十三代嫡系传人,

赵堡郑悟清太极拳法第四代传人,

易修堂赵堡太极会馆 总教练

拜师于赵堡太极拳十二代明师岳崇和先生门下,对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深得师父教诲,并成为岳先生得意弟子,现为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主要传承人,于江浙闽沪等传播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

小架拳谱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拳谱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三式 揽插衣
第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斜 金刚三大对
第七式 左白鹤亮翅膀
第八式 斜行
第九式 高探马
第十式 跃步
第十一式 斜行
第十二式 高探马
第十三式 跃步
第十四式 上步金刚三大对
第十五式伏虎
第十六式 擒拿
第十七式 串锤
第十八式 肘底看捶
第十九式 倒撵猴
第二十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 斜行
第二十二式 闪通背
第二十三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二十四式单鞭
第二十五式 云手
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 右插脚
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左插脚
第三十式 旋脚蹬根
第三十一式 跃步三锤
第三十二式 青龙探海
第三十三式 二起插足
第三十四式 分门桩抱膝
第三十五式 旋脚蹬根
第三十六式 分马掌
第三十七式 研手捶
第三十八式 抱头推山
第三十九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四十式 单鞭
第四十一式前后照
第四十二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四式 转身揽插衣
第四十五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四十六式 单鞭
第四十七式 云手
第四十八式 双风灌耳
第四十九式 扫堂腿
第五十式 左金鸡独立
第五十一式 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二式 双跌脚
第五十三式 倒撵猴
第五十四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五十五式 斜行
第五十六式 闪通背
第五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五十八式 单鞭
第五十九式 云手
第六十式 十字单摆莲
第六十一式 金刚三大对
第六十二式 揽插衣
第六十三式 右七星下势
第六十四式 擒拿
第六十五式 吊打指裆捶
第六十六式 回头看画
第六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左七星下势
第七十式 擒拿
第七十一式 跨虎
第七十二式 双摆莲
第七十三式 弯弓射虎
第七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七十五式 合太极(收式)

大架拳谱

武当赵堡太极拳小架拳谱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三式 揽插衣
第四式 右白鹤亮翅
第五式 单鞭
第六式斜 金刚三大对
第七式 左白鹤亮翅膀
第八式 斜行
第九式 高探马
第十式 跃步
第十一式 斜行
第十二式 高探马
第十三式 跃步
第十四式 上步金刚三大对
第十五式伏虎
第十六式 擒拿
第十七式 串锤
第十八式 肘底看捶
第十九式 倒撵猴
第二十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 斜行
第二十二式 闪通背
第二十三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二十四式单鞭
第二十五式 云手
第二十六式 左高探马
第二十七式 右插脚
第二十八式 右高探马
第二十九式 左插脚
第三十式 旋脚蹬根
第三十一式 跃步三锤
第三十二式 青龙探海
第三十三式 二起插足
第三十四式 分门桩抱膝
第三十五式 旋脚蹬根
第三十六式 分马掌
第三十七式 研手捶
第三十八式 抱头推山
第三十九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四十式 单鞭
第四十一式前后照
第四十二式 野马分鬃
第四十三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四式 转身揽插衣
第四十五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四十六式 单鞭
第四十七式 云手
第四十八式 双风灌耳
第四十九式 扫堂腿
第五十式 左金鸡独立
第五十一式 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二式 双跌脚
第五十三式 倒撵猴
第五十四式 左白鹤亮翅
第五十五式 斜行
第五十六式 闪通背
第五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五十八式 单鞭
第五十九式 云手
第六十式 十字单摆莲
第六十一式 金刚三大对
第六十二式 揽插衣
第六十三式 右七星下势
第六十四式 擒拿
第六十五式 吊打指裆捶
第六十六式 回头看画
第六十七式 右白鹤亮翅膀
第六十八式 单鞭
第六十九式 左七星下势
第七十式 擒拿
第七十一式 跨虎
第七十二式 双摆莲
第七十三式 弯弓射虎
第七十四式 金刚三大对
第七十五式 合太极(收式)

相关书籍

大架拳谱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领落
第三式 翻掌
第四式 揽插衣
第五式 如封似闭
第六式 单鞭
第七式 领落
第八式白鹤亮翅
第九式 搂膝斜行
第十式 开合
第十一式 琵琶
第十二式 搂膝拗步
第十三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四式 搂膝斜行
第十五式 开合
第十六式 收回琵琶势
第十七式 搂膝腰步
第十八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九式 搂膝高领落
第二十式 束手解带
第二十一式伏虎
第二十二式 擒拿
第二十三式 指因捶
第二十四式迎手捶
第二十五式 肘底看捶
第二十六式 倒撵猴
第二十七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八式 搂膝斜行
第二十九式 开合
第三十式海底针
第三十一式 闪通背
第三十二式 如封似闭
第三十三式 单鞭
第三十四式 云手
第三十五式 腰步
第三十六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七式 转身
第三十八式 右拍脚
第三十九式 再转身
第四十式 左拍脚
第四十一式双风贯耳
第四十二式 旋脚蹬根
第四十三式 三步捶
第四十四式青龙探海
第四十五式黄龙转身
第四十六式 霸王敬酒
第四十七式 二起拍脚
第四十八式 跳换脚
第四十九式 分门桩
第五十式 抱膝
第五十一式 喜鹊登枝
第五十二式鹞子翻身
第五十三式 裹膝
第五十四 再裹膝
第五十五式 研手捶
第五十六式 迎面肘
第五十七式 抱头推山
第五十八式 如封似闭
第五十九式 单鞭
第六十式 前招
第六十一式 后招
第六十二式 勒马式
第六十三式野马分鬃
第六十四式 右高探马
第六十五式 白蛇吐信
第六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七式 转身揽插衣
第六十八式 如封似闭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云手
第七十一式 跌岔
第七十二式 扫腿
第七十三式 转身
第七十四式 右金鸡独立
第七十五式 左金鸡独立
第七十六式 双震脚
第七十七式 倒撵猴
第七十八式 白鹤亮翅
第七十九式 搂膝斜行
第八十式 开合
第八十一式 海底针
第八十二式 闪能背
第八十三式 如风似闭
第八十四式 单鞭
第八十五式 云手
第八十六式 腰步
第八十七式 高探马
第八十八式 十字手
第八十九式 单摆莲
第九十式 指裆捶
第九十一式 领落
第九十二式 翻掌
第九十三式 揽插衣
第九十四式 右七星下势
第九十五式 擒拿
第九十六式 回头看画
第九十七式 进步指裆捶
第九十八式 黄龙绞水
第九十九式 如封似闭
第一百式 单鞭
第一百零一式 左七星下势
第一百零二式 擒拿
第一百零三式 进步砸七星
第一百零四式 退步跨虎
第一百零五式 转身
第一百零六式 双摆莲
第一百零七式 搬弓射虎
第一百零八式 领落

词条图册

大架拳谱
第一式 预备势
第二式 领落
第三式 翻掌
第四式 揽插衣
第五式 如封似闭
第六式 单鞭
第七式 领落
第八式白鹤亮翅
第九式 搂膝斜行
第十式 开合
第十一式 琵琶
第十二式 搂膝拗步
第十三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四式 搂膝斜行
第十五式 开合
第十六式 收回琵琶势
第十七式 搂膝腰步
第十八式 上步十字手
第十九式 搂膝高领落
第二十式 束手解带
第二十一式伏虎
第二十二式 擒拿
第二十三式 指因捶
第二十四式迎手捶
第二十五式 肘底看捶
第二十六式 倒撵猴
第二十七式 白鹤亮翅
第二十八式 搂膝斜行
第二十九式 开合
第三十式海底针
第三十一式 闪通背
第三十二式 如封似闭
第三十三式 单鞭
第三十四式 云手
第三十五式 腰步
第三十六式 高探马
第三十七式 转身
第三十八式 右拍脚
第三十九式 再转身
第四十式 左拍脚
第四十一式双风贯耳
第四十二式 旋脚蹬根
第四十三式 三步捶
第四十四式青龙探海
第四十五式黄龙转身
第四十六式 霸王敬酒
第四十七式 二起拍脚
第四十八式 跳换脚
第四十九式 分门桩
第五十式 抱膝
第五十一式 喜鹊登枝
第五十二式鹞子翻身
第五十三式 裹膝
第五十四 再裹膝
第五十五式 研手捶
第五十六式 迎面肘
第五十七式 抱头推山
第五十八式 如封似闭
第五十九式 单鞭
第六十式 前招
第六十一式 后招
第六十二式 勒马式
第六十三式野马分鬃
第六十四式 右高探马
第六十五式 白蛇吐信
第六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六十七式 转身揽插衣
第六十八式 如封似闭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七十式 云手
第七十一式 跌岔
第七十二式 扫腿
第七十三式 转身
第七十四式 右金鸡独立
第七十五式 左金鸡独立
第七十六式 双震脚
第七十七式 倒撵猴
第七十八式 白鹤亮翅
第七十九式 搂膝斜行
第八十式 开合
第八十一式 海底针
第八十二式 闪能背
第八十三式 如风似闭
第八十四式 单鞭
第八十五式 云手
第八十六式 腰步
第八十七式 高探马
第八十八式 十字手
第八十九式 单摆莲
第九十式 指裆捶
第九十一式 领落
第九十二式 翻掌
第九十三式 揽插衣
第九十四式 右七星下势
第九十五式 擒拿
第九十六式 回头看画
第九十七式 进步指裆捶
第九十八式 黄龙绞水
第九十九式 如封似闭
第一百式 单鞭
第一百零一式 左七星下势
第一百零二式 擒拿
第一百零三式 进步砸七星
第一百零四式 退步跨虎
第一百零五式 转身
第一百零六式 双摆莲
第一百零七式 搬弓射虎
第一百零八式 领落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