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

中文名 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
所属地区 甘肃省
目录导航

基本情况

甘肃省 陇西师范学校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学府,她的前身是巩昌府南安书院。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在“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下创办了陇西高等师范学堂,是甘肃省最早的师范学堂之一。民国六年(1917年),甘肃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甘肃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民国21年(1936年),学校更名为甘肃省立陇西师范学校,1950年,学校由甘肃省立陇西师范学校更名为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隶属天水专员公署管辖。1955年11月,学校归属定西地区行政公署。2003年定西撤地设市,学校隶属于定西市政府管理。学校占地2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教学大楼 巍然屹立,学生宿舍楼宽敞整洁,园林化校园如诗如画,体育健身场地标准现代。学校现有教职工123人,其中高级讲师25人,讲师40人;省、市骨干教师28人,市管“拔尖人才”2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8人。学校现有学生1600余人,共有30多个教学班,主要开设(3+2)小学。

历史沿革

教育大专班、英语教育专业班、计算机教育专业班,音体美专业选修班和四年制普师班。学校教学设备先进,门类齐全,资料丰富,既有南安书院遗存的古籍文档,又有崭新的“星海”牌钢琴和全数字化的校园网络系统,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估为全省最优质的五所师范之一。

陇西师范学校历史悠久,厚德载物。她一开始,就以“移风易俗”“普及教育”为使命,遵循“诚洁勤敏”的校训和“ 躬行实践”的校风,使陇西师范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陇中白鹿”。学校毕业学生可达 20000 余人,培养出了像赵建基、李兰华之类蜚声陇原的杰出人才。学校坚持以“立足定西实际,服务定西人民”的宗旨,推行“以特色立校,以质量强校,以人文兴校,以学术名校”的办学理念,发挥师范学校的特色,强化专业优势,积极探讨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化,形成了以教育、科研、实践为一体的标准化师范学校。 2003 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

陇西师范学校教泽绵长,名师云集,教研兴校,成果斐然。师生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 400 余篇,教研课题与论文获奖80 多项,出版专著、合著 20 多部。在文学艺术、美术创作、音乐舞蹈、体育竞赛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其中“原上草”文学社、校演讲协会、“洞臻”书画社、学校舞蹈队、管乐队、学校体育代表队、家电维修、科技发明小组、课件制作等社团,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骄人的成果。殷望成、张九铭等人成为中国书协、中国作协会员,其成果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师资简介

甘肃省陇西师范学校位于地处定西地区中心位置的陇西县城,占地110多亩。学校成立于1918年5月,始称甘肃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其前身为1871年重建于现址的南安书院。自建校以来,累计为国家培养以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各类人才约1.4万余人。 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其中民国以前的历代珍藏书4000册),教学仪器4.5万余件(套)。有先进的地面卫星接收站和闭路电视系统,有功能比较齐全的语音室、微机室及其它实验室,各处室配备了微机,实行现代化管理。

陇西师范现有各类学生1400多名,24个教学班,分为英语、普师、大专三类专业。教职工160人(含附小),其中专技人员122人,行政人员(包括兼职)17人,工勤人员21人。专技人员中,高级职称者17人,中级职称者75人,有特级教师1名,省优秀教师10名,获曾宪梓奖者2名。 陇西师范在办学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面向小学、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培养思想革命化、知识专业化、爱好多样化、书写规范化、说话普通化的合格小学师资”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管理工作科学化、后勤保障正规化”的办学特色和“教研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学校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有较大发展。1995年、1996年、1997年先后被省委宣传部、省教委、团省委,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表彰为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1997年被定西地委和行署 表彰为地级文明单位。近几年来,师生的论文、论著及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竞赛中获奖的有400多篇(件)。

面对师范教育战略性资源重组带来的严峻挑战和机遇,学校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积极开展教改实验,走培养和培训相结合的路子,并根据本地需要开办各类大专班。目前,学校承担着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任务;英语、小学教育两个专业的“3+2”大专教学班已正式招生;学校还着眼于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宗旨,招收会计电算化、幼儿师范等专业的大专班3个,为当地培养和输送各类急需人才。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拓宽办学经费的筹措渠道,加大力度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和整体功能进一步改观和完善。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