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依旧采用群体合著的方式,在我拟出课题论证、写作大纲和撰稿体例之后,便约请学界的朋友参加撰稿。出于对研究生事业的责任感,出于对研究生治学问题的浓厚兴趣,出于对学术友谊的高度珍视,9所大学的15位教授导师欣然接受邀请,承诺为本书撰稿。这使我十分感动和欣慰。这本近30万字的专著所以能在一年时间完稿,正是靠这些朋友的积极努力和真诚合作才得以顺利实现的。在此,谨对参与撰稿的朋友表示深切的谢意。
参加本书撰稿的系长期从事某一专业研究的学者。他们习惯于各自专业论著的写作,而较少写作此类跨专业跨学科的综合性著作,这使他们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感到一些不适应。有几位撰稿的朋友曾在来信中谈及这一点,我在拟纲和写作过程中也有此感。我以为这种不适应性,主要是由知识结构、学科特点及学术习惯造成的,恐怕一时是不大容易摆脱和克服的。希望各专业的研究生能够体察和体谅这种不适应性,而着力理解书稿的基本观点、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实质(这些大文科各专业之间都是相近和相通的),自己去主动联系自己的专业特点。努力付诸治学实践的运用,以求取得更大的收获。
《文科研究生治学导论》的编撰受到青大校领导和文学院领导的关注。研究生处提供学术活动资助,姜振家处长提供有关文件资料,有力地保证了编撰活动的正常开展。这里谨表谢忱。
绪论 研究生的培养与本书的编撰
一、认识重要意义,承担历史责任
二、珍惜学习机会,开始新的人生
三、明确培养目标,把握努力方向
四、自觉树立衔接意识,认真实行四个转变
五、消除狭隘实用观念,接受严格学术训练
六、本书的编撰构想及追求
第一章 治学的精神品格
一、感受现实人生与提升学术品格
二、力戒急功近利与潜心扎实治学
三、思想的解放与治学的胆略
第二章 治学的知识结构
一、知识结构与学术研究
二、合理知识结构的基本构成
三、知识结构的积累与更新
冯光廉1934年10月生,河南平舆人。1957年河南大学(原开封师院)毕业后被分配至山东师大从教。先后担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1986年底调任青岛大学中文系主任。现为青岛大学教授、督学。出版编著《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鲁迅小说研究》、《中国新文学发展史》、《鲁迅作品教学新探》、《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概论》、《中国近百年文学体式流变史》、《多维视野中的鲁迅》等。获省部级教学、社科、图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和香港柏宁顿(中国)教育基金会孺子牛金球奖一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