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无界

诗道无界

书名 《诗道无界》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11日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李远山《诗道无界》图书2010年冬天,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李远山[1]著,名为《诗道无界》一书的出版,风靡京城,它犹如一团熊熊烈火,喷薄而出,点燃了寂寥的寒冬,打破了沉寂多年的诗坛。

基本介绍

李远山李远山作 者: 李远山(李任) 著

出 版 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开 本: 16开

定 价: 86.00元

书籍属性

书籍类别:格律诗集

书籍作者:李远山

书籍字数:60千字

诗集背景

《诗道无界》一书,收录了部分优秀的李远山诗歌作品,分为哲理诗、禅诗、山水诗、田园诗、抒情诗五大类,开创了诗与文、诗与思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可读性强。特别是作者提出的诗载信仰、诗禅同源以及诗道无界等观点值得读者们探讨和思考,这对当下传承并弘扬中华格律诗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在中国,吾吟远山。——王学珍

远山诗神。——王吉祥

内容简介

诗道无界新闻发布会诗道无界新闻发布会有人说:“《诗道无界》是现代古典诗歌的经典。”有人说:“《诗道无界》乃稀世珍宝,千呼万唤始出来。”更有甚者称作者李远山为“当代诗仙李白”。为何一部诗集会引起轩然反响?

概述

诗有道,禅无界。就诗歌创作理念而言,远山先生是比较赞同明代的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所说的“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同时他在《诗道无界》中提出“诗载信仰”、“诗禅同源”、“诗道无界”等观点。远山先生不仅仅将诗歌作为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更是带着一种社会历史使命感来创作的。因为他认为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为此他在《诗道无界》中对当下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中国无信仰”质疑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在中华儿女心中,都有古典诗歌的情结;都能在特定的山峦风光中抒发内心的志向与情怀;都会通过中华格律诗的载体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人生信仰。诸如屈原的《离骚》、曹操的《龟虽寿》、刘邦的《大风歌》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在诗歌中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信仰;陶渊明、李白、王维等则是仙风道骨、游历于山水之间,胸有侠客的情怀以及逍遥的人生态度,追随道的信仰;孙中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者,皆以诗的形式来倡导他们的政治信仰,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马列主义”,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找到“为民众谋福祉”的核心价值观。正如孙中山的《咏志》,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六盘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她激励着那个时代的青年奋发图强,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因此,纵观中华诗歌文化的起源,人们从大仰仰于“天”、拜于“地”开始,在整个历史文明进程中,逐步理清思绪,选择了本民族自己的理想彼岸,以诗歌作为载体,高高竖立起中华民族的灯塔,朝着祥和安康、同德利众的社会迈去。这就是中华诗歌几千年来的信仰魅力,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实现复兴的梦想。这一宏阔的梦想必将伴随着时代潮流奔腾而来。这真是:春秋花自开,时代有情怀。历史无声走,潮流滚滚来。”

诗载信仰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千百年来,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在此融汇,不同朝代、不同体制在此交替,然唯一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诗歌情结。无论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国人对诗歌的热爱始终有增无减。这种热爱源自于中华民族对自身信仰的寄托,并以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流传于世。这真是:

上下五千年,

纵横万里川。

情怀天下事,

诗话在人间。

诗歌是中华民族信仰的载体。中华诗歌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她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纽带,是人们言志、抒怀、寄托精神信仰的载体。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抒发与寄怀。继而中国诗歌历经几千年后形成了劳动人民抒情于诗;文人墨客寄梦于诗;宦海斗士言志于诗;道家仙客寓理于诗;佛陀居士修悟于诗的传统。无论男女老少,一首诗就是一段情缘、一个故事、一种信仰、一生梦想。

当下一些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痴说:“中国人无信仰。”其实在中华儿女心中,都有古典诗歌的情结;都能在特定的山峦风光中抒发内心的志向与情怀;都会通过中华格律诗的载体来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所固有的人生信仰。诸如屈原的《离骚》、曹操的《龟虽寿》、刘邦的《大风歌》都是怀着一腔热血,在诗歌中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信念;陶渊明、李白、王维等则是仙风道骨、游历于山水之间,胸有侠客的情怀以及逍遥的人生态度,追随道的信仰;孙中山、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者,皆以诗的形式来倡导他们的政治信仰,无论是“三民主义”还是“马列主义”,在他们的诗歌中都能找到“为民众谋福祉”的核心价值观。正如孙中山的《咏志》,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沁园春•雪》、《清平乐• 六盘山》、《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诗词都蕴含着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她激励着那个时代的青年奋发图强,也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力量。因此,纵观中华诗歌文化的起源,人们从大仰仰于“天”、拜于“地”开始,在整个历史文明进程中,逐步理清思绪,选择了本民族自己的理想彼岸,以诗歌作为载体,高高树立起中华民族的灯塔,朝着祥和安康、同德利众的社会迈去。这就是中华诗歌几千年来的信仰魅力,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实现复兴的梦想。这一宏阔的梦想必将随着时代潮流奔腾而来。这真是:

春秋花自开,

时代有情怀。

历史无声走,

潮流滚滚来。

诗与禅

诗是禅理的妙释。远山以为“自然本是诗,空悟不言迟。禅境无年月,春山有岁时”,诗禅同源,诗生禅念,禅得诗花,在释、道、儒诸家的研修中,不论你自觉或不自觉,你最终在诗境里能求得片刻的禅机与宁静。季羡林曾说:“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如果没有投禅入诗活动,中国诗歌的创作和理论,将会是另一种样子……”怎样一种情景呢?季老并没有假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大唐以来有关诗与禅的情缘,使得中华诗词更加有韵味,更加有神彩了。六祖慧能的《坛经》偈语诗、李白的《将进酒》、王维的《终南别业》、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以及苏东坡的《赠东林忽长老》等,都是“空境无界”思想的妙释。“大禅无境,大道无界”,最终都呈现在无界的空境里。大凡人们看到实际存在的物象,它却是虚空的,而体察到虚无的东西,实际上它是存在的;因为实实在在的东西,往往在空空虚虚里面,而空空虚虚的东西,却往往存在于实实在在之中。以李远山《空实论》这首诗与诸诗友参禅悟法:

人在影中生,影随人世终。

观无虚为实,见有实成空。

实实空空里,空空实实中。

猴捞水底月,童捉树间风。

玄远虚为近,着西实是东。

人间虚实事,幻化影无踪。

当禅境幻化于人们的精神中,它给人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让生命的意义上升为道的高界,使禅的清幽步入空的妙境。“大道无疆,禅境空原”,禅诗这种空妙悟法使中国诗歌有一种超然般的情趣,这种高端精神体验,是人类精神终极的享受,禅诗可以引领你超然幻化,带你进入一个神奇的空灵境界。在此有必要和诗友们谈谈中国诗歌与中华禅理的三点联系:

(一)诗禅同悟。所谓“悟”是来自本身的精神世界,是他人所不可替代的,是修行的成果,所以写诗、参禅都讲究悟。而正是因为禅宗为诗人们开辟了独特的思维方法,使“悟”的境界有所提高;“悟”的范围更为广泛,禅诗才越显非凡。

(二)诗禅难言。诗与禅同样有意可会、言难传的境界。譬如:禅宗主张“不立文字”,那么我们面对卷帙浩繁的禅宗经典该如何解释呢?由我看来,这并不矛盾,因为禅宗的高境界是无法借助字、声、色来表达其意境的。真实的境界完全靠自身所悟,所谓“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