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

中文名 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
创建 1956年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咸水沽一中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市级示范性高中,坐落于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创建于1956年,1978年确定为天津市首批重点中学。依托于咸水沽一中的菁华中学创建于1996年。学校占地22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有着欧式风格的宏伟校舍,葱郁优雅的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理、化、生实验室,微机房、语音室、电教室完全按部颁标准配备,学校设有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已连接因特网。教学设施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自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建成400米跑道的标准操场和容纳2000多观众的体育看台,雄伟的图书馆楼即将竣工,近期还将投建第二教学楼、体育馆和科艺楼。学校不仅有良好的育人环境,还有齐全的生活设施,师生宿舍,回、汉民食堂,浴室、健身房一应俱全。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166人,教职工专职教师107人,中高级教师占任课教师的70%,其中有一名特级教师,五名国家级学科带头人,目前学校有20余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研究生班的学习。

办学成果

学校在以许浩然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率领下,大胆实践,大胆创新,以科研为先导,以教研为保证,狠抓"成功教育"的育人模式和"双主导学"的教学模式,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2000届高三高考一次上线达100%,居全市重点中学前列。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被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天津市后备人才体育试点校、天津市首批绿色学校、天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20余项。现在全校上下齐心奋进,加强管理,努力使学校的工作全面上水平并创造条件向全国千所高中示范校的目标迈进

历史沿岸

1956年8月18日,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建校,校名为“天津市咸水沽中学”。学校位于咸水沽津沽路65号。李学吉任教导主任,主持学校工作(至1959年)。咸水沽中学为初中校,三年制,六轨。

1957年7月15日,天津师范学院(原校址为现天津外国语学院)应届大学毕业生14人分配到咸水沽中学任教,使教师队伍得到充实。9月1日,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清整校园西侧的坟地,修建操场。10月中旬,受国内政治形势影响,学校开展“反右”运动,有三位教师被打成右派,并先后被调离学校

1958年9月上旬,在教师中开展了“向党交心”的运动,实行人人过关,自我检查。10月中旬,全校师生参加“大炼钢铁”运动,到咸水沽通用机械厂勤工俭学,实行半天上课,半天劳动。

1959年4月上旬,歌村调入咸水沽中学任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至1968年)。9月2日,咸水沽中学招收高中学生,开始成为完中校,高中为三年,四轨制。同年,第一届初中生毕业, 刘德明学而成才,现任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政委,少将军衔。

1960年8月中旬,杨步银调入咸水沽中学任学校党支部书记(至1971年)。是年,三年自然灾害影响显现,全校师生开始节粮度荒,劳逸结合,取消晚自习。

1961年4月,由高殿臣老师负责带领师生开垦操场,种植玉米。全校师生继续节粮度荒。

1962年7月初,首届高中毕业班结业,高考升学率达37%,受到河西区教育局的表彰(当时津南地区隶属于河西区)。毕业生中的邱恩田考入北京大学,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国际政治系主任。8月中旬,学校建成第一所教学楼,砖混结构,起脊二层,时为咸水沽仅有的两所楼房之一(另一所建于咸水沽医院)。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校掀起学习雷锋的高潮。7月上旬,部分师生到独流碱河,加固堤防,参加抗洪抢险。8月中旬,校园成为分洪区灾民中转站,部分地区灾民到咸水沽中学集中,然后各由生产大队分别组织安置。9月上旬,天津市咸水沽第二中学成立,咸水沽中学遂更名为“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是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多有成才,其中李国瑞现为中国军事医学院部长(大校军衔);杨世樵现为天津港储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1964年7月初,本区发现02疫情,全校师生投入防疫运动。8月上旬,江苏省卫生防疫团进驻学校,为本区进行防疫治疗。9月上旬,应届高中毕业生响应毛主席关于“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号召,学习邢燕子、侯隽,到边疆去工作,有20多名学生报名到甘肃、新疆等地工作。应届高中毕业生吴兴华,现为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特车大队主任工程师,曾获“八五”全国石油系统“十大技术能手”称号;张作礼,现为解放军271医院正师职科主任。

1965年7—10月,在校内开展“四清”运动。11月上旬,有五名干部教师被上级抽调参加葛沽“四清”分团西关工作队工作。9月,学校使用由郭沫若题写的“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校牌。

1966年 6月24日,有近十名教师在校园内遭批斗,标志着咸水沽一中“文化大革命”的开始。7月5日,全校师生1000多人徒步到市委上访,要求罢免杨步银书记职务。上访返校途中,师生到女一中(现天津市海河中学)学习“革命经验”,从此,学校“文化大革命”掀起高潮。9月上旬,“红卫兵”将咸水沽镇更名为“永红镇”,将咸水沽一中更名为“红卫兵战校”,为期半年。10月,有大约90%的教师和许多学生先后外出“大串联”,涉及北京、南京、东北各地,最远者曾到达湛江,“串联”为期一年。应届高中毕业生刘宝元于1968年支边,后曾任佳木斯市委常委秘书长,现为《人民日报》经理部副主任。

1967年大部分教师成为“逍遥派”,除少数学生仍在搞运动外,多数学生辍学回家。67届高中毕业生李莹云于1968年支边,现为呼和浩特市邮政局副局长。

1968年2月,学校成立“革委会”,杨步银任革委会主任,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学习“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跳“忠”字舞。4月,由咸水沽板纸厂车间主任田洪举任组长的“工宣队”和“军宣队”进驻学校,实现“工人阶级领导一切”。9月,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学校动员从初一至高三的学生到农村去,许多学生报名去了内蒙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多数学生投亲到附近生产队插队落户。10月,开始“清理阶级队伍”,将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五名教师经批斗后,“清理”出阶级队伍。

1969年1月,咸水沽一中更名为“板纸厂学校”。9月,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全校师生开始沿咸水沽一中校园四周挖掘防空洞。9月,由尹玉成老师组织学生排练“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全剧,到各生产大队及剧场演出,直到1972年,演出数十场,受到张爽西区长的表扬。

1970年8月,学校名称由“板纸厂学校”恢复为“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

1971年2月,学习贯彻“五七指示”(学工、学农、学军),大搞“开门办学”,开设“三机一泵”课,组织学生到韩城桥村、咸水沽医院等地学习“红医”、“兽医”。7月1日,革委会主任杨步银病逝,学校召开追悼会,区委主持工作的辛明远副政委致悼词。随后,板纸厂“工宣队”的王学超任革委会主任,主持学校工作。7月,王学超率干部、教师8人去上海学习“教育革命”经验。12月,袁明尧任学校革委会主任,主持学校工作,直至1977年调离。

1972年继续进行“开门办学”,组织学生深入工厂、农村、部队,开展学工、学农、学军活动。5月,开办晒图厂和电机厂,由郑大中任厂长。

1973年8月,高中学段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至1982年恢复三年制)。

1974年2月至12月,组织开展“批林批孔”运动。4月3日,上级任命宋光新为革委会副主任。5月2日,任命歌村为革委会副主任。

1975年5月,在“八一农场”(今大港区千米桥附近)开办学农基地。8月22日,学校重新建立党支部,袁明尧任党支部书记。9月,袁明尧书记带队到宁河一中、北京密云一中学习“开门办学”的经验。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学校组织搭建防震棚,进行抗震救灾。

1977年2月,袁明尧书记调任天津市教育局工作。2月10日,区委组织部发文任命张剑冰为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9月,全国恢复高考制度,学校组织应届学生备考。

1978年6月14日,区组织部任命符春榜为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主持全面工作。6月下旬,“一中”、“三中”分立,即从咸水沽一中调出部分教师组建咸水沽第三中学。 8月中旬,咸水沽一中被天津市教育局确定为天津市首批27所“重点中学”之一。

1979年8月29日,区教育局党委任命翁廉为教导处主任,邢凤台为教导处副主任,谢承福为总务处主任。

1980年11月10日,区教育局党委任命翁廉、邢凤台为咸水沽一中副校长,陈翟生为教导处主任。9月,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应届高中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全市各中学排队第八名。

1981年8月下旬,咸水沽一中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模范集体”。9月,应届高中毕业班高考再闯记录,升学率达92%。

1982年2月,因工会工作成绩显著,被天津市教育局工会评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7月,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和比例创历史最高记录,人数达103人。

1983年8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升学率创历史最高记录,达到93.2%。消息传来,区委常委会决定停开正在举行的常委会,立即为咸一中庆功。12月31日,区委常委任命韩世国为党支部书记,翁廉为校长,杨家环、于秀英为副校长。

1984年5月上旬,杨家环副校长率学校干部教师7人赴上海、杭州学习、考察教改经验。1983至1984年 ,进行校园、校舍改造。先后改造原有平房教室,建成三层教学楼和三层行政楼各一幢,较好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因1982年高中恢复到三年制,故本年未有高中毕业班。

1985年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达95.4%,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外语、生物、化学三学科平均分名列全市第一名,2人考入北京大学,3人考入清华大学。

1986年 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96.3%。11月17日,区委常委任命翁廉为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主持学校工作;杨蕴为副书记,乔立荣为副校长。12月,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首届青年艺术节最佳组织单位。

1987年 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85.8%。10月上旬,全市普教系统首次教师职务评定工作开始,学校开始做评职前期准备。

1988年1月中旬,首次教师职务评定结果公布,咸水沽一中被评定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有王大瑜、韩铭琦、孙承亮、陈公荣、邢如鑫、刘全兴、尹玉成、王建华、张佩宏、谢淑婷、付士让、沈秉琦等10人。9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91%。

1990年9月上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74.5%。11月下旬,党支部书记、校长翁廉病逝。?月?日,学校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区四大机关领导以及各界人士近千余人参加追悼会,教育局局长邢凤台致悼词。12月3日,区委常委任命乔立荣为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12月下旬,学校政教处发生重大火灾,政教处办公室内几乎所有物品、档案文件被焚烧殆尽。

1991年3月,在天津市普教系统第三届特级教师评审中,孙承亮老师被评定为物理特级教师。9月上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82.6%。年内,咸一中获天津市普教系统财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中小幼奖励基金会评为先进单位。

1992年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上线率、升学率跌入八十年代以来的最低谷,升学率仅为63.5%。9月4日,区常委会任命周传厚为党支部书记,主持学校工作;杨家环任校长,负责行政工作(至1993年5月22日)。10月上旬,天津市教育局督导处来校督导检查,因学校“硬件”建设不达标,被亮“黄牌”,责令限期整改。

1993年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84.4%,位居四郊第一名。

1994年7月30日,区委常委会任命刘文博为党支部书记、校长,主持学校工作。8月上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96.6%。11月,咸一中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展大课间活动市级优秀单位”。12月,被天津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

1995年3月3日,筹建咸水沽一中“中兴橡胶制品厂”。3月15日,咸一中被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5月25日,被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定为“1993至1994年度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7月,获得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教科院颁发的参加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体育教学大纲实验工作做出成绩奖状。8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86.83%9月,获天津市教育局颁发的“天津市中小学第六届‘校园歌声’歌咏比赛三等奖”。11月,获得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教研室颁发的1995至1996年度中青年教师“双优课”评比活动优秀组织奖。

1996年7月底,高考成绩在经历多年徘徊不前之后,开始回升。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上线率上升到84.5%,升学率达94.67%,受到区教育局的表彰。8月18日,咸一中隆重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区委及区各大机关领导到会致贺。各届校友3000多人到会参加庆贺。本月,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中国书画艺术名人研究院、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纽约总会、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比利时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为我校颁发《培养书画名人金奖》。9月,“菁华中学”成立。菁华中学依托于咸水沽一中,属于民办公助性质的中学。分高中部和初中部。本年度招收高中班两个,共计学生70余人。10月,被国家体委、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11月,被国家体委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同月,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开展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市级优秀学校”。12月,天津市体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劳动局联合命名我校为“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是年,校医室被天津市卫生局评为“天津市工厂企事业单位合格保健站”。

1997年7月底,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73%。8月8日,区常委会任命董志强为校长、副书记,主持学校工作。8月中旬至9月上旬,学校领导班子研究制定咸一中三年发展规划目标。8月中旬,酝酿参加“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教学试验,被列为天津市重点中学新课程改革试验样本校之一。本月下旬,承担改革试验教学任务的各科教师先后去市内参加实验教材和教学大纲的集中培训。9月10日,咸水沽一中新校(一期工程)落成。新校坐落于咸水沽镇月牙河全红桥旁,占地面积150多亩,由半环形四层教学楼、实验楼、三层行政楼办公楼、四层宿舍楼以及一层食堂餐厅等组成,建筑面积(一期)22551平方米。9月22日,咸一中迁驻新校。10月,获得天津市第三届重点中学田径比赛初中乙组团体总分第二名。 12月,在1997年天津市少年儿童“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雀巢即溶奶粉杯”诗歌演唱比赛中成绩显著,被组织单位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委宣传部、共青团天津市委、天津市关工委联合评为“先进学校”。

1998年1月,获得团中央颁发的全国党团知识竞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月,在天津市1998年迎新灯展比赛中获得市级一等奖。4月,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文信息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组织的第四届全国中学生及海外华人作文竞赛“优胜组织奖”。7月下旬至8月上旬,校行政提出并讨论论证咸一中以“双主导学”教学模式和“成功教育”教育模式为核心的整体改革方案。7月底,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升学率为76%。8月中旬,咸一中附属中学“菁华中学”初中部开始招生。首届招收新生两个班、90余名学生。本月,区教委自湖南湘潭师范学院招聘11名大学生来校报到,参加工作。10月中下旬,组织实施“双主导学”教学模式实验研究。先后举办中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展示课、“双主导学”模式研究观摩课等系列研究活动,邀请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电教馆、天津市教研室、天津市实验中学等单位的专家领导以及区教育局中学科、区教研室领导和本区部分高中校教师光临指导。其间,学校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评课,对我校中青年教师作具体指导 ,同时对“双主导学”教学模式进行论证。年内,再次被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评为“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施办法》先进单位”。

1999年1月,被天津市体为、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体育传统项目校。同月,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5月26日,获得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体委举办的天津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郊县组)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三名。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一次上线率高达97.7%,创咸一中近十年来高考最高纪录。9月下旬,在天津市普教系统第五届特级教师评审中,经过业绩材料认证、评比和政治、业务理论综合素质考核,陈光裕被评为天津市历史学科特级教师。本月,在天津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天津市教育学会书法教学研究会举办的天津市普教系统第二届教师书法比赛中获得中学青年组第三名、老年组第六名。10月,学校被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确定为教科研实验基地。同月,在天津市教育局举办的天津市“百校万生”广播体操比赛中获得二等奖。12月1日,获得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美术家学会藏书票艺术委员会组织的“天津市迎澳门回归藏书票手卷捐赠活动”优秀组织奖。本月,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2000年1月,咸一中被天津市教育学会评为“1999年度教育学会工作先进单位”。3月,被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3月26日,区委任命原校长办公室主任许浩然为校长助理,主管学校德育工作(暂兼办公室主任)。同月,被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环保局、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天津市市级绿色学校”。同月,获得“天津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称号。5月8日,学校体育运动场竣工落成。这是天津市中小学中第一个带有正式看台的运动场。运动场座落于校园西侧,配有封闭式400米标准跑道一个,钢筋框架结构、2000多个座位的分层看台一个。看台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其底层配有附属房间20个。本月,被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教育局工会评为天津市普教系统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6月,咸一中关于“双主导学”教学模式实验研究课题获得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基地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同月,被天津市教育局评为“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优秀学校课题组”。7月下旬,应届高三毕业班高考再次取得突破性成绩,一次上线率高达100%,其中本科上线率达80%以上。7月底,咸一中基础建设二期工程中的图书馆楼开始打桩动工。图书馆楼位于实验楼西侧,为四层、钢混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273.57平方米。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建筑。本月,在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体委举办的天津市第七届中小学运动会乒乓球团体赛中获得高中女子组第一名。8月上中旬,由学校推荐的8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先后赴塘沽、北京等地参加由北京师范大学与天津教科院培训处联合举办的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此举为咸一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8月底,菁华中学教学楼(初中部)启用。12月,咸一中被天津市教育局、天津市妇联评为“天津市优秀家长学校”。

学校地址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镇津歧路全红桥旁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