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以核电工业为背景, 研究作为核反应堆燃料包壳锆合金的腐蚀规律和机理,探索提高锆合金耐腐蚀性能的途径。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及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学术带头人为周邦新院士。
块体金属玻璃
主要研究大块非金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其力学、磁学及热学等性能间的关系,探索新型大块非金合金及大块纳米金属。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及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学术带头人为董远达教授。
材料的环境脆化机理研究
主要研究金属间化合物及金属材料在环境介质中发生脆化的机理,建立材料发生环境脆化的物理图象,探索抑制材料发生环境脆化的途径。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及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及多项省部级奖。学术带头人为陈业新研究员。
二氧化钛光催化材料及其在金属防腐蚀中的应用
研究发展了电化学阳极氧化制备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的方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带头人为沈嘉年教授。
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
以稀土永磁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为主,开发出具有较好性能的各向同性纳米晶复合磁体,已建成年生产能力10吨的中试规模的纳米晶复合磁粉生产线,可制备各种形状的纳米晶各向同性磁体。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及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带头人为徐晖研究员。
外场(强磁场)下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主要研究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纳米功能材料(如能源材料、环保材料)的制备技术、微观结构及其物理/化学特异性能表征等,研究强磁场对材料制备过程中相变、化学反应等的作用、对材料微观结构及其性质的影响规律等;承担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学术带头人为李瑛教授。
微结构测试平台 微结构测试平台(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是为上海大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对外开放和提供材料微结构分析测试的校级公共服务平台,是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以及仪器功能开发的研究中心。 微结构测试平台装备各类先进的材料微结构分析和性能测试仪器及先进材料制备设备,大型仪器附件较全。仪器设备技术指标先进,可进行金属、无机材料、半导体、高分子、有机、生物等材料的定性或定量微结构分析和性能分析等工作。 现有设备资产超过6000万元,价值10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 有18台套,主要设备有:三维原子探针(3DAP)、热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JEM-2010F)、超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JSM-6700F)、核磁共振波谱仪 (AVANCE 500 MHz)、高低温及小角度X射线衍射仪(D/max-2550, D/max-2200)、X光单晶衍射仪(SMART APEX II)、高温示差扫描量热仪(DSC 404 C)、高温弹性模量和内耗仪、原位纳米力学测试系统(TriboIndenter)、振动样品磁强计、激光显微拉曼光谱仪、X 射线荧光光谱仪、飞秒脉冲激光光谱仪、少子寿命测量仪等。 微结构测试平台可以为材料、物理、化学、生命等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提供测试服务。
周邦新 | 陈文觉 | 金红明 | 王庆 | 朱明原 | 谢耀平 | 白琴 | 李洁 |
谭晓华 | 张金龙 | 刘锦麟 | 李瑛 | 郑宇 | 吕战鹏 | 邓红梅 | 李慧 |
徐晖 | 葛建生 | 姚美意 | 夏爽 | 胡业旻 | 李强 | 彭剑超 | 梁雪 |
沈嘉年 | 倪建森 | 陈涛 | 王均安 | 夏雷 | 楼燕燕 | 闵娜 | 丁鼎 |
程晓英 | 肖学山 | 侯雪玲 | 刘文庆 | 王刚 | 鲁波 | 邵敏 | |
陈业新 | 林根文 | 李谋成 | 赵世金 | 周忠福 | 褚于良 | 胡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