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上海合作组织的协调工作由成员国国家协调员理事会负责。上海合作组织有两个常设机构,分别是设在北京的秘书处和设在塔什干的地区反恐怖机构。秘书长和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均由元首理事会任命,任期三年。2007年1月1日起,以上职务分别由努尔加利耶夫(哈萨克斯坦)及苏班诺夫(吉尔吉斯斯坦)担任。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近3018.9万平方公里,占欧亚大陆面积的五分之三;人口1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上海合作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是成员国元首理事会。该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就组织所有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和指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每年举行一次例会,重点研究组织框架内多边合作的战略与优先方向,解决经济合作等领域的原则和迫切问题,并批准组织年度预算。除元首和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外,还设有议长、安全会议秘书、外交、国防、救灾、经济、交通、文化、卫生、执法部门领导人、总检察长、最高法院院长会议等年度定期会晤机制。
冷战结束后,国际和地区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加紧就边界地区信任和裁军问题举行谈判。1996年4月26日和1997年4月24日,五国元首先后在上海和莫斯科举行会晤,分别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这是亚太地区首份多国双边政治军事文件,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此后,五国元首年度会晤形式被固定下来,轮流在各国举行。从1998年至2000年,先后在阿拉木图、比什凯克、杜尚别召开五国峰会。杜尚别会晤时,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应邀以客人身份与会。会晤内容也由加强边境地区信任逐步扩大到探讨在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各个领域开展全面互利合作。由于首次会晤在上海举行,该机制被贯以“上海五国”称谓。
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区域合作步伐,以更有效地把握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机遇,抵御各种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冷战结束后,本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活动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各国安全与稳定。中、俄、哈、吉、塔、乌六国都面临发展自身经济、实现民族振兴的艰巨任务,也有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共同愿望和迫切需要。
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成员国元首和乌总统在上海举行会晤,签署联合声明,吸收乌加入“上海五国”机制。15日,六国元首共同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宣布在“上海五国”机制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正式宣告诞生。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的目的是:加强成员国间的相互信任和睦邻友好,加强多领域协作,维护和巩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应对新的威胁和挑战,鼓励在不同领域开展有效互利合作,促进成员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2]
组织原则
上合组织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原则,在兼顾彼此利益及对国际地区问题持有共同立场的基础上,将根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及国际法准则,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广泛合作。[2]
●第一次峰会-上海峰会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晤在上海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
●第二次峰会-圣彼得堡峰会
2002年6月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宪章》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地区反恐怖机构的协定》。
●第三次峰会-莫斯科峰会
2003年5月29日在莫斯科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上海合作组织预算编制和执行协定》,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常驻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代表条例》、《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执行委员会细则》、上海合作组织各机构条例、上海合作组织徽标和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人选。
●第四次峰会-塔什干峰会
2004年6月17日在塔什干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塔什干宣言》、《上海合作组织特权和豁免公约》、《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关于合作打击非法贩运麻醉药品、精神药物及其前体的协议》,批准《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条例》、设立上海合作组织日,给予蒙古上海合作组织观察员地位。六国外长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外交部协作议定书》。
●第五次峰会-阿斯塔纳峰会
2005年7月5日在阿斯塔纳举行。六国元首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宣言》,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构想》、《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常驻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反恐怖机构代表条例》,给予巴基斯坦、伊朗、印度观察员地位。
●第六次峰会-上海峰会
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决定,由中方主办2006年峰会。峰会定于2006年6月中旬在上海举行。
这次峰会适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和“上海五国”机制建立10周年,举世瞩目。
经成员国协商,中方将邀请蒙古、巴基斯坦、伊朗总统和印度总理作为观察员,阿富汗总统、东盟、独联体领导人作为主席国客人出席。
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拟发表宣言,还将批准本组织下任秘书长、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主任人选。一些部门合作文件也将签署。
●第七次峰会-比什凯克峰会
2007年8月16日,第七次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3]
●第八次峰会-杜尚别峰会
2008年8月28日,第八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宣言》《上海合作组织对话伙伴条例》等重要文件。[3]
●第九次峰会-叶卡捷琳堡峰会
2009年6月15日至16日,第九次峰会在俄叶卡捷琳堡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叶卡捷琳堡宣言》和《反恐怖主义公约》等重要文件。会议给予斯里兰卡和白俄罗斯对话伙伴地位。[3]
●第十次峰会-塔什干峰会
2010年6月11日,第十次峰会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会议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次会议宣言》,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接收新成员条例》和《上海合作组织程序规则》。[3]
●第十一次峰会-阿斯塔纳峰会
2011年6月15日,第十一次峰会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十周年阿斯塔纳宣言》,对上合组织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作出战略规划。[3]
●第十二次峰会-北京峰会
2012年6月6日至7日,上海合作组织第十二次峰会在北京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等10个文件。会议同意接收阿富汗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土耳其为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3]
峰会盛况
北京峰会适逢上合组织新十年的开局之年,意义重大。各成员国元首围绕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化成员国友好合作、上海合作组织未来发展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做出战略规划。
2012年上合峰会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7日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四点建议,要把上合组织建设成为和谐家园,建设成地区安全稳定的有力保障,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而第四点则是把上合组织建设成为开展国际交往、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有效平台。
俄罗斯总统普京则特别强调,上合组织应该本着开放原则,同其他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发展联系。[4]
“准扩容”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程国平在6月7日的峰会上表示,上合组织对外交往迎来新的发展空间,峰会批准吸收阿富汗为观察员,土耳其为对话伙伴国,再次彰显了上合组织一贯奉行的公开、透明、开放原则。他表示,成员国商定下一阶段将深入推进同观察员和对话伙伴国的务实合作,吸纳更多力量促进地区共同发展。 [4]
联合声明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6月7日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军事干预中东。 声明呼吁通过对话,“寻求和平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途径”。上合组织领导人还说,任何以武力形式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做法都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有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后果,对安全与稳定构成威胁。
英国广播公司(BBC)援引联合声明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反对军事干预叙利亚,反对强迫“政权更迭”和单方面实施制裁。
●第十三次峰会-比什凯克峰会
2013年9月13日,第十三次峰会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举行。成员国元首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比什凯克宣言》。会议批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3]
●第十四次峰会-杜尚别峰会
2014年9月11日至12日,第十四次峰会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峰会宣布继续制订《上海合作组织至2025年发展战略》,并正式开启扩员大门。各方还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间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协定》。[3]
●第十五次峰会-乌法峰会
2015年7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俄罗斯乌法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5]
●第十六次峰会-塔什干峰会
201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成功举行,会议通过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五周年塔什干宣言》等多份重要文件,是一次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从这一新起点,上合组织将开启新的征程。 [6]
●第十七次峰会-阿斯塔纳峰会
2017年6月8日至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外交部部长助理李惠来9日在阿斯塔纳介绍说,这是2017年中国面向欧亚地区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对推动上合组织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助力成员国应对威胁挑战、实现发展振兴具有重要意义。[7]
●第十八次峰会-青岛峰会
2018年6月9日到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出席相关活动。[8]
青岛峰会上,各方一致同意要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加强各方面合作,并取得了五方面的重要成果。
一是组织发展有了新规划。“上合大家庭”的规模越来越大,成员越来越多,但团结互信是上合的优良传统。《青岛宣言》重申,各方将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将共同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友好的边界。青岛峰会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未来5年实施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合作举措,为今后5年上合组织发展规划了路线图。
二是安全合作推出新举措。青岛峰会批准了打击“三股势力”未来3年合作纲要等重要文件。王毅说,这些文件聚焦影响地区安全的主要威胁,符合各方的共同需求,精准发力,切实可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是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青岛峰会通过多份务实合作文件,涉及贸易便利化、粮食安全、海关协作等众多领域,可以说分量重、覆盖广,有助于各国间的合作进一步走深走实。尤其是发表关于贸易便利化的联合声明,呼吁维护以世贸组织规则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出了坚持多边主义、反对保护主义的一致声音。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协同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高兴地看到,“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各国发展战略和区域合作倡议对接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四是人文合作取得新成果。王毅说,上合组织高度重视环保问题。成员国领导人共同批准了环保合作构想,确立了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此外,各方还商定继续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旅游、青年、妇女、媒体、体育等领域开展富有成效的合作。
五是对外交往开辟新局面。上合组织在对外交往上始终秉持开放平等、包容透明的原则,我们的“朋友圈”不断扩大。本次峰会不仅有联合国等长期合作伙伴派负责人与会,还首次迎来欧亚经济联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高级代表。上合组织秘书处还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了合作文件。这些都反映出,国际社会高度认同上合组织的合作理念,越来越重视上合组织与日俱增的影响力。
●第二十次峰会
此次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俄罗斯主办,将以视频方式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后,习近平主席首次出席多边组织峰会,也是中国今年面向欧亚地区的重大多边外交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会议期间,各方将主要围绕疫情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上合组织合作的优先任务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在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相互交织背景下,上合组织国家以视频方式举行峰会,充分表明各方对上合组织发展的高度重视,以及继续弘扬“上海精神”、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同维护地区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9]
●第二十一次峰会
2021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2021年中国面向欧亚地区进行的一项重大多边外交行动。[10]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积极倡导“上海精神”,面向未来提出一系列新主张、新倡议,宣布多项新的重大举措,为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此次上合组织峰会后,衔接举行了上海合作组织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阿富汗问题联合峰会。习近平主席就阿富汗问题提出“推动阿富汗局势尽快平稳过渡”“同阿富汗开展接触对话”“帮助阿富汗人民渡过难关”3点意见建议。[10]
●第二十二次峰会
2022年9月14日至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在撒马尔罕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托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米尔济约耶夫邀请对两国进行国事访问。[1]
1、哈萨克斯坦
2、吉尔吉斯斯坦
3、俄罗斯
4、塔吉克斯坦
5、乌兹别克斯坦
6、中国
7、印度
8、巴基斯坦
伊朗、蒙古和主席国客人阿富汗、土库曼斯坦总统或代表。
联合国、独联体、欧亚经济共同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