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的磁窑河口两岸,属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范畴。石器由石灰石和坚硬的砂石打制或磨制而成。有石刀、石斧、尖状器、刮削器等。陶器以兰纹、绳纹(加有堆纹)的黑陶、灰陶为主,有陶刀、罐、鼎、鬲、盆等。并有陶窑遗址发现。
磁窑遗址有较多的“白灰面”居室在黄土层切面上显露,长度多在三米左右,并伴有元底形灰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山西省陶瓷研究所水既生在瓷窑村北发现了唐代瓷窑遗址,并出土了黑色釉、饰有月白色彩斑的唐代花瓷腰鼓,其体形较河南鲁山段瓷窑、禹县小白峪窑产腰鼓小,胎较薄,斑点有明显的笔痕。交城唐代瓷窑遗址的发现,使我国唐代瓷窑的分布向北推移了一大步。(见《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
1956年夏,在瓷窑河口西岸的坡底村西面,原城关镇砖瓦生产小组在挖土烧砖时就曾“发现十多件完整的古陶器与瓷器,可惜因为职工们对国家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把一些很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当成一般墓葬的石(食)钵子,有的就地打碎,有的让儿童玩耍……”(见《交城小报》1956年8月1日马锡彬文《这些珍贵文物破坏得真可惜》)。
磁窑镇交通发达,京沪铁路、山西中南部铁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速公路、104国道纵贯全境,设有京沪铁路磁窑站,山西中南部铁路泰安南站,蒙馆公路、朝柴路横穿东西。
磁窑镇也是著名的化工农药基地。2006年,该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96万元,农牧产品总量达到55458吨,完成工业增加值4226万元,同比增长57.5%,民营经济税收1425万元,同比增长35.3%。该镇共有各类学校15所,在校生5976人,专任教师453人。乡镇卫生院床位210张,专业技术人员295人,村级卫生室47所,其中甲级卫生室32处,乡村医生184人。 磁窑镇矿产资源丰富,名优特产众多。大汶河优良建筑用砂储量丰富;西、南部山区花岗岩类建筑石材广泛,东北部石灰岩裸露地面;另有大量的陶土、耐火土、砖瓦用粘土、石英石等矿藏资源。三叶虫化石(俗称燕子石)、生姜、大周西瓜、中华寿桃、汶香等名优特产,产量丰富、声名远播。镇内有山东海化魁星化工公司和山东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上市公司,其著名产品三聚氰铵和神农丹,远销四方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2万吨/年神农丹(涕灭威)生产装置世界第二、亚洲唯一;山东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产规模4.2万吨,是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2年,规划31平方公里的山东磁窑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成,成为泰城——磁窑经济隆起带的重要节点,目前已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落户该区。开发区经济总量占全县的大部分,全县500亿的GDP,开发区要完成300亿以上,随着投资的继续增加,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收藏
                    收藏
                 
         
         
 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