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质齿

角质齿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角质齿 horny tooth

  指圆口类口的周围和舌上所具有的齿状物以及无尾两栖类的蝌蚪口的上下所具有的齿状物。是表皮的角化物,与脊椎动物真正的齿不同,圆口类的角齿呈圆锥状,消磨之后能更新,蝌蚪的角齿在变态时与同是角化物的所谓颚同时脱落。

演化史

  有证据表明,人类以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的牙齿起源于远古鱼类祖先的楯鳞,这一点可以在现存的鲨鱼身上得到印证。其实鲨鱼的牙齿就是特化的楯鳞。楯鳞和牙齿是同源器官,有相同的结构:同样有釉质和齿质,里面还有髓腔。髓腔内同样有神经和血管通入。

  哺乳动物与其爬行类祖先的重要分水岭不是胎生,也不是分泌乳汁,而是牙齿的分化,以及二出齿的出现,所谓二出齿就是动物的一生只有两套牙齿,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乳牙和恒牙。而爬行类等一生可以不断换牙。哺乳类的牙齿分化为切齿,犬齿,前臼齿,臼齿。

  由于牙齿的分化,在咀嚼时必须使上下牙齿的咀嚼面完美的闭合在一起,如果动物一生不断换牙,就有可能打破这种闭合,使咀嚼功能受到影响。

分类

  哺乳动物的齿式可以写作:(上)门牙数,(上)犬牙数,(上)前臼齿,(上)臼齿/(下)门牙数,(下)犬牙数,(下)前臼齿,(下)臼齿,比如人的齿式可以写作2,1,2,3/2,1,2,3.。表示人上颌一侧的牙齿切齿有2,犬齿1,前臼齿2,后臼齿3,下颌也是如此。齿式是哺乳动物的分类的重要依据。

  由于人类是属于灵长类,所以人的牙齿的布局以及齿式和其他灵长类是一样的,齿式即2,1,2,3/2,1,2,3。共有32颗牙齿。但人类的牙齿与其他灵长类牙齿也有所不同,最显著的就是人类的犬齿没有其他灵长类的犬齿长而尖锐。这是人科动物与其他灵长类动物最显著的区别,在古人类研究中,常常用此把原始的人科动物和古猿区分开来。虽然人 类的犬齿相比较其他灵长类显著退化,但人类的犬齿仍然是相比人的其他牙齿是最强壮的。犬齿的齿根比其他所有的牙齿的都要长,都要粗壮,其齿根深深嵌入到颌骨之中。如果大家不信,大家可以摸摸自己的犬齿的牙龈和齿根,并与其他牙齿相比较。人的犬齿有性别差异,在尸骨的性别鉴定中,是一个重要参考。另外人类的上下颌缩小,使许多人的智齿即最后一幅后臼齿不萌出。许多人一生只有28颗牙齿。

生长

 

  牙齿生长与骨骼有一定关系,但因胚胎来源不完全相同,牙齿与骨骼的生长不完全平行。出生时乳牙已骨化,乳牙牙孢隐藏在颌骨中,被牙龈覆盖;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18~ 24个月时第三恒臼齿已骨化。人一生有乳牙(共20个)和恒牙(28~32个)两副牙齿。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乳牙萌出顺序一般为下颌先于上颌、自前向后,约于2.5岁时乳牙出齐。乳牙萌出时间个体差异较大,与遗传、内分泌、食物性状有关。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第一恒磨牙,在第二乳磨牙之后,又称6龄齿);6~12岁阶段乳牙逐个被同位恒牙替换,其中第1、2前磨牙代替第1、2乳磨牙,此期为混合牙列期;12岁萌出第二恒磨牙;约在18岁以后萌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也有终生第三恒磨牙不萌出者。

  出牙为生理现象,出牙时个别婴儿可有低热,唾液增多、发生流涎及睡眠不安、烦躁等症状。牙齿的健康生长与蛋白质、钙、磷、氟、维生素A、C、D等营养素和甲状腺激素有关。食物的咀嚼有利于牙齿生长。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层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