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自古属福建省泉州府同安县所辖。晋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
唐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县西南部置大同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升为同安县,辖域包括今的厦门市全部、金门县及龙海市东北部(今厦门岛称为嘉禾屿,行政上为同安县嘉禾里),属泉州。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嘉禾里西南端筑“厦门城”——意寓国家大厦之门,“厦门”之名自此列入史册。
厦门城将《厦门入城之处》定为原厦门城“南门以内”的衙口街,是对这幅珍贵历史影像的另一种误读。 在逻辑上,标题定为“入城之处”,就已经排除了“城内”的可能,不存在是“城内衙口街”的场景。至于图中所画究竟是东、南、西、北4座城门中的那一座,也要根据当时的地图来判断。
厦门城建成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城周长429丈(约1360米),高连女墙1.9米(约米),设窝铺22个,共有城门四座:东启明,西怀音,南洽德,北潢枢。现仅存北面城墙一段遗址约120米。
《厦门入城之处》画面上是一座牌楼,左则还有一根旗杆石。古代牌楼大致有两种用途:一是旌表之用,用于表彰著名官宦、乡绅先贤和节妇烈女等地方名人的,二是建在重要建筑之旁,以壮大气势的;旗杆石则主要建在大家族的宗祠或宫庙之前。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在收复台湾途中遇到军中缺水难题,祈祷妈祖娘娘相佑,后果然在某海岛中找到泉水。凯旋归来后,为答谢神明,在厦门城西门外建造朝天宫,其位置就在今大同路与思明东路交会处附近。
厦门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的厦门市全图,已有西门外的朝天宫;同治年间厦门城区图上,则明显地标出朝天宫前的这座牌楼,同老外所绘一样,也是三层三开间结构。因此,该画表现的应该是西门外朝天宫的牌楼和旗杆,画中牌楼后面虚化处理的城门拱门就是西门。
厦门城(21)厦门城遗址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新华路43号东侧,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称厦门所城。厦门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初,明政府为了加强海防,防倭寇侵扰令夏侯周得兴在东南沿海筑建所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厦门城建成,几百年过去了,当时的厦门城也就只剩下今的厦门城遗址,考古发现的只有约120米。 厦门城遗址是明初厦门城始建时期所遗留的重要遗迹,也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
清朝康熙年间,施琅收复台湾后,在明代古城内成立水师提督衙门(厦门市公安局附近)。康熙二十四年,旧的城墙被拆除重新扩建,城墙周围长约2000米。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第二次重修,进行扩建。厦门城遗址是厦门城遗留的重要遗迹,也是厦门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截止2003年考古发现的只有约120米。
在厦门市志中这样记载到:厦门城遗址位于厦门市公安局内。由江夏侯周德兴奉明太祖之命,建于明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七年间(1387~1394年)。始建时周长425丈,连女墙高1.9丈,窝铺22个,有四座城门。永乐年间,城墙增高3尺,四门增砌月城。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城毁,康熙二十二年由靖海侯施琅重修,并将城墙周长扩增至600丈。20世纪20年代拆城修路,城墙破坏严重,今仅存较为完整的北门城墙一段约70米,四周古榕盘根错节。墙体以条石砌成,顶宽在3.5~6米之间。城墙最高点为宽阔的平台,面积约100平方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曾在此设置高炮阵地,现仍保存部分炮位掩体。墙之南侧,亦完好保存有清代摩崖石刻若干处。1994年,厦门市政府下拨专款15万元修残补缺,复建城垛,铺设通道并竖立《厦门城遗址重修碑记》。该处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可见,我们所看到的厦门城遗址,应该为清代重修后的厦门城。不过即使是清代的厦门城,对于一个年轻的厦门城市来说,也算珍贵,如今沦为停车场,不免有点可惜,好不凄凉。
八处文物遗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城沙滩2005年05月11日,厦门市又有8处文物遗址列入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鼓浪屿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共25处、36幢)、厦门嘉庚风格建筑(共7处、41幢)、中共福建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南普陀寺、同安孔庙、厦门城遗址、新街礼拜堂(中华第一圣堂),以及位于鼓浪屿鼓新路49号楼房后巨岩上《重修三和宫》摩崖石刻。至此,全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1处。
厦门城位于东经118°04'04",北纬24°26'46"附近,在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南部,与漳州、泉州相连,地处闽南金三角中部。
厦门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及其众多小岛屿和同安、集美、海沧、翔安等组成,陆地面积有1699.39平方千米,海域面积有300多平方千米。其中厦门岛面积约为132.5平方千米,是福建省的第四大岛屿,全岛海岸线约为234千米。
当地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摄氏21度左右。
为保护当地的文昌鱼、白鹭和中华白海豚等珍稀物种,厦门市设有面积33088公顷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厦门湾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南部、九龙江入海处,背靠漳州、泉州平原,濒临台湾海峡,整个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234公里,港阔水深,终年不冻,是条件优越海峡性的天然良港,有史以来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厦门港拥有多个港区和生产性泊位,已跻身国内大型一类港、世界集装箱大港18强之列。
1986年10月23日厦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了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确定市树、市花、市鸟的议案,决定凤凰木为市树、三角梅为市花、白鹭为市鸟。厦门市的公营单位多以白鹭形象为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