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金山会议

旧金山会议

目录导航

定义

美国、英国、法国、苏联和中国(国民党政府)等五十个国家参加,中国代表团中包括中国共产党的代表董必武。会议的任务是以1944年8月~10月召开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作为基础制定联合国宪章,会议上展开了两条路线的斗争。美英两国企图把联合国作为他们争霸世界的工具;苏联代表努力争取制定一个包括国际法上一些民主原则的宪章,使联合国能够成为捍卫世界和平事业的国际组织。会上在联合国五大国一致原则、区域性组织、联合国托管制度等问题上都展开了激烈点辩论,会议最后终于维护了联合国五大国一致原则,并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院规约》。

中共努力

中国政府从1945年2月便开始着手于出席旧金山会议的具体准备工作。在旧金山制宪会议中国代表团组建问题上,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曾想一手包办,试图独吞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竭力遏制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力量同国民党控制的反民主势力展开了坚决、激烈的斗争。

第一,直接向国民党方面提出要求。1945年2月25日,周恩来代中央起草致王若飞电,电文说:“旧金山会议只能有利于国内民主运动的推动,还不能说蒋介石在此会议前会有若干让步。”并指示王:“现在,各方均主张代表人选应包括各抗日民主力量。望即以本党之主张,发动运动,以证明国民党不能代表全国人民公道。”3月7日,周恩来起草致王世杰函表示:“旧金山会议英国、美国均有各方面代表参加,我国亦应由国、共、民盟三方派代表参加;我党已指定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为代表。”可见,中共向国民党方面提出的要求态度明确,立场鲜明,如果国民党敢冒天下之大不匙,由一党垄断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必将遭到全国人民的唾骂。

第二,争取美国政府的支持以影响国民党政府的决策。1945年2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致电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道:“当我在重庆时,你曾告诉我,派赴旧金山会议的代表中应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同盟的代表,我党中央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要求三方各占三分之一的名额,同时要求将该意见转告罗斯福。接着,即将去世美国总统罗斯福(1882~1945)便致蒋介石关于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组成问题的一封专门电报。罗斯福说:“中共曾向赫尔利提出‘国民党、共产党及民主同盟,应以平等基础参加中国代表团’,赫回答中共说旧金山会议是各国政府而非各党派的会议,我本人同意赫的观点。”美国之所以能主持公道,要求出席旧金山会议的代表团中包含中共代表,其中深层的原因便是对蒋打“中共牌”施加压力,讨好苏联以及中国国共力量,团结一致对抗法西斯,从而减少美军自己的伤亡。就这样,在全国人民的一片谴责声中和盟国的压力之下,由于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的多方努力,国民党当局做出了让步,最后正式组成了如前所述的代表团出席了旧金山制宪会议。

中国表现

中国代表团为此次会议的召开做了充分的准备,重点提出了《我方基本态度与重要问题之立场》和《国际组织宪章基本要点节略》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的观点。中国代表团除了赞同其他国家为制定联合国宪章所提出的合理性建议外,还独立地提出了许多建议。例如,关于确定安理会职权问题,鉴于国际联盟的深刻教训,中国代表团提出了三点修正案:l)授权安全理事会当发生紧张情势时在最后决定之前采取临时办法;2)授权安全理事会采取办法以实现国际法院的判决;3)授权安全理事会或者组织提出请求非联合国会员国应当享有的权利。还提出,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要斟酌地城上的公匀分配”。这一建议有利于反对强权政治,保障联合国组织所应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此外,在国际托管目的问题上,中国方案“规定了托管领土朝着独立的道路发展”。这一提案遭到了英、美、法代表的激烈反对,但是却得到了苏联和广大中小国家的大力支持。以上建议均被旧金山大会所接受,并纳人了《联合国宪章》。中国作为东方国家的代表,在会议期间尽力为弱小国家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全世界面前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得到与会各国的认可与接受,可谓历史上的进步。

出席旧金山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团经过多方努力,总数合计达万人之多,与美国、法国并列,是人数最多的三大代表团之一。另外,中国还从国内派出新闻记者20人,加之原已在国外的记者,中国记者团阵容之大也可与英国相媲美。中国政府派出人数如此强大的阵容与会,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对此次会议的重视,同时,在客观上给中国与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氛围。更让国人感到自豪的是,中国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代表团的董必武先生俯身签字的一瞬间将永载史册。

国际联盟建立时,中国虽然成为创始会员国,但毫无国际地位而言;而在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中国则以世界大国中重要一员的身份取得了相应的发言权。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四个发起国之一,与美、苏、英三国共同领导了旧金山制宪会议,为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通过此次会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首次赢得了国际社会和其他大国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中国的大国地位得以在事实上得到承认并确立。中国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与中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业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之一。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可见,正是这种国际责任感与使命感奠定了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基础。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第一签字国,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些都足以显现中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中国的这种大国地位的取得是和中国人民的流血牺牲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中国国民党为支持中国取得大国地位与创建国际组织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中国代表团出席此次旧金山会议,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尽管中国代表团在组建过程中经历了异常的曲折过程,但是最终中国还是以统一的姿态向全世界人民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联合国的舞台上,始终洛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为维护世界的永久和平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此外,此次会议最大程度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国际舞台上的声望,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步入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此次会议是中共外交的胜利,更确切地说,是对美外交的胜利。“一方面反映了美蒋之间的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矛盾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共对美蒋矛质的自觉认识和作用”。这一成功的历史经验。

对中共在以后的日子里处理对外关系,尤其是对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945 年4月25日~6月25日举行的旧金山会议对中国起着及其重要的历史作用。中国代表团为在临会议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会议中的表现充分表明了中国作为大国其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外交实践上的成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