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吏

悍吏

目录导航

作品原文

县官编丁著图甲,悍吏入村捉鹅鸭。①

县官养老赐帛肉,悍吏沿村括稻谷。②

豺狼到处无虚过,不断人喉抉人目。③

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④

山田苦旱生草菅,水田浪阔声潺潺。⑤

圣主深仁发天庾,悍吏贪勒为刁奸。⑥

索道汹汹虎而翼,叫呼楚挞无宁刻。⑦

村中杀鸡忙作食,前村后村已屏息。⑧

呜呼长吏定不知,知而故纵非人为。⑨

注释译文

①译——县官把所辖人口编好户口簿,凶恶的小吏带着户口簿进村连鹅鸭都不放过。释——丁:丁口,即人口。图:图籍,此处指地图和户口簿。甲:泛指代词,等于说“某某”。

②译——县官养老有皇帝赐给的丝帛和肉食,悍吏们则挨村挨户地搜刮稻谷。释——括:搜刮。

③译——豺狼经过的地方没有白白放过的,不是掐断人的喉咙就是剜掉人的眼睛。释——豺狼比喻恶吏。抉:剔出,剜掉。”

④译——县官好行善,但由于悍吏作恶,人民已经发愁了,何况那些不善的人来做地方长官呢?释——司民牧:指做管理治民的地方官。

⑤译——旱田长草,水田无禾。两句诗描写遭到了旱灾或水灾,指灾年。释——菅(jiān):草名。

⑥译——朝廷发放赈灾粮,恶吏们却从中贪污舞弊。释——天庾(yǔ):京都的粮仓,此处指官仓。

⑦译——恶吏们为虎作伥,气势汹汹地催讨租税,大声呵斥、鞭挞百姓没有一刻停息。释——索逋(bū):搜索逃亡之人或催讨逃租之事。虎而翼:为虎作伥,比喻更加作恶。楚挞:用刑杖责打。楚,古刑杖。

⑧译——村里人忙着杀鸡为恶吏们准备食物,整村人都害怕得大气不敢出。释——屏息:不敢大出气。

⑨译——长吏们一定不知道恶吏们的所作所为,如果知道了还放纵他们一定不是人干的事情啊!这是作者的愤激的反语,实际是抨击长吏的知而故纵。释——长吏:长官。非人为:不是人所应做的。

作品鉴赏

这首诗直接针对现实,选取了悍吏下乡搜刮的场面来刻画。诗中的悍吏横行霸道,所到之处鸡犬不宁,百姓或“叫呼楚挞”或胆战心惊。诗人并没有涉及最高统治者,他说“长官好善民已愁,况以不善司民牧”,直指官场的黑暗,抨击了县官的伪善,指出这种惨剧是上级纵容下级的结果。诗歌最后一句“正话反说”,怒斥这些残酷的悍吏压榨百姓的罪恶,对他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诗歌语言明白如话,思想意义深刻,继承了杜甫和白居易批判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这是极其可贵的。

作者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即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为“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与行动,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