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石铁路沿线煤炭及其它矿产藏量丰富,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它的建成对晋煤外运、开发沂蒙山区、振兴鲁南经济和巩固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兖州煤炭外运,加速鲁南经济的发展,1979年6月,国家决定修建兖石铁路。
线路大部穿行于沂蒙山区南部的平原、谷地和丘陵区,地形平缓,局部起伏较大。全线地层主要为第四纪粘土、沙土。平邑至临沂间岩溶发育、分布广泛。线路在临沂至莒南间横跨郯庐断裂带,途经7至9级地震区。
全线处于暖温带气候区,年均气温12.5℃~13.7℃,最冷月月均气温-0.9~2.3℃;极端最高气温40.5℃(兰陵县),极端最低气温-25.6℃(莒县)。
年均降雨量为896.3~921.8毫米;年降雪量为10~12毫米;每年雾期18天左右;最大风速20米/秒。
线路跨越沂河、沭河等 110条大小河流,由于堤坝和大中型水库的修建,铁路沿线一带水灾已基本得到控制。
1977年12月,铁道部年度计划中将修建兖州至连云港铁路列入勘测设计计划,并由铁道部第三设计院调查。
1979年,铁道部第三设计院上报初步设计文件。
在此文件未经鉴定前,山东海洋学院教授侯国本三次上书国务院,提出了把铁路终点由连云港变在石臼所,后经中国科学院论证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采纳此建议。
1979年6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要求铁道部提出兖州至石臼所的方案。
1979年9月29日,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又编制兖石铁路补充方案报铁道部,其中兖州至临沂段采用原设计。
1979年10月~1980年5月,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对临沂至石臼所段进行了外业勘测。
1980年9月底,铁道部第三设计院编制了初步设计文件。
1982年6月,铁道部第三设计院正式交付施工设计文件。
兖石铁路规划建设时的标准如下:
1985年底,全线共设车站39个(含兖州、程家庄站),其中新建车站37个,均采用横列式布置,中间站均设在直线上,站坪长度不短于1600米,坡度不大于1‰,设到发线2股;给水中间站设到发线3股,能双方向接发列车。
序号 | 站名 | 距兖州距离 |
1 | 兖州火车站 | 0 |
2 | 程家庄站 | 8 |
3 | 白马厂站 | |
4 | 凫村站 | |
5 | 阮家村站 | |
6 | 曲阜站 | 31 |
7 | 南陶洛站 | |
8 | 金庄站 | |
9 | 泗水站 | 54 |
10 | 鲁舒站 | |
11 | 苗馆站 | |
12 | 泉林站 | |
13 | 平邑火车站 | 95 |
14 | 温水站 | |
15 | 和气庄站 | |
16 | 地方站 | 124 |
17 | 员外庄站 | |
18 | 费县火车站 | 138 |
19 | 临沂火车站 | 182 |
20 | 沭埠岭站 | |
21 | 莒南火车站 | 236 |
22 | 南北山站 | |
23 | 巨峰站 | |
24 | 高兴站 | |
25 | 日照站 | 316 |
26 | 石臼所站 |
序号 | 站名 | 距兖州距离 |
1 | 兖州火车站 | 0 |
2 | 程家庄站 | 8 |
3 | 白马厂站 | |
4 | 凫村站 | |
5 | 阮家村站 | |
6 | 曲阜站 | 31 |
7 | 南陶洛站 | |
8 | 金庄站 | |
9 | 泗水站 | 54 |
10 | 鲁舒站 | |
11 | 苗馆站 | |
12 | 泉林站 | |
13 | 平邑火车站 | 95 |
14 | 温水站 | |
15 | 和气庄站 | |
16 | 地方站 | 124 |
17 | 员外庄站 | |
18 | 费县火车站 | 138 |
19 | 临沂火车站 | 182 |
20 | 沭埠岭站 | |
21 | 莒南火车站 | 236 |
22 | 南北山站 | |
23 | 巨峰站 | |
24 | 高兴站 | |
25 | 日照站 | 316 |
26 | 石臼所站 |
工业站,位于兖石铁路9.950公里处,有到发线12股,交接线4股,站修、待机、牵出线各1股;旅客站台2座。兖州矿区煤车在此站办理与铁路的交接作业。原设计为二等站,因大东章集结的煤车仍由兖州站进入兖石铁路,故凫村站编组场尚未使用,暂为三等站。
区段站,位于兖石铁路174.277公里处,有到发7股,编组线5股,机车走行、待机线各1股,牵出线2股;带风雨棚旅客站台2座,以及候车室、售票房和地下通道等客运设施;另建有货物线7股、货物站台3座、仓库3座,以及配有龙门吊等装卸机械的货场1个。主要承担兖石线直达、直通列车的无调车中转作业,以及兖州北至临沂、临沂至石臼所间的换挂和零担列车的编解作业。
港湾站,位于兖石铁路的终点,站型按国务院确定的布置原则,近期采用港方车场呈横列式布置,预留二级纵列布置条件。铺设重列车到发交接线 5股(预留1股),空列车到达交接线5股(其中2股为双进路),编发线5股,编组线4线 (预留1股),客车车底停留线3股(其中第3股可直接发车),牵出线2股,机车机待线 2股,机车走行线1股;另建有旅客站台1座、以及候车室、售票房、行李房等客运设施;还建有货物线4股、货物站台1座、仓库2座,并配有龙门吊、汽车吊等装卸机械的货场1个。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一师、四师和九师四十一团、铁道兵第二通信信号营、济南铁路局及沿线民工总计达10.5万人参加施工。
1981年4月1日,铁道兵一师三团在兖州至临沂段先行开工,在4个月时间里完成了0至9公里间19座大中桥、17座涵渠、4公里路基填方30万立方米。
1982年初到1984年初,完成路基土石方1689万立方米,建桥梁332座,修涵渠731座,铺道碴92.4万立方。
1983年8月,济南铁路局成立了兖石铁路筹建处。
1984年11月,兖石铁路全线铺通。
1985年12月27日,由国家计划委员会顾问彭敏任国家验收委员会主任委员,与铁道部及山东省领导对兖石铁路进行检查验收。
1985年12月27日,验收组通过《兖石铁路验收证书》。
1985年12月31日18点,兖石铁路交付济南铁路局临管运营。
在施工过程中,沿线各县市都成立了支援铁路建设办公室,沂蒙山区人民主动腾出住房3500间,帮助建房1.1万间。民工10万人如支援解放战争那样支援铁路建设。
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副总理万里曾先后到兖石铁路视察工作,李鹏并为铁道兵一师和四师题词:“发扬光荣传统,为中国铁路建设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