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目录导航

横琴岛现况

横琴岛是珠海市第一大岛,该岛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南濒南海,与澳门三岛隔河相望,最近处相距200米,距澳门机场3公里,距珠海机场约8公里,距香港41海里。全岛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约7公里。2008年末,岛内人口7585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1]

历史沿革

1998年列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

1998年,横琴被确定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翌年,珠海市又建议把横琴开辟为旅游开发协作区,然而规划和各项建议迟迟未能落实,当年热情满怀的人们来了又走,岛上终归冷清。 珠海原市委书记梁广大曾把横琴岛称为“黄金宝岛”。曾主张保护横琴岛上的自然环境,发展软件产业、总部经济、研发基地、会展产业和旅游业。然而,由于历任政府官员及不同政府层面对于横琴岛开发的产业布局、管辖权限、开发主体存有争议,有关是否要在岛上发展工业、重点打造旅游开发协作区等问题的争论,纷纷扰扰多年仍无定论。

2004年提出建成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2004年,广东省曾经提出将横琴岛创建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 当年的粤澳合作联席会议确定,以“泛珠合作,粤澳为主力”方针开发横琴,广东省发改委还委托中投咨询公司,为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编制项目建议书,涉及内容包括经济区的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及向中央争取的优惠政策等,并在2005年完成了《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的项目建议书》。但姑且不说“泛珠战略”并未得到中央政府首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粤省以“泛珠”概念来开发横琴的计划显然很快就被中央政府自己的开发横琴方案所取代。

2006年放弃金融特区定位

2006年10月27日,在广东省发改委、建设厅的主持下,由国内众多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在珠海市完成了对横琴岛开发的最新规划方案《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设计纲要》(下称《纲要》)的评审。根据《纲要》,横琴岛的发展总定位为国家体制科技创新试验区、泛珠合作示范区、粤港澳功能联动的协同区以及珠三角产业升级的策动区等;在功能选择上,主要包括科技研发、高新产业、会议商展以及旅游休闲四大主导功能,以及物流贸易、培训交易、文化创意、商贸服务、生态居住等五大辅助功能。

2009年国务院通过《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要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1]会议指出,珠海市横琴岛地处珠江口西岸,毗邻港澳,与澳门隔河相望。推进横琴开发,有利于推动粤港澳紧密合作、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和维护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会议决定,将横琴岛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对口岸设置和通关制度实行分线管理。要通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教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金融创新,实行更加开放的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等,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的新平台。会议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广东省加强指导和协调,明确分工,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规划组织实施工作。   

珠海市政策研究室也表示,《横琴总体发展规划》获通过,并被纳入珠海经济特区范围,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珠海是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特区范围经80年代中期扩展后为121平方公里,主要在拱北、吉大、香洲及附近区域,这次把横琴全岛纳入特区,使珠海经济特区的总面积增加至207平方公里,而且横琴从此成为粤港澳携手合作的新平台,其发展大幕将被迅速拉开。珠海市政策研究室认为,横琴无疑将成为珠海新一轮起飞的垫脚石,也将是珠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文件内容

(部分)

规划依据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

7.《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

8.《珠海市城市规划条例》

9.《珠海市土地管理条例》

10.《珠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11.《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12.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管理规定

——上层次规划:

1.《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

2.《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3.《珠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4.《珠海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珠海2030)》

5.《珠海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规划》

6.《横琴总体发展规划》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2]

规划范围

东隔十字门水道与澳门相邻,南濒南海,西临磨刀门水道,北与珠海南湾城区隔马骝洲水道相望,规划总面积106.46平方公里。

发展定位

以合作、创新和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横琴地处粤港澳结合部的优势,推进与港澳紧密合作、融合发展,逐步把横琴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

——“一国两制”下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创新通关模式,以横琴为载体大力推进粤港澳融合发展,聚合珠三角的资源、产业、科技优势与港澳的人才、资金、管理优势,加强三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合作,率先探索建立合作方式灵活、合作主体多元、合作渠道畅顺的新机制,为推进粤港澳更紧密合作提供示范。

——深化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先行区。在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发挥香港、澳门的自由港优势,大力推进通关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为港澳人士在横琴就业、居住和自由往来提供便利,大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在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珠三角“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促进珠江口西岸地区产业升级(根据温总理意见删除“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平台。加强珠澳合作,大力吸纳国外和港澳的优质发展资源,打造区域产业高地,通过高技术的转移、扩散和外溢效应,促进珠三角和内地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拓展澳门的产业发展和教育科研空间,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

目标和任务

经过10到15年的努力,把横琴建设成为连通港澳、区域共建的“开放岛”,经济繁荣、宜居宜业的“活力岛”,知识密集、信息发达的“智能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

——加强粤港澳在金融服务、产业政策、投融资改革等方面合作,积极探索通关模式,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交流合作体系;

——以全面实施CEPA框架协议为突破口,打造服务业发展的新优势,建设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培育一批以实用技术和重大产品开发为主业的高技术企业,建设开放型的区域创新体系;

——以跨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粤港澳交通一体化发展,构建开放通达的交通运输体系;

——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以信息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创造适宜自主创新、自主创业的综合城市环境,建设优质共享的社会服务体系;

——加强山林、海洋和湿地保护,修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建设多功能、复合型的自然生态体系;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体系。

规模与空间

1.发展规模:

规划2015年人口规模为12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平方公里;2020年人口规模为28万人左右,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2.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紧凑发展、紧密关联的“三片、十区”的功能布局。“三片”为商务服务片、科教研发片、休闲旅游片。“十区”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区、中心商务区和国际居住社区;科教研发片中的教学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科教研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区;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区和生态景观区。[2]

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原则: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积极引入轨道交通,合理分配城市道路、用地和空间资源,鼓励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建设“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低污染、高品质”的绿色交通系统。

通过高快速路、城际轨道等对外交通通道及枢纽设施的建设,积极融入粤港澳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通过较高水平的道路建设和合理的路网级配,构建系统完整、分级清晰、功能分工明确的“环网相扣”的路网系统。路网骨架包括两条快速路和“两横、一纵、一环”的主干道,各功能区辅以次干道,共同形成干道路网系统。

2.道路等级及宽度规定:

道路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快速路宽度60米、主干道宽度40-50米、次干道宽度30-40米、支路宽度15-24米。

3.轨道交通:

引广珠城际轨道自南湾穿越马骝洲水道进入横琴东北部,在横琴口岸枢纽站与澳门轻轨进行零距离换乘,向南经大横琴山中部后向西跨磨刀门水道通往珠海机场,在长隆休闲度假区预留轨道交通往南部填海区的通道。轨道交通在横琴境内采用地下通道形式,在中心商务区、口岸服务区和休闲度假区共设3座站点。

4.港口码头:

规划在横琴西北部临磨刀门水道设置货运码头1座,在富祥湾地区设置客运码头1座,结合中心商务区设置游艇码头1座。

5.口岸:

根据“分线管理”的要求设置口岸及通关设施。横琴口岸为“一线管理”;横琴大桥进出口货物查验场、金海大桥进出口货物查验场均为“二线管理”;各轻轨站点和港口码头应结合功能要求和发展需要设置通关设施。

6.连澳通道:

在现有横琴口岸通道的基础上预留建设2条连接澳门的交通通道,分别位于中心商务区和教学区;优先建设澳门大学与澳门之间的通行通道。

7.慢行交通系统:

建设连续、不间断的步道系统,强化城市广场和生态步行区的建设;依托城市干道强化自行车廊道建设,合理规划沿河、滨海自行车专用道,鼓励自行车短距离出行;各地块必须有良好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组织。

8.静态交通系统:

各地块必须按其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设置足够停车位,尽量采取立体停车场的形式,并符合图则的要求。

公共建筑及企业应自备停车场。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须作出相应的调整。

大型公共项目、大型民用建筑以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研究,确定合理的停车配建要求。

9.地块交通出入口:

交通出入口方位指允许的适宜机动车开口位置或不允许开口的限制地段。交通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图则的要求。

10.边防执勤设施:

结合驻横琴边防部队履行任务情况和执勤需求设置边防执勤设施,保障横琴开发后边防环境的安全稳定。

绿地与空间

主要由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公共绿地及广场构成,并结合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构成由康体绿道系统串联的层级丰富、功能复合、到达方便,由海岸、山峰、河流、湿地等自然景观元素与建筑、广场等人工要素共同构成的网络型格局。完善步行系统,主要包括:游憩集会广场、滨水地带林荫步道;交通集散广场、商业步行街;人行道与行人过街通道。

1.生态绿地

包括大小横琴山森林、二井湾湿地。禁止城市建设及工业生产对森林植被的任何破坏行为,保护森林及土壤对碳的清涤功能。

2.防护绿地

沿高速公路两侧设置30m宽的防护绿地;沿高压燃气管线两侧设置25~35m宽的防护绿地;澳门燃气末站用地边界外侧设置15m宽的防护绿地。

3.公共绿地

公园:大型的综合公园位于中部综合服务区和富祥湾;带状的生态景观型公园位于横琴中心沟;在大小横琴山之间留出两条大型生态绿廊,作为联系大小横琴山的生态走廊,形成丰富多彩、自然生态的公园绿地系统;在国际居住社区及位于中心沟的生活居住区内部,营造社区级的居民共享的公园绿地空间。街头绿地

沿环岛路、中心南路、中心北路主干道两侧设置25m宽的街头绿地,沿各次干道两侧设置20m宽的街头绿地,内部布置休闲健身设施,构建连续、网络状的康体绿道网,使之成为市民日常休闲的主要场所。

4.滨海绿道

沿滨海路、环岛路及海岸线地区设置20~25m宽的滨海休闲绿道,将水岸公园、户外体育运动场地、湿地公园等串连起来,与街头绿地、公园等公共绿地共同构筑城市康体绿道,为居民及游客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

5.其它开放空间

结合地段条件设置类型多样、规模适当的广场,分为地标广场、门户广场、片区广场和社区中心广场四类。

重点考虑大小横琴山与滨水地带的渗透关联,形成临水联山的生态开放空间;沿主要城市道路和带状绿化带形成线型开放空间;沿中心沟水系形成滨水开放空间,共同构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开放空间系统;各个片区内部形成各自的核心开放空间。[2]

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按“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社区级”四个等级设置。图则中规定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为规划区内必不可少的基本设施,不得随意减少数量或压缩规模。

1.行政办公设施

布置于中心北路南侧,中心沟以北的综合服务区中心地段,通过建设“一站式”横琴市民服务中心,集中布局区级行政办公设施;结合各片区开发推进居住区级行政办公设施建设,规划社区居委会10处,宜选址于各片区中心地段,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社区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2.文化设施

结合文化创意区沿中心沟中段两侧、横琴中路以东、中心北路以南地段布置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综合文化娱乐中心等市级文化娱乐设施。结合中心沟中段的优良景观环境,集中布局大型文化设施用地,促进文化创意要素集聚,逐步发展成为粤港澳地区重要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保护环岛西南路南段东侧的赤沙湾沙丘遗址等历史文物古迹,用地总面积2.42公顷。规划17处社区文化服务设施,分别位于国际居住社区、高新区配套居住社区、综合服务区、中心沟北路以北居住社区、中心南路居住社区中心地段,宜与其它非独立占地社区公共设施组合设置。

3.体育设施

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地段规划综合体育中心,建成设施配套齐全的现代化综合体育中心,结合周边地区公共绿地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与体育公园。保留现状位于横琴二桥东侧东方高尔夫用地。居住区级体育活动设施建设宜结合其它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绿地组合设置。

4.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建设1所市级医院,位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以街道范围或每3-5万人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0.5-1万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原则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与其它公共服务设施组合设置,尽量减少独立占地。

5.教育科研设施

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位于环岛东路以东、口岸服务区以南;于中心沟东部,中心南路北侧规划成人职业学校;结合居住开发推进中、小学等教育设施建设,规划18班小学4座,30班小学3座,36班小学2座;54班九年一贯制学校2座;36班九年一贯制学校2座;24班中学1座,36班中学2座;基本满足横琴近远期基础教育设施需求。

6.社会福利与保障设施

选择环境条件良好,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段设置颐养院、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中心等市区级福利设施。有条件的居住区应设置敬老院等社会福利设施,每处敬老院可容纳200-300床。规划社会福利设施3处,其中1处安排在国际居住社区的西侧组团,其余2处用地应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安排。

7.商业服务业设施

商业用地主要布置于中心商务区中心地段,以及口岸服务区、文化创意区等产业功能片区,总用地面积63.63公顷;商业性办公用地集中布置于中心商务区以及十字门水道以西、环岛东路以东地段,总用地面积156.04公顷;服务业用地布置于富祥湾中部,环岛东路南段以西地块,用地面积55.86公顷;旅馆业用地主要布置于富祥湾沿海地段、环岛南路两侧部分地段、三叠泉北侧地段以及中心商务区滨河的局部地段,总用地面积169.10公顷;游乐设施用地位于富祥湾内的大横琴山脚沿线地段,用地面积151.91公顷。

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将横琴建设成为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低碳岛”;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塑造宜居空间,将横琴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城”;加强生态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将横琴建设成为山水交融、和谐共生的“示范区”。

2.生态区划

生态保护区:包括大小横琴山、二井湾生态湿地和西北角的滩涂湿地,上牛角水库、望天台水库和红旗村水库,以及一处沙丘遗址,共计37.5平方公里。应实施干扰最小化的保护原则,除了少量的景观设施外,禁止或控制其它一切建设开发活动。

生态控制区:包括横琴岛南部岛屿和小横琴山以北的文化体育用地,共计19.2平方公里。在规划控制中应加强对该类用地的合理引导,严格控制过量开发对该用地的破坏;可进行适度的设施建设。

生态协调区:包括横琴岛中较大面积的绿楔用地,共计3.5平方公里。严格控制发展规模,保护和恢复中心沟周边区域的多样性生态景观。

生态建设区:除上述用地之外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共计25.9平方公里。在生态建设区内城市建设应强调“统一规划,合理分布,分片开发,分布实施”的原则,保持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3.主要环境保护指标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Ⅱ级以上标准;水源保护区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横琴周边近岸海域,除马骝洲水道达到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余海域达到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历史文化保护

注重将现代创新文化融入到横琴的文化体系之中。遵循弘扬历史文化精神内涵的原则,整合横琴岛特有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掘与弘扬其中的精神文化内涵,促进城市文化主题的培育,增强横琴新区居民的认同感与凝聚力。

沙丘遗址、相思瀑布和规划的教育科研区和文化创意区是提升横琴文化形象和生活质量的核心地段,是片区特色景观的重要元素。应体现保护中利用的原则,充分挖掘并推介横琴的文化特色,科学引导开发建设活动。[2]

城市设计导引

1.三大景观分区

结合功能管制、强度管制中对用地的划分和控制要求,致力保持和创造海岛良好的山水空间环境,以大小横琴山为界,将横琴新区分为海岛北部、海岛中部、海岛南部三大景观区。

海岛北部

规划目标:完善岛北滨水岸线景观格局,通过加强休闲服务设施配套,打造集中心商务、高新技术、科技研发、宜居社区于一体的新城风貌。

城市设计导引:强化商务办公、服务、会展为核心功能的同时,沿马骝洲水道引入滨水休闲生活带及绿色开敞空间系统,建设融商业、休闲、游憩、游艇停泊、水上运动的场所,提升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功能。

海岛中部

规划目标:充分利用横琴谷“两山夹一谷,一水横贯东西”的独特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引入“楔形生态廊道”,加强大小横琴山的空间秩序,建构完善的自然生态景观格局,形成“两山一水、群组相生、山水交融”的布局结构。

城市设计导引:中心沟汇集两山溪流,形成若干景观湖面。从西至东,湿地、河道、湖泊、水网,构成多样的水体景观,两岸滨水建筑交相辉映,增加滨水空间活力。

海岛南部

规划目标:结合大横琴山的地形特征,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休闲胜地为目标,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商业会议度假、主题游乐等功能,打造三个“依青山华翠,凭银滩椰风,观碧海沧澜”的休闲度假区。

城市设计导引:利用现状海湾,结合多座岛屿相连的空间布局,形成“群岛相连,临海环湖”的格局,寓意面向世界的“横琴连珠”。

2.特色控制区

规划中心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口岸服务区、中心沟地区、岛南休闲度假区五个特色控制区,提出具体的控制引导要求。

中心商务区:利用十字门的优越区位以及与对岸澳门观光塔隔水相望的景观条件,打造成为横琴新区重要的门户地区。合理控制高层建筑高度、面宽和体量,强调建筑界面的连续性、韵律感和层次感;保证中心商务区与小横琴山之间的视线景观的通透开敞;开辟滨水绿带和步行道,营造亲水、尺度宜人的滨水空间和景观界面。

高新技术产业区:建筑形式宜使用简洁大方的几何组合造型,体现科技与技术的结合;增强北部滨水岸线开敞空间的可达性、安全性和亲水性,重点处理道路景观界面。

口岸服务区:结合TOD土地混合开发模式,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接驳和交通枢纽与口岸用地布局之间的关系。重点处理交通集散广场及立体化步行系统,提供人性化、愉悦热闹的商务环境。

中心沟地区:以中心沟为核心,创造一条串联一系列亲水空间、可连续通行和体验的中心沟生态景观廊道;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以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鼓励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造型创新。

休闲度假区:严格控制周边环境的建筑风格,突出生态环境特色;禁止任何破坏大横琴山生态系统的建设活动,项目选址必须控制在珠海市生态环境控制线以外。[2]

市政工程规划

1.供水工程规划

通过采用分质供水和强化节水方案,至2015年横琴最高日用水量约为9.8万吨/日,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约为568升/(人·日),至2020年横琴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5.7万吨/日,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约为427升/(人·日),日变化系数均取1.15。采用分质供水技术将横琴的供水水源分为综合生活用水水源、中水用水水源、海水综合利用水源和雨水利用水源。横琴供水水源为南区水厂、补充水源为拱北水厂。在中心北路北侧小横琴山东端新建供水加压站、高位水池各一座,水池容积1万立方米;至2015年,供水加压站规模5万吨/日,占地面积1公顷;至2020年,供水加压站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面积2公顷。

2.污水工程规划

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预测至2015年,横琴污水量约为7万吨/日;至2020年,横琴污水量约为11万吨/日。在大横琴山以北地区建设横琴污水处理厂;在大横琴山以南地区设置3座小型污水处理站;规划区内共设置6座污水泵站。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分别沿中心沟两侧和环岛北路敷设污水干管,由东向西沿途收集污水并最终汇入横琴污水处理厂。

3.雨水工程规划

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P=2年;较重要地区,2-3年;低洼地区、广场、立交桥等排水较困难地带及重要地区,P=3-5年。

雨水设施规划:雨水调蓄池结合建筑物、小区等的布局,布置在绿地和雨水排出口等地势低洼地区,便于雨水的收集。

雨水管网规划:采取重力排放方式,就近排入河流以及排洪渠内,雨水管道坡向尽量与道路坡向一致。雨水管道宜在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起端满足覆土1.0-1.2米。

4.供电工程规划

负荷预测:至2020年,横琴最大用电负荷约为50万千瓦,负荷密度约为1.79万千瓦/平方公里,2015年用电负荷规模按18万千瓦考虑。

电源规划:适度超前,加快电源建设,规划多联供燃气发电项目;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至2020年,绿色能源占本地负荷容量的20%以上。

变电站规划:区内规划220千伏变电站2座,分别是琴韵站(4×240兆伏安,占地面积1.33公顷)和横琴站(4×240兆伏安,占地面积1.20公顷);规划110千伏变电站7座。

5.通信工程规划

用户预测:至2020年,固定电话容量为24万线,网络容量为13万线,有线电视容量为7万线,移动用户32万部。

电信设施规划:合理布局通信设施,集中连片规划电信机楼、广播电视分中心、邮政中心局各1座;新建电信端局19座,移动基站37座,邮政所13座。

6.燃气工程规划

气源和气化率:气源以管道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辅。至2020年,全岛气化率达到100%,其中管道气占98%,瓶装液化石油气占2%。

燃气场站规划:规划横琴燃气首站作为中海油天然气接收站,占地面积为1.65公顷;规划澳门末站为澳门提供天然气气源,占地面积为1公顷;规划横琴门站作为横琴本地天然气气源,占地面积为1.2公顷。规划3座瓶装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占地面积均为2500平方米。

7.供热工程规划

热源:横琴岛热源为多联供燃气能源站,规划设置6座集中供冷站。

供热管网:

北部线:主干管线从能源站出发向北,供应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用热,管线考虑DN400双管布置。

中部线:主干管线从能源站出发,沿中心北路向东,沿途供应南北方向的热(冷)用户(考虑DN600双管布置),至莲花大桥后,分南北两条分别供应中心商务区和休闲度假区(考虑DN400单管布置)。

南部线:主干管线从能源站出发,沿环岛西路向南,管线考虑DN250单管布置。

8.环卫工程规划

垃圾收运规划:采用封闭式垃圾自动收集系统。在全岛中心密集区设置9个封闭式生活垃圾收集中心,每个占地约1000-2000平方米。在封闭式收集系统建设过程中,规划建设8座临时垃圾收集站,负责收集生活垃圾。另在其它区域设置7座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负责收集旅游区及工业区的生活垃圾,远景改造成封闭式收集系统的生活垃圾收集中心,实现生活垃圾封闭式收集系统全岛覆盖。垃圾清运实现机械化,优先采用垃圾压缩车。

公共厕所规划:规划设置42座公共厕所,主要分布在密集的人口居住区、商业密集区、旅游区以及部分工业区,在旅馆业区不设置独立的公共厕所。

9.工程管线综合规划

管线敷设方式:地下敷设,分为直埋式和综合管沟两种形式。雨水、污水、燃气等工程管线采用直埋敷设;电力、电信、供水、垃圾管道、供热(冷)管道等工程管线,在不同路段分别采用直埋或综合管沟敷设。

综合管沟规划:规划以建设干线综合管沟和缆线综合管沟为主。管线在地下直埋敷设时的排列顺序和管线间的水平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和《珠海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的要求。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为: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真空垃圾管、热力管线、燃气管线、供水管线、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各种管线不得上下平行重叠埋设。管线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应满足《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的要求。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发生矛盾时,按下列规定处理:(1)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2)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3)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4)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2]

城市防灾规划

1.防震规划

避震疏散场地:将岛内公园、广场、运动场、学校操场、河滨及附近农田、绿地作为避震疏散场地。合理组织疏散通道,使避震疏散场地服务半径小于500米,并保证每人不小于4平方米的避震疏散场地。避震疏散通道:规划横琴岛内快速路、主干道等为主要避震疏散通道,并保证两侧建筑倒塌后有7-10米的通道。生命线系统:包括政府机关、供水、供电、通讯、交通、医疗、救护、消防站等。要求生命线系统的工程按各自抗震要求施工,并制定出应急方案,保证地震时能正常运行或及时修复。

2.防洪(潮)工程规划

防洪标准:防洪(潮)按100年一遇设防,并用200年一遇水位校核。山洪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设防,海堤及水闸不低于1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设防。防洪(潮)堤要求:地坪最低控制高程按防洪潮水位(百年一遇黄基潮位3.07米)加0.6米安全超高设计,即地坪最低控制高程为3.7米;暂时无法达到此标准的区域,其江(河)、海堤堤顶高程按设计洪潮水位加1.5米安全超高计。城市建设区的地面高程,应达到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潮水位以上的规划高程。

3.排洪系统规划

共设置北区排洪系统、中心沟排洪系统、东南区排洪系统、西南区排洪系统等四个排洪系统。其中,中心沟排洪系统为横琴岛排洪系统的主体工程。每个排洪系统由山脚截洪沟和排洪渠(含部分规划水系)组成。中心沟东西两侧各设置一座水闸,共两座水闸,其它区域考虑到亲水岸线的建设不设置水闸。

4.消防工程规划

至2020年,共设置普通消防站5座,水上消防站1座。接到报警后消防车能5分钟到达责任区前沿。消防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为150米,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在道路两边设置消火栓,并靠近十字路口。消防车通道规划与城市道路规划相结合。消防供水与生产及生活供水管道系统合并。消防供水管道及室外消火栓沿道路设置。

5.人防工程规划

按国家一类人防重点城市标准设防。战时留城人口按总人口的30%计算,人均人防工程面积为1.5平方米,至2020年,人防总面积应达到12.6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地物,专业工程队的设置结合各专业特点;保证战时进出方便快捷。医疗救护工程以防护体系为单元布置在交通便利地区;人员隐蔽工程尽量靠近人员集中地区。

空间管制规划

1.四区划定

禁建区:范围包括大、小横琴山以及二井湾红树林湿地,同时将磨刀门水道与马骝洲水道交界处的滩涂湿地也纳入禁建区范围内,共计面积约5620公顷。

限建区:范围包括中心沟内各组团间的弹性绿地,大、小横琴山与城市建设用地间的缓冲区等发展储备用地和沙丘遗址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共计面积约2236公顷。

已建区:范围主要包括横琴镇镇区、三塘村、四塘村、横琴医院、横琴中学、横琴口岸、银鑫花园、石博园、东方高尔夫以及中海油厂区等,总面积约1016公顷。

适建区:范围包括“三片十区”中的大部分城市功能区,总面积约为1774公顷。

2.五线管制

绿地绿线:主要包括大小横琴山、二井湾生态湿地和大小芒州西北角的滩涂湿地等生态绿地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和生产防护绿地。

历史文物保护紫线:主要包括沙丘遗址地区。

水域岸线蓝线:主要包括横琴岛四周的水道、湿地,中心沟主河道、上牛角水库、望天台水库以及红旗水库等。

公共服务设施橙线:包括规划区内的行政办公用地;图书馆、剧院等文化设施用地;体育场馆、体育训练场地;医院、卫生防疫站等医疗卫生用地;高等学校、中小学、成人与业余学校等教育科研用地;社会福利设施用地。

城市基础设施黄线:包括规划区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站;城市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城市交通广场;公共汽车首末站等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垃圾转运站;高压线走廊;排洪沟等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市政基础设施的控制界线。[2]

澳大新校区

横琴岛建设澳大新校区

国务院同意澳门大学迁址珠海横琴岛,并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依照澳门特区法律对新校区实施管辖。

澳门大学新校区岛上占地超1平方公里。据澳门大学介绍,横琴岛的澳大新校区,初步计划占地1至1.4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拟采取封闭式管理。据了解,澳门大学是澳门第一所大学,由东南亚等地知名人士资助开办,1981年3月成立,原名私立东亚大学,后转为公营,1991年正式易名为澳门大学。澳门大学现有六千多名学生,除本地学生外,亦面向港台、内地招生。澳大拟在横琴建设的新校区位于横琴岛东部,将设置6至9个学院,建成后最终规划规模为1.5万人。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横琴总体发展规划》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骆伟健表示,澳门特区对横琴岛澳大新校区实施管辖的问题上,仍有很多细节工作需要深入研究,例如口岸设置、出入境管理等。搬迁澳大是珠三角规划纲要中粤港澳合作项目之一。据媒体报道,中央初步决定,将横琴岛上约5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粤澳合作项目地。珠海横琴岛管委会表示,有关横琴岛开发和澳门大学新校区的进展步伐自2009年5月中下旬以来明显加快。目前涉及澳大新校区的征地协调工作已接近尾声,可望于今年十月份前全面清场所涉土地,并交付规划部门进行开发前期的规划设计,但所涉赔偿和换地等后续工作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