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李明义,段胜辉 编著
出 版 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
字 数: 370000
页 数: 464
开 本: 大32开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802473270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定价:¥36.00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在直升天堂,我们都在直堕地狱。 这可以说是现代的产权改革状况。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改变不了中国“三农”问题的窘况,也改变不了“小产权房”的法律尴尬;对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虽然已经写入《宪法》和《物权法》,但数以万计的“拆迁户”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得不变成“钉子户”…… 这些都表明我国产权改革依然在路上,仍需要继续推进下去。让我们跟随本书一起去探索合适的产权经济体系,为产权经济学教育添砖加瓦。
本书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研究型教材,包括经典理论和案例研究两大部分。经典理论包括导论、产权概述、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的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产权制度与经济发展理论;案例研究部分集中研究了与产权理论相关的农村土地制度、小产权房、收入分配三个经济热点问题。
本书体例新颖、内容全面,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使用,对广大从事产权相关工作的实际工作者也极具参考价值。
李明义,男,1952年生,原籍河南太康。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和北京商学院商业经济系,1982年研究生毕业,同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长期担任经济学研究生导师。此外,兼任中国商经学会常务理事,奥运经济研究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经济学,贸易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主讲现代产权理论,证券投资学,市场经济学,贸易经济研究等课程,曾先后到日本九州大学,日本福冈商科高等学校、英国牛津大学、兰开夏大学,美国怀俄明大学进行讲学和学术交流。主要著作有:《中国股份经济研究》、《股份公司的运行机制与外部环境》、《股份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股份经济学》等。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产权经济学的兴起
第二节 产权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二章 产权概述
第一节 产权的含义和内容
第二节 产权的形式和特征
第三节 产权的功能
第四节 产权的起源
第五节 产权的保护
第三章 交易费用理论
第一节 交易费用概述
第二节 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
第三节 交易费用的计量
第四节 交易费用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第四章 企业的产权理论
第一节 企业性质理论
第二节 企业产权结构理论
第三节 企业家与企业
第五章 制度变迁理论
第一节 制度与制度变迁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基本方式
第四节 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现象
第五节 与制度变迁相关的理论
第六章 产权制度、效率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产权制度与经济效率
第二节 产权安排与科斯定理
第三节 资产的属性与产权安排
第四节 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
第七章 产权理论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第一节 农村土地和土地产权
第二节 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问题和完善
第四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创新
第八章 产权理论与小产权房
第一节 小产权房概述
第二节 论争与反思:小产权房的法律分析
第三节 现实与未来:小产权房的经济分析
第九章 产权制度与收入分配
第一节 我国收入分配概况
第二节 产权制度缺陷与我国收入分配
第三节 产权制度完善与收入分配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第一节 产权经济学的兴起
一、经济学与产权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的科学。经济学集中讨论人类社会如何经济地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达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欲望,其主要研究领域是人类个体和集体在生产、消费、交换等社会活动中的理性行为,以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的相互关系。
产权学派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广泛兴盛于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产权经济学是在产权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一些根本缺陷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产权经济学是产权学派研究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确定产权结构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以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资源配置最优的目的,并通过对产权结构、激励机制和人的经济行为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探讨不同产权结构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状况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产权经济学,又称为“交易费用经济学”、“法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新政治经济学”等,之所以有这么多种称谓,是因为各自命名时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交易费用理论是产权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或最核心的范畴,产权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内容都是建立在交易费用理论的基础上,所以有人称之为交易费用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可以说是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学科,产权的界定、保护、调整等都需要法律来规范和明确,而且像科斯等产权经济学的开创者也是法学教授,所以有人称之为法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指出产权制度是根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主张在产权明确的基础上的自由竞争,依靠“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资源配置,因而有人称之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权经济学摒弃了凯恩斯学派等把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排斥在经济分析之外的传统,而是把制度重新引入经济分析范畴,并侧重研究制度,重视定性分析,因此有人称之为“新制度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
……
2.2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的关系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是在同一项财产上形成的产权关系,也是生产关系在财产权上的体现。
2.2.1 原始产权性质决定派生产权性质
派生产权的性质是对原始产权性质的折射。如果原始产权是公有的,即使派生产权的主体是个人、自然人,派生产权体现的生产关系也仍然是公有制的生产关系。个人、自然人作为派生产权的主体,只是公有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环节、要素和途径。在小型国有企业的租赁经营改革中,个人通过租赁取得的国有资产的产权为派生产权,由派生产权所代表的生产关系不能看作私有制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因为个人租赁而来的资产不等于私有资产,所以,个人租赁权不等于私有产权,而是使用权的有限期转让和使用。原始产权之所以对派生产权的基本性质起决定作用,其根源就是:这种权利是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关系和所有制性质都未改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财产权利。这与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是一致的,因为派生产权掌握和运用生产资料的性质与原始产权所代表的生产资料性质是相同的。如果不相同就标志着发生了所有制革命,这时的产权就不可能由原始产权所派生了。
2.2.2 派生产权与原始产权的联系与区别
原始产权与派生产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主要联系在于三个方面:①它们可以同处于一个或多个产权体系之中;②它们都是对一定财产拥有不同方面的和不同程度的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形式;③它们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三个方面:①产权产生的先后不同,先有原始产权,然后才产生派生产权,即原始产权是先产生的产权,派生产权是后产生的产权。所以,为了方便区分,人们把原始产权称为母产权,把派生产权称为子产权。在子产权还没有独立运作能力时,母产权可以代为行使并对子产权的行为负责;子产权一旦具有独立运作能力,母产权对子产权不再揽权,对子产权的行为已没有法律责任。②权限不同,原始产权的权限对财产可以缩小到只有所有权,即证明财产权是谁的;派生产权享有的是经营权,即除了所有权以外的一切权利。
产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科形成的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具体界限和研究重点等尚在广泛探讨中。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与运用的学科。财产,无论是国家财产、集体社团财产还是个人财产都是最稀缺的资源。产权经济学是关于财产权利配置和利用的学说,包括对财产权利的界定、确立、组合、分割、运用和流转。现代产权制度形成和安排的过程,就是对财富权利依法界定、确立、组合、分割、运用和流转的过程,也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制度转变和完善的过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进入经济、文化、科技和市场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社会财富资源的配置与运用方式,研究企业产权制度安排,对于优化财富资源配置方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富民强国、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快速稳定地向前发展,关键在于是否确立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和高效率的企业制度,即是否选择一种经济成本较低的产权制度安排。在我国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产权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对所有制、所有权的认识上,而对于创造了西方工业文明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一无所知,甚至认为私有制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唯有公有、国有制才是最适合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制度安排。有人甚至认为中国自盛唐以后科技停滞不前,乃至积贫积弱,工业革命不能首先在中国发生,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私有制使然。其实,对中国经济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忘记,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的土地和工商业的国有制下,从西汉汉武帝把制盐和贸易变为中央政府经营的官工官商开始,到民国时期建立庞大的官工官商的官僚产权体系,封建官僚集团都以国家代表身份控制和占有国有资源,包括土地、工业和贸易;除官僚集团之外,以平民身份拥有的私有经济在庞大的封建帝国经济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世界工业革命之所以在欧美发生,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法律保护下的平民私有经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上升为国民经济主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