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二

黑色星期二

目录导航

危机起源

1926年秋,在20年代的投机狂潮中被炒得离谱的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首先被刺破了。然而,这丝毫没有给华尔街的疯狂带来多少警醒。从1928年开始,股市的上涨进入最后的疯狂。事实上,在20年代,美国的许多产业仍然没有从一战后的萧条中恢复过来,股市的过热已经与现实经济的状况完全脱节了。

1929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紧缩利率以抑制股价暴涨,但美国国民商业银行的总裁查尔斯·米切尔从自身利益考虑,向股市中增加资金投入以避免下跌,股票经纪商和银行家们仍在极力鼓动人们加入投机。甚至一些著名的学者也失去了冷静。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耶鲁大学的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不仅自己融进了投机者的行列,而且还在公开演讲中宣称:“股票价格已达到了某种持久的高峰状态。”

1929年夏,股票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了以往所有年份,崩溃已经近在眼前。9月3日,华尔街的一位统计学家罗杰·巴布森在华尔街的金融餐会上说了一句话:“股市迟早会崩盘!”这句话被《道琼斯金融》发表。其实,这位先生在此前的两年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却只被人们当做笑谈,没想到这次竟一语成谶,千古留名。此话不久就传遍了全美国,投资者信心开始动摇,股市立刻掉头向下。

股市下跌的消息惊动了总统胡佛,他赶紧向新闻界发布讲话说:“美国商业基础良好,生产和分配并未失去以往的平衡。”有关的政府财政官员也出面力挺股市。但此时人们的神经已经异常脆弱,股市在经过昙花一现的上扬后,就开始了噩梦般的暴跌。[1]

持续过程

1929年10月的最后10天,集中了证券史上一连串著名的日子。

10月2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开市即遭大笔抛售,全天抛售量高达600多万股,以致股市行情自动记录器到收盘1小时40分后才记录完最后一笔交易。

10月23日,形势继续恶化,《纽约时报》指数下跌31点。

10月24日,这一天是股市灾难的开始,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四”。早晨刚刚开市,股价就如决堤之水轰然下泄,人们纷纷脱手股票,全天换手1289.5万股。纽约数家主要银行迅速组成“救市基金”,纽约证券交易所总裁理查德·韦尼亲自购入股票,希望力挽狂澜。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

10月25日,胡佛总统发表文告说:“美国的基本企业,即商品的生产与分配,是立足于健全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力图以此刺激新一轮投资。然而,过了一个周末,一切挽救股市的努力都白费了。

10月28日,史称“黑色星期一”。当天,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9点,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日跌幅达13%,这一天,已经没有人再出面救市。

10月29日,最黑暗的一天到来了。早晨10点钟,纽约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市,猛烈的抛单就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人人都在不计价格地抛售,经纪人被团团围住,交易大厅一片混乱。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至此,股价指数已从最高点386点跌至298点,跌幅达22%,《纽约时报》指数下跌41点。当天收市,股市创造了1641万股成交的历史最高纪录。一名交易员将这一天形容为纽约交易所112年历史上“最糟糕的一天”。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黑色星期二”。

11月,股市跌势不止,滑至198点,跌幅高达48%。

翌年,股市凭借残存的一丝牛气,在1~3月大幅反弹。并于4月重新登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与股灾前相比,美国钢铁公司的股价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从92美元跌至7美元。

在这场股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欧文·费雪这位大经济学家几天之中损失了几百万美元,顷刻间倾家荡产,从此负债累累,直到1947年在穷困潦倒中去世。[1]

后续影响

这次股灾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人们闻股色变,投资心态长期不能恢复。股市危机、银行危机与整个经济体系的危机,是个相互推动的恶性循环,股市暴跌后,投资者损失惨重,消费欲望大减,商品积压更为严重。同时,股市和银行出现危机,使企业找不到融资渠道,生产不景气,反过来又加重了股市和银行的危机,国民经济雪上加霜。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经济危机又引发了遍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5000万人失业,无数人流离失所,上千亿美元财富付诸东流,生产停滞,百业凋零。

纽约股市崩溃发生之后,美国参议院即对股市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严重的操纵、欺诈和内幕交易行为,1932年银行倒闭风潮,又暴露出金融界的诸多问题。在痛定思痛、总结教训的基础上,从1933年开始,罗斯福政府对证券监管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法律为基础的监管构架,重树了广大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保证了证券市场此后数十年的平稳发展,并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仿效。这样,以1929年大股灾为契机,一个现代化的、科学的和有效监管的金融体系在美国宣告诞生。经历了大混乱与大崩溃之后,美国股市终于开始迈向理性、公正和透明。此后,经过罗斯福新政和二次大战对经济的刺激,美国股市逐渐恢复元气,到1954年终于回到了股灾前的水平。[1]

现代生活

由来

英国一家名为Bimuno的保健品公司对3000名白领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周二上午11时45分为他们的压力峰值点。研究人员说,大部分白领会轻松度过周一。他们和同事闲扯周末趣闻,同时调整精力准备进入工作状态。到了周二,他们开始走出闲散状态,着手处理遗留的电子邮件,安排本周工作计划,压力也随之而来。

Bimuno公司研究人员格拉哈姆·瓦特斯说:“人们通常认为周一是整周中最糟糕的一天,但看来似乎不是这样。星期一‘逍遥’意味着‘黑色星期二’的来临,因为工作量和压力水平都将达到峰值。”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在周二通常会放弃午休时间,加紧干活。另有约20%受调查对象周二会加班到深夜以弥补之前未完成的工作。

专家支招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援引这项调查结果报道,3000名受调查对象中,53%以上的人承认周一相当轻松,其中10%的人会放下手头工作,登陆社交网站Facebook,查看周末上传的照片。但令人担忧的是,约有四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说自己每天都在承受压力。

压力来源多种多样,约四分之一的人将压力归咎于工作量过大;超过十分之一的人表示工作时上司给他们带来压力;另有9%的人则认为同事让自己焦虑不安。

营养学家和美食作家菲奥娜·亨特说:“人们如今普遍承受焦虑和紧张的困扰,这一现象令人担忧。压力过大会影响饮食,从而使消化系统受损。” “合理饮食、多喝水同时服用营养品可以增强人们免疫系统,让你在繁忙的工作中也能保持好心情,”亨特说。

压力

压力和沮丧无处不在,即使圣诞节收到礼物也会让人心烦意乱。

英国之前一项类似研究显示,人们在圣诞节上午11时48分最会因为“搞不定”技术含量高的圣诞礼物而沮丧。

英国最大的技术支持商TechGuys说,公司在圣诞节上午11点48分接到的咨询电话最多,大部分客户都是询问笔记本或者无线网卡设置方式。

调查显示,约15%的人在“操作失败”后会选择把礼物扔掉、出售或转送给朋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