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复旦大学成立数学科学学院,设有数学系、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统计与精算系和数学研究所。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是全国最早具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规定的数学学科全部博士点的学科单位,涵盖了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是首批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数学学科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07年、2012年、2017年的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排名均名列前二。从学术界通用的ESI指标,复旦数学属于前3‰学科。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1993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在1999年和2004年的两次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基地。数学学科在全国最早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和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坚持把科研工作(包括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重点,在基础数学的若干重要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成果,在应用基础和应用开发方面也有重要突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10项,其中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26项。谷超豪院士2009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大潜院士2015年获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联合会ICIAM苏步青奖。学院先后有4名教授应邀在四年一度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ICM)上作45分钟学术报告,分别是洪家兴院士(2002年)、陈恕行院士(2010年)、傅吉祥教授(2010年)和陈猛教授(2018年)
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苏步青教授参加在1977年由邓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的教育工作座谈会,提议并得到批准恢复招收研究生;1983年全国首批18位博士毕业生中,就有4位是复旦大学数学系培养的。在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有10篇入选(另有6篇获提名奖),名列全国高校同类院系前列。
学院历来重视本科教学, 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入选国家优秀教学团队。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9项,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6项,省部级奖项十余项。编著教材50余部。在历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成绩斐然,名列前茅。
学院坚持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并重,注重加强数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开发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展其发展潜力。
多年来,复旦大学数学学科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高层次人才。在数以千计的各类毕业生中,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以及一批在海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优秀学者,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各行业中的杰出人才。
几十年来,数学学院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毕业生,他们沐浴着数学园地的雨露甘霖,汇入了祖国建设的绿色从林。在他们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石钟慈、郭柏灵、李家春、黄民强、何积丰、彭实戈,中国工程院院士蔡吉人、陈火旺、林永年、袁业立、陈克复等一批学科带头人,国外有李骏、范剑青、孟晓犁、李乐德、姚大卫、应志良、陈贵强、柏兆俊、刘建国等一批杰出华人科学家,穆穆、张伟平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张伟平教授入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各行业中的杰出人才,如现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来武等。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2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教授55人、副教授42人、讲师12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陈恕行);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陈纪修);特聘/讲座教授13人(8+5);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教育部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6人。
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在老一辈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教授等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系、所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现已成为师资力量雄厚、图书资料齐全、教学设备完整、治学方法严谨的数学教学和研究单位。数学科学学院下设五系一所,分别是数学研究所和数学系、应用数学系、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概率统计与精算系。一批青年教师正茁壮成长,逐步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上海数学中心是谷超豪院士 2010 年向国家领导人提议,经国家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和上海市等多部门论证,2011年底由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批准成立的国家级数学研究中心。中心年度运行经费由国家财政部、上海市和复旦大学共同资助。
上海数学中心从全球引进学科带头人(首席教授)和优秀青年学者,致力于形成一个在理论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多梯队、多方向的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队伍。同时,结合国家和上海地区的需求和优势,形成一个交叉学科的发展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数学科学研究中心和交叉学科研究中心。通过开展专题学术年、举办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设立访问学者制度,建设一个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数学学科及交叉学科的发展。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通过建设一流的科研队伍和学术研究环境,吸引优秀的青年数学人才、招收博士后和博士研究生。建设成为一个优秀青年数学人才培养中心。
复旦大学“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4年11月。实验室的建设宗旨是依托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主导,坚持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在紧跟当前核心数学发展前沿的同时、又能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相邻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的开放性实验室。 多年来,实验室作为一个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平台,为复旦数学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建设时期,为使实验室能够持续快速发展,将坚持以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建设理念,紧跟当今核心数学发展的前沿,以重大理论问题的突破为主要奋斗目标;同时对涉及交叉学科和主战场中重大任务的应用基础性课题,开展有较高理论价值并对实际问题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研究工作,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相邻学科的发展作贡献。把实验室建设成一个面向世界的国际性的、开放性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中心。
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以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为依托,接受上海市科委和复旦大学双重指导的开放性研究机构。实验室作为应用基础类实验室,重点研究具有应用背景、且带有某种共性的应用数学问题,同时开展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的与应用数学有关的咨询服务工作及现代应用数学新知识的推广普及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偏微分方程、神经网络的数学方法、工业应用数学、精算学、能控性与能观性、计算几何、散乱数据拟合等。
实验室成员中有院士1名,青年学者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青年拔尖人才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推荐计划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名,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1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3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1名,上海市曙光计划资助者1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华罗庚数学成就奖1项等多项奖项。
数学系主要由从事基础数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隶属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拥有一支完整的教学、科研梯队,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比如中科院院士胡和生、李大潜、洪家兴等教授。现有教师40人,其中教授27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代数学、代数几何、函数论、调和分析、动力系统、拓扑学、数论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基础数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并多年来一直为全国重点学科。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基础数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加盟数学系的建设。
应用数学系主要由从事应用数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隶属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应用数学系拥有一支完整的教学、科研梯队,有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比如中科院院士李大潜等教授。现有教师23人,其中教授8人。主要研究方向有:应用偏微分方程、工业应用数学、神经网络的数学方法与应用、非线性科学、计算几何与散乱数据拟合等。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应用数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并多年来一直为全国重点学科。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奖项,青年队伍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应用数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加盟应用数学系的建设。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主要由从事信息与计算数学教学和科研的教师组成,隶属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拥有一支富有朝气、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梯队,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现有教师12人,其中博导、教授6人,副教授5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数学物理反问题及其数值解研究方向、数值代数与计算科学研究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大规模科学计算与并行算法研究方向和优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方向等。我们热忱欢迎有志于从事信息与计算数学教学和科研的学者加盟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金融数学与控制科学系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数学系控制科学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已有2名被聘为教育部特聘教授, 已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
本系与信息与计算科学系共同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成为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概率与统计精算系由从事与概率统计相关教学与科研的教师组成, 是数学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概率与统计计算系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概率论的随机分析, 无穷维随机分析, Markov 过程, 随机动力系统, 数学物理等领域, 以及保险精算理论等领域.。
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于1956年开始筹建,成立时批准部门是中国科学院。其经过如下:1956年,苏步青教授和陈建功教授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开始筹建上海数学研究室。1957年6月在复旦大学正式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数学研究室。1958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科学院上海数学研究所,下设几何与函数论两个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苏步青教授任所长。1960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数学研究所划归复旦大学,更名为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设有微分几何、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四个研究室,曾经与复旦大学数学系一起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论文四百多篇。
该专业以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为主要方向。
基础数学是数学科学的核心。它不仅是其它应用性数学分支的基础,而且也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及社会科学提供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和方法;应用数学则以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主要工具,通过研究和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代科学技术及信息、管理、经济、金融、社会和人文科学中提出的大量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借助数学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从而具备了较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该专业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输送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毕业生可以在工农业、交通运输、天文气象、航空航天、地质矿产、财政金融、保险核算、军事等部门从事与应用数学相关的工作、在高等学院校担任基础数学或应用数学的教学与科研;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设计等研究院所承担理论和实际课题;在计算中心、计算站承担数学模型和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的工作。
该专业是研究以信息产业(计算机、自动化、通讯等)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并密切联系实际的应用性学科,包括四个研究方向:计算数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和运筹科学。
计算数学方向主要研究与各类科学计算相关的计算方法、对各种算法作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设计数值模拟方法,研制专用或通用的应用软件和数值软件;控制科学方向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研究社会、经济、金融、军事等各种系统的建模、分析、设计和控制问题;信息科学方向研究用计算机对信号、语言、文字、图形、图像进行信息处理的原理、方法和相应的软硬件系统;运筹科学方向结合数学、计算机科学,为各类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运行和优化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该专业为计算、控制、信息、运筹及相关学科输送研究生。毕业生适应于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企业集团、计算中心、经济信息等部门从事科学计算和软件研制、系统分析、计算机辅助管理和控制等。
主要课程设置: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常微分方法、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数学模型、复变函数、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抽象代数、实变函数、泛函分析、基础力学、微分几何、应用几何、应用偏微分方程、拓扑学、 控制理论基础、数学金融学、生物学、动力系统、小波分析、数学模型与实验、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网络原理、数字信号理论、金融经济学、数理统计、精算概论等。
复旦大学数学类研究生培养是复旦数学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数学学科所包括的数学类全部5个二级学科均招收并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5个二级学科及相应的研究方向是:
1、基础数学(微分几何、数学物理、偏微分方程、泛函分析、代数学、代数几何、复分析、动力系统、拓扑学、调和分析、数论等);
2、应用数学(应用偏微分方程、计算几何与散乱数据拟合、工业应用数学、神经网络的数学方法、非线性科学、复杂性与计算系统生物学、精算学等);
3、运筹学与控制论(随机控制与金融数学、分布参数控制、运筹学等);
4、计算数学(数学物理反问题及其数值解、数值代数、科学计算、运筹与优化计算等);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分析、随机过程及其应用、随机动力系统、数理统计等)。
此外,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复旦数学还拥有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的,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在1988年、2002年和2007年度均获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为国家首批博士点,其余3个学科均在1985年被批准为博士点,现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85年设立了数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2010年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复旦数学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一批在学术界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在2002年、2006年、2012年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综合排名第二;1993年,获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理科数学人才培养基地;1994年国家教委批准成立“非线性数学模型与方法”部门开放实验室(现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998年成立了中法应用数学研究所;2001年成立了上海市现代应用数学重点实验室。复旦数学学科还是“211工程”(一至三期)、“985工程”(一至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所有这些学科建设中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构建的平台,为切实保障高质量培养复旦数学类研究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3年全国首批18位博士毕业生中,有4位是复旦数学培养的。自1999至2012年的历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复旦数学共有10篇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另有6篇获评提名奖,在全国高校中位列前茅。一直以来,复旦数学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数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的高层次人才。正因为此,复旦数学培养的研究生在各行各业中实干立业,相继涌现了一批在各自领域中颇有建树的精英和领袖。
现阶段,复旦数学类研究生招收与培养主要采取长学制模式,同时也招收培养部分优秀的三年制(科学学位)硕士生、博士生;此外,复旦数学还招收培养二年制专业学位(金融学、应用统计学)硕士生。
院长:陈猛
副院长(以姓氏笔画为序):吕志、雷震、薛军工
院党委书记:王永珍
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清、刘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