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整机柜服务器SR面向公有云及大规模部署的数据中心客户,面向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适合云资源池如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处理如Hadoop集群等应用。[1]
2011年,SR1.0诞生,源于腾讯对高密度、一体化交付、集中管理的需求,实现浪潮整机柜服务器从无到有。
2012年,SR2.0优化网络管理,完成上市量产前的技术储备。
2013年,SR3.0完成集中供电、散热和管理,成为市场上首批符合天蝎规范的整机柜服务器,浪潮由此成为天蝎规范的贡献者和技术实现者。
2014年,SR4.0实现更高存储密度,新增高性能存储型、高温耐腐蚀型、冷存储型、高密计算型等5种产品形态,满足更多应用场景。
2016年,SR4.5实现内部IT资源池化,成本进一步降低,新增SAS Switch和PCIE Switch节点实现资源灵活分配,BBS节点降低功耗成本,Xeon-D节点降低存储成本。
集中供电、散热,降低客户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SR整机柜服务器采用集中供电设计,结合电源负载动态调整技术,使机柜中所有节点处于半载工作状态,电源转化率始终维持在94%左右,比同等数量的传统服务器节能10%。[2]
机柜背部风扇墙采用集中散热设计,选用140mm*38mm大尺寸风扇,散热功率相比小风扇减少10%以上。
而集中管理模块RMC(Rack Management Controller)能够实时监控送风口温度,动态调节风扇组转速,有效降低散热功耗,散热效率提升25%。
采用高密度、整体式设计,节省部署空间,加快服务交付速度。
SR整机柜服务器打破了传统机架式服务器的设计标准,采用42U标准工业机柜,由于取消了机柜侧柱设计,使得整个机柜的空间利用率从81%提升到90%。[3]
同时,从整体的系统设计角度考虑,节点高度增加5%,机柜深度增加19%,总体空间利用率提高了31%,12KW的机柜中最多可部署48个双路服务器节点,部署密度提高到传统机架式服务器的2倍,与传统的机架服务器相比,部署速度可提升8-10倍。
集中管理,简化运维,轻松实现业务自动部署
SR整机柜服务器采用了两层可靠性管理设计,集中管理模块(RMC)可通过RMC命令行方式,也可使用图形化界面的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实现管理中心对整机柜的功能模块和支撑模块统筹管理,而当RMC发生故障时,节点中板将会立即接替对机柜模块的监控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SR整机柜采用独有的节点前维护设计,在机柜后部无任何线缆,所有运维工作均可在冷通道进行,而且机柜内侧特别定制了走线槽,先进的走线设计,使得系统运维难度大大降低。[4]
浪潮是国内第一批参与研发制造整机柜服务器的厂商之一。整机柜服务器SR大量设计理念被天蝎标准所采纳,并成为天蝎规范确定后首批实施交付的产品,确立了整机柜服务器的行业标准。[5]此外,最新一代浪潮整机柜服务器SR4.5实现了基于SAS及PCI-E交换技术的资源池化,先于天蝎规范3.0规范实现了内部资源池化功能的落地实现,代表了未来整机柜服务器的发展方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