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橄榄核
【别名】青果核【汉语拼音】gan lan he
【英文名】nut of White canari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arium album (Lour.) Raeusch.[Pimela alba Lour.]
【归经】肝;胃;大肠经
【功效】解毒;敛疮;止血;利气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
【科属分类】橄榄科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的杂木林中,有栽培。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1]
《纲目》:"甘涩,温,无毒。"
消诸鱼骨鲠,治胃痛,疝气,肠风下血。 ①《纲目》:"磨汁服治诸鱼骨 鲠,及食鲙成积,又治小儿痘疮倒黡。烧研服之治下血。"
②《本草备要》:"烧灰,敷疰疳。"
③《本经逢原》:"灰末,敷金疮无瘢。生核磨水,搽瘢渐灭。"
④《本草再新》:"治肝胃气,疝气,消疽瘤。"
⑤《岭南采药录》:"磨碎涂眼,去眼膜。"
内服:烧存性研末,1~2钱;或磨汁。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①治阴肾颓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樝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股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纲目》)
②治肠风下血久不瘥者:橄榄核,不以多少,灯上烧灰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空心食前。(《杨氏家藏方》橄榄散)
③治耳足冻疮:橄榄核烧研,油调涂之。(《乾坤生意》)
橄榄核雕把玩与鉴赏作 者: 何悦、张晨光
页 数: 107
开 本: 0
封面形式: 简装本
出 版 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1-1
定 价: 28元
橄榄核雕史话/4
附录/13
原料篇/16
第一节橄榄核的来源/16
第二节橄榄核的分类/17
第三节核子的评价标准/18
第四节橄榄核的保养/19
第五节雕前核子处理/19
工艺篇/20
第一节常用工具/20
第二节雕刻技法/22
第三节流程/24
一、选料/24
二、画样/25
三、成型/25
四、雕刻/25
五、开脸/25
六、抛光/27
作品篇/28
第一节橄榄核雕的分类/28
一、挂件/28
二、珠串式/29
三、摆件/29
第二节漫谈念珠/31
一、念珠的起源与功德/31
二、念珠颗数代表的意义/32
三、念珠的材质/33
四、念珠的种类/34
五、持念珠的方法/36
第三节橄榄核雕的欣赏/38
一、材质/38
二、题材/38
三、比例/39
四、线条/39
五、韵味/40
第四节机刻与手刻的区分要点/41
一、题材/41
二、雕工/41
三、神韵/41
第五节橄榄核雕的保养/44
一、防开裂/44
二、防“花点”/45
三、防跌落/45
四、最好的保养还是多盘摸把玩/46
第六节把玩及注意事项/46
第七节核雕题材及其寓意/48
附录橄榄核雕小常识/87
核舟:是专门用橄榄果核雕刻成画船和小舟的民间工艺品,起源于古代,兴盛于明清时期,表明古代工艺的高超境界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核雕技艺中微雕的一种。
明朝有个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将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宫殿、器具、人物,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都能按照这木头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状,各自具备各自的情态。王叔远就是一位雕刻核舟的艺术高手,他雕刻的“苏轼游赤壁”核舟,后被散文家魏学洢写成《核舟记》一文,生动的描述了这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此文被收录在中国课本中,文中对核雕有详细的描述,足见核雕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意义。[1]其中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等语句,可以看出核舟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今天的核舟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核舟表现的多是古代人物,核舟“南湖红船”把写真肖像人物引入核舟创作中,写实刻画了党的一大代表,展现了“日出东方、开天辟地”的伟大创举,当为别开生面,既是古为今用,也是推陈出新,使古老的核舟艺术赋予了新的内涵。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杨洪武,用5个多月的时间精心刻制了一枚题为“南湖红船”的核舟作品。该核舟选用上好橄榄核为原料,以嘉兴南湖画舫为原型,细致入微的刻画了参加党的一大代表们,在画舫上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瞬间。整个“南湖红船”共刻核舟2、人物12人、小窗10扇、舱室4、壶2、杯皿2、书籍文件5、橹、炉、小桌各1、链环1条、文字128字,此外12人中有5人还佩带了眼镜,均都一一俱足。 核舟《南湖红船》,橄榄核材质,杨洪武先生于2006年6月创作完成,2009年3月12日捐赠中国航海博物馆。据了解,中国航海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位于上海南汇区东海大桥桥堍、临港新城主城区。据悉,杨洪武此次捐赠的核舟除《南湖红船》外,还包括《天后娘娘》、《郑成功思念故乡》两件橄榄核舟作品。
用于核雕的橄榄核分类
橄榄核橄榄核按照核的形状和大小,一般分为如下的几类:
1、单核:又称大核,一般直径超过2.5厘米,比较适合雕刻单件作品,因此价值很高。
2、小核:通常只有1厘米的直径甚至更小,市面上通常比较少见,所以价格一般也很高。
3、怪核:形状比较奇特的核子,比如佛手核或多棱核,不用加工,本身就是件很独特的艺术品。因此,这样的核子同样很少见,价格不菲。
4、细长核:主要由于核体狭长,因此多用来雕刻核舟题材。
5、圆核:长2.5-2.8厘米左右,直径1.8-2.2厘米的圆核,外形比较圆,很适合做罗汉头
6、普通三花核:这种核比较常见,因此在核雕中也用的最多,也可用来制作珠串。
1、颜色是否均匀,有无花点。 2、核肉厚不厚,核皮薄不薄,以肉厚皮薄的为佳品。 3、密度高不高,如果是密度不高的核子,在上油后会很容易花。 4、是否是怪核,核子如果是特别大或特别小的,价值会很高。如果是佛手核或多花核,那就更是难得的佳品了。5、选择时最好大小直径一样,看雕刻是否是人工雕刻或是机械雕刻,雕刻手工不一样,价格也有很大差别。
1. 养成玩儿完手串,放密封塑料袋的习惯,而且,最好是吹口热气,保持湿润。
2. 路途中,最好不带(没包浆前)
3.躲开干燥的空调口。
4.春条及秋天干燥季节最好不要收藏起来,因为春天和秋天最容易开裂。
1. 用湿毛巾擦拭,然后密封袋留小口阴干。
2.阴干已经不起作用,胶水502,用针一点点浇灌(这种方法会有一些不完美,弄完的包浆后会有黑印。
3.有个秘诀,用指甲油!(纯色的哪种,肉眼看是粉色的,用针浇灌,这种方法非常完美)
(1)不要见水。橄榄核本不怕水,但沾水后内外干湿不均肯定会裂。
(2)上油要少。不论什么油,油内多少都含有水,油上得多水分自然就多。所以,需上油保养时,一滴两滴就可以了。
(3)不要在干燥环境内存放。橄榄核雕作品本身含有一定水分,在干燥环境下,会造成本身的干湿不均,从而引起干裂。
(4)“宁花勿裂”。在文玩橄榄核雕手串的把玩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花”与“裂”的现象。“花”一般是油上得多引起的,“裂”一般是干湿不均引起的。核雕作品“花”了后,在把玩的过程中会慢慢变淡甚至消失,对其价值的影响很小。核雕作品“裂”后,经过处理与保养后,虽然不会再裂,但也不会变小或消失,对其价值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