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18号

外滩18号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共有来自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项目提出申请文化遗产保护奖,其中中国地区有8个项目申报,而外滩18号是本年度中国内地唯一的得奖项目。“走进那扇外滩最美的铜门,一个同时拥有东西方文化精髓的舞台就在眼前展开。英式混合主义建筑加上摩登室内装修,有序地把历史、文化、时尚和艺术融合为一体。”自2004年11月底改造竣工重新开放以来,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外滩的时尚新地标———外滩18号一直不乏溢美之词。最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6年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授予外滩18号。

申报过程

今年共有来自亚太11个国家和地区的36个项目提出申请,其中中国地区有8个项目申报,仅上海一地就有外滩9号轮船招商总局大楼、外滩18号、虹口区东大名仓库、长宁区陶家宅等5个项目申报,竞争相当激烈。而外滩18号是本年度中国内地唯一的得奖项目。下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公室的亚太区文化顾问理查德·恩格尔哈特将专程来沪,向参与外滩18号项目的公司与个人颁发奖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委会认为,外滩18号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改造为高档商业大楼中采用了最严谨的技术水准和最高的建筑标准。本项目成功地结合国际技术专业人员以及中国当地的专家和工匠,融合了最前沿的修复技术以及中国建筑的传统。专家特别提到,外滩18号的地理位置优越,加上其目前受欢迎的程度,不仅重新定义了新上海摩登的相貌,在历史建筑保护技术的考量、质量的坚持与商业的成功等方面也建立了新的模范与标准。

改造  据了解,为期两年的外滩18号改造工程集中了意大利Kokaistudios建筑事务所、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柏诚机电设计公司、上海大栋工程管理公司、上海装饰集团公司等一批中外著名公司和能工巧匠。以意籍首席设计师FilippoGabbiani为首的7位外国设计师采用了一种新的修复古建筑的模式,不只是“修旧如旧”,而是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原来建筑风格自然融合,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觉得新旧分明却又浑然一体,既能找到大楼的历史记忆又不妨碍其发挥新功能。上海外滩18号(中间大楼)的外景。初建于1923年的外滩18号大楼曾是渣打银行的亚洲总部,2004年11月底改造竣工重新开放。

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是为认可和鼓励亚太地区民间团体及个人在修复及保护历史建筑上所付出的努力而于2000年所设的奖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信,通过认可民间修复并使用历史建筑的成就,可以鼓励其他业主共同参与到保护修复文化遗产的行列。2003年8月,广州市从化广裕祠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杰出项目奖第一名,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联合国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大奖。去年的大奖得主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修复项目。

示范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外滩18号颁发此奖,除了因其在大楼修复上功不可没外,商业成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砝码。联合国方面认为,外滩18号在用心保护历史建筑与取得商业成功之间能达到完美结合,对亚太地区其他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上海珩意房地产经营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瑷玲告诉早报记者,“我们希望借助外滩18号重新赋予‘奢华’以无限的想像力,让人体验一种有别以往的知性摩登,重新塑造属于上海的新生活美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