檄树

檄树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灌木至小乔木, 高1-5米; 茎直, 枝近四棱柱形。叶交互对生, 长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2-25厘米,两端渐尖或急尖,通常具光泽,无毛,全缘;叶脉两面凸起,中脉上面中央具一凹槽,侧脉每侧6(-5或7)条,下面脉腋密被短束毛;叶柄长5-20毫米;托叶生叶柄间,每侧1枚,宽,上部扩大呈半圆形,全缘,无毛。头状花序每隔一节一个,与叶对生,具长约1-1.5厘米的花序梗;花多数,无梗;萼管彼此间多少粘合,萼檐近截平;花冠白色,漏斗形,长约1.5厘米,喉部密被长柔毛,顶部5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毫米;雄蕊5,罕4或6,着生花冠喉部,花丝长约3毫米,花药内向,上半部露出冠口,线形,背面中部着生,长约3毫米,二室,纵裂;花柱约与冠管等长,由下向上稍扩大,顶二裂,裂片线形,略叉开,子房4室,有时有1-2室不育,每室具胚珠1颗,胚珠略扁,其形状随着生部位不同而各异,通常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或其他形,横生,下垂或不下垂。果柄长约2厘米;聚花核果浆果状,卵形,幼时绿色,熟时白色约如初生鸡蛋大,径约2.5厘米,每核果具分核4(-2或3),分核倒卵形,稍内弯,坚纸质,具二室,上侧室大而空,下侧室狭,具1种子;种子小,扁,长圆形,下部有翅;胚直,胚根下位,子叶长圆形;胚乳丰富,质脆。花果期全年。[1]

分布范围

产台湾、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等地。生于海滨平地或疏林下。分布自印度和斯里兰卡,经中南半岛,南至澳大利亚北部,东至波利尼西亚等广大地区及其海岛。[1]

形态解剖特征

植物的比叶面积与叶片厚度极易受到光照的影响,均与抗旱特征密切相关。与海南岛热带山地林中的大多数乔灌木植物相比,海滨木巴戟具有较大的比叶面积,较薄的叶片厚度,说明其具有较强的光资源竞争能力。

海滨木巴戟较小的导管直径以及较大的气孔密度可能是其对海岛较干旱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同时这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水分等环境因子可能是其在海岛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2]

叶片生理指标特征

海滨木巴戟的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量较低,说明在光线充足的东岛海滨等生境中,其较少的叶绿素含量可以有效减少因过剩光能进入光合系统而产生的细胞亚结构氧化伤害;另外,海滨木巴戟的叶绿素 a/b为 2.34,低于理论值(3∶1)。由于植物的抗旱性与叶绿素a/b值呈显著负相关,海滨木巴戟较低的叶绿素 a/b值则说明其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旱性。[2]

种植管理

海巴戟种子属典型的顽拗型种子, 对干燥和低温都很敏感, 在日常湿度、温度条件下也会很快因干燥而丧失活力, 若经晾干后就很难发芽, 因此播种繁殖所用的种子应随采随播, 制种可待果实后熟变软时进行, 播种时应对种子作适当处理。

海巴戟栽种当年就可开花结果, 为了促进植株生长, 植后第一和第二年宜进行修枝整形放弃收获, 以利于来年获得更好产量。定植3年后植株进入稳产盛产期, 其产量与种植密度和管理水平有关系, 水肥管理应调控得当。若遇寒害, 对寒害影响的枯枝、病枝应于第二年开春后对其进行相应修剪, 以尽快促生枝条, 减少对次年果实产量的影响。在规模种植时加强病虫害监测, 引种推广过程中要严格检疫苗木, 避免根结线虫传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