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目:蜡凤嬉
拼音:là fèng xì
解释:咏儿童志度不凡或用以比喻做儿童嬉戏的典故。
《南齐书》卷三十三〈王僧虔列传〉~59~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祖珣,晋司徒。伯父太保弘,宋元嘉世为宰辅。宾客疑所讳,弘曰:「身家讳与苏子高同。」父昙首,右光禄大夫。昙首兄弟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年数岁,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弘曰:「此儿终当为长者。」
《南史》卷二十二〈王昙首列传·(僧绰弟)王僧虔〉~600~
僧虔,金紫光禄大夫僧绰弟也。父昙首,与兄弟集会子孙,任其戏适。僧达跳下地作彪子。时僧虔累十二博?,既不坠落,亦不重作。僧绰采蜡烛珠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伯父弘叹曰:「僧达俊爽,当不减人;然亡吾家者,终此子也。僧虔必至公,僧绰当以名义见美。」或云僧虔采烛珠为凤皇,弘称其长者云。[1]
“僧绰采蜡烛珠为凤皇,僧达夺取打坏,亦复不惜。”南齐王僧虔(或僧绰)年数岁,当别的孩子玩耍嬉戏时,他却默默独坐一旁用蜡烛珠做蜡凤,蜡凤被别人夺取打坏,也不吝惜。故被夸赞有长者之风。后遂以“蜡凤嬉”后因用为咏儿童志度不凡或用以比喻做儿童嬉戏的典故。
宋·辛弃疾《南乡子·日日老莱衣阕》词:“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
唐 皇甫松 《抛球乐》词:“几回冲凤蜡,千度入香怀。”
宋 周邦彦 《风流子·愁怨》词:“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
清 唐孙华 《灯帘歌》:“凤蜡宵长犹未跋,错刀频剪钗头虫。”[1]
王僧虔,是南朝琅邪临沂(今山东)人。祖父王珣,晋司徒。伯父王弘,宋元嘉世为宰辅。父王昙首,右光禄大夫。算是世代簪缨的主儿。在当时的年代,血统和出身还是相当重要的,尽管造就了大量的不良子弟,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在享受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后也造就了不少人才。王僧虔的父亲王昙首组织过一次家庭聚会。“集会诸子孙”,在宴会中,王弘的儿子王僧达下地跳戏,估计是在底下调皮捣蛋,类似现在的多动症。当时王僧虔“年数岁”,也是小孩儿,“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安静的坐着用蜡烛珠(烧过的热蜡滴)捏凤凰玩儿。他的伯父王弘大为感慨。曰:“此儿终当为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