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桥灯是一项包含了灯、戏、舞等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石塘百姓为求来年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每到正月初六,就举行灯会,而桥灯都是做为压轴戏,因此又被称为“缀大灯”。石塘桥灯盛会是由当地民间组织自发倡议举办的,有自己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桥灯会共分为五组灯,分别是桥灯、龙灯、生肖灯、花灯、财神爷灯。参与表演人员约六百人,其中桥灯规模为193板,每板长1.6米,加上龙头和龙尾共约长320米。如今,石塘桥灯表演主要分布在石塘街道、港背村、彭村,以石塘街道为主要集中点。
石塘是一座千年古镇,位于江西省铅山县东南部,是江西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据清同治版《铅山县志》载:五代时(公元907年-960年)镇北有方塘十口,名十塘,后谐音为石塘。南唐保太11年(公元953年)置镇,距今有一千余年历史。
据桥灯老艺人介绍,石塘桥灯大约起始于西晋时期(公元310年),至宋朝时桥灯已发展成为比较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明清时期,桥灯活动达到鼎盛。另据当地县志记载:清康熙二十年,温碗球(福建上杭县人,先后在石塘开过黄烟店、纸行)择居石塘镇,乐善好施,每年当地扎桥灯的费用,由其名下田租资金负担。
石塘桥灯历代相沿,蔚然成风。在清代,桥灯通过人物和情节来表现简单的生活事件和群体情绪。
每年灯会,都要扎几对细腻秀丽、惟妙惟肖的当年生肖灯。石塘灯会配有一个大鼓,几支“串堂”乐队。起灯时,按花灯在前,其次为生肖灯、龙灯、桥灯、财神爷灯的先后顺序出灯。起灯时锣鼓震天爆竹齐鸣,舞灯人吼声大作,形成一片排山倒海之势。起灯后几支乐队一前一后,大锣大鼓鸣锣开道,送“神烛”的人点烛引路。扛龙头的人把桥灯领往出灯村庄的社公下“参神”,再按历年顺次逐村舞灯。龙灯必须经过所有的厅堂并参拜各家的“私居”,送去吉祥、幸福和安康。每逢较大场地必须“盘珠”表演,主要有盘双珠、完珠、半珠、打折这几种,场景非常壮观。桥灯每到一处各家各户都须点燃蜡烛,高挂红灯笼,大放鞭炮,隆重迎接桥灯。舞桥灯还有一层更深的意蕴,就是不论穷富,不分姓氏,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出一节桥灯,家家户户连成一片,今天你连我家,明天我连他家,听到的都是和谐和祝福,并借此可以增进了解和沟通。
石塘桥灯工艺独特、制作精巧、式样繁多,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各类灯具已成为融手工、书、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灯艺品,石塘桥灯是一项包含了灯、戏、舞等传统民间艺术的表演活动,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