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灰卷尾泰国亚种
拉丁学名
Dicrurus leucophaeus bondi
别称
泰国灰卷尾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卷尾科
属
卷尾属
种
灰卷尾
亚种
灰卷尾泰国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Meyer de Schauensee, 1937
灰卷尾泰国亚种雄性成鸟上体羽呈深灰黑色,缀蓝色 金属光泽;头部前额暗黑色,头顶深灰黑色,两者差异不大,仅在头顶羽略缀鳞状斑的蓝色光泽;头侧无白色块斑,在眼先、脸颊部及耳 羽区均深黑褐色;初级飞羽黑褐色,翅上覆羽暗灰黑色,稍缀蓝色光泽;背部至尾上覆羽均深灰黑色;尾羽黑褐色,尾表及其外翈缘稍沾蓝色光泽;尾叉状,其深度较我国境内其他灰卷尾亚种为深;下体羽色较上体羽浅淡些,自颏至尾下覆羽均呈烟灰色,在胸部与 前腹部略微沾蓝色光泽;翅下覆羽及腋羽烟灰褐色。雌性成鸟酷似雄鸟,但体羽较暗淡,蓝色光泽亦较差。幼鸟体羽暗灰褐色,下体略沾棕褐色,翅下覆羽与腋羽污灰白色。虹膜橙红色;嘴、跗蹠与趾、爪均黑色。[1]
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村庄附近、河谷或山区。通常成对或单个停留在高大乔木树冠顶端,或山区岩石顶上;也栖于高大杨树顶端枝上;从海拨400—1150米以上山区都有分布。活动于针阔叶混交林和村寨边,成群活动于乔木树冠顶端和林间旷野。
飞行时结小群或成对,翻腾于空中追捕空中飞行的昆虫,飞行时而展翅升空,时而闭合双翅,作波浪式滑翔;鸣声粗厉而嘈杂。食物以昆虫为主,其中有鞘翅类、膜翅类、鳞翅类蛹及幼虫和成虫,这些多是树木、苗圃、果园、农作物为害甚大的有害昆虫。特别在育雏期间,能大量消灭危害甚大的蛹、蛾、幼虫等,偶尔也食植物果实与种子。
分布于泰国的西部和东部,柬埔寨,老挝南部和越南部。
巢置于阔叶高大乔木树冠岔枝间,距地面约10米以上。巢构造细致而精巧,呈浅杯状;内壁层是以细枯草、根须、杂草花穗、植物细纤维等编织而成,中间杂以枯干碎叶片;巢的外层由细小树枝、叶柄、树皮碎片组成;巢缘及巢外并覆以伪装与加固物质,如地衣碎片、苔藓、蜘蛛网丝、动物绒毛纤维等。通常产卵3-4枚,卵壳颜色多变异,壳呈乳白、橙粉或粉红色;壳表面杂有灰色、暗棕褐色、褐红色和棕黄色点斑或大小不规则的斑块和渍斑,一般在卵的钝端斑点较密集。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