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辆、拖车、轨道车辆、轮式和履带式越野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赛车,并且均以独立篇章叙述机械电子应用、材料及处理、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机构与试验方法、批准与评价、维护与修理以及未来发展。
自1935年起,在德语地区就有Teves制动器手册,其新版对于乘用车制动系统的学习来说,已证明为最适宜的参考书。1995年,Teves制动器厂商又出版了《电子制动系统》一书。
编者和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制动技术手册(第3版),以专业图书的形式展示出有关各种类型车辆的制动器和制动系统。本手册探讨了有关现代车辆制动系统的基础、要求、设计、模拟、部件、系统、工作性能和功能。本手册适用于乘用车、商用汽车、拖车、轨道车辆、轮式和履带式越野车、摩托车、自行车和赛车,并且均以独立篇章叙述机械电子应用、材料及处理、安全性和可靠性、控制机构与试验方法、批准与评价、维护与修理以及未来发展。
我们的目标读者有汽车专业工程师、技术员,对车辆和制动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试验、制造、维护与监控的人员,以及学习、研究的其他人员,特别是工程专业和汽车专业的大学生。
我们对制动技术手册进行了彻底修订和修改,扩充了轨道车辆制动系统,引入了机械电子系统、具有自动放大作用的机电操纵制动器、工业设备用机械制动器、具有非金属制动盘的制动器等新课题,我们对第3版拥有广泛的读者感到高兴。
此外,本书所有篇章采用统一的公式符号。
全体著者对于在本书章节的修订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专业咨询人员以及对本书提
制动技术手册/(德)布罗伊尔(Breuer,B.),(德)比尔(Bill,K.)著;刘希恭等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汽车先进技术译丛)
ISBN 978-7-111-34916-7
Ⅰ?①制…Ⅱ?①布…②比…③刘…Ⅲ?①车
辆制动-技术手册Ⅳ?①U260?35-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103751号
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百万庄大街22号邮政编码100037)
策划编辑:徐巍 责任编辑:徐巍
封面设计:鞠杨 责任印制:乔宇
北京铭成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2011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69mm×239mm·36.25印张·4插页·744千字·555页
0001—3000册
标准书号:ISBN 978-7-111-34916-7
定价:133.00元
前言
译者的话
1汽车制动系统发展史1
1.1机械操纵的车辆制动器1
1.2液压操纵的四轮制动器3
1.3带有内置助力器的制动系统4
1.4多回路制动系统5
1.5由肌力到外力的制动系统7
1.6液压操纵的盘式制动器7
1.7电控制动系统9
2制动过程基础知识12
2.1作为驾驶任务的制动12
2.2制动过程的特点13
2.3停车距离15
2.4制动稳定性与制动力分配17
2.5故障安全保护19
3车辆技术要求21
3.1工作能力21
3.1.1制动距离21
3.1.2稳定性22
3.1.3道路的不平度23
3.1.4摩擦因数相关性24
3.2车况25
3.2.1稳定性26
3.2.2车身俯仰29
3.3操纵/操作31
3.8噪声与振动38
3.8.1振动38
3.8.2噪声39
3.9碰撞要求40
3.10环保41
3.10.1制动摩擦片41
3.10.2防腐蚀41
3.10.3制动液41
3.11能量回收41
4人员要求43
4.1序言43
4.2制动形势43
4.2.1信息接收45
4.2.2狭义的信息处理46
4.2.3反应47
4.2.4制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时间顺序47
4.3制动行为48
4.3.1脚部动作48
4.3.2制动踏板操作49
4.4人机工程学的制动设计50
4.4.1几何学50
4.4.2踏板特性曲线51
4.4.3选择方案51
4.4.4制动辅助52
5路面、轮胎、制动器的相互作用55
5.1序言55
5.2轮胎—路面间力的传递55
5.2.1橡胶摩擦55
5.2.2轮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57
5.2.3轮胎力的建立59
5.3轮胎—制动器间的相互作用62
5.3.1轮胎模型62
5.3.2制动时轮胎的动态圆周力—滑移率特性62
5.3.3ABS制动时的圆周力64
5.3.4圆周力和侧向力的结合,有侧向力需求时的制动64
5.4轮胎综合到车辆总系统66
5.4.1轮胎产品最优化—以冬季轮胎为例的ABS控制67
5.4.2事故复制中的制动迹线68
5.5展望71
6乘用车制动系统的设计与模拟73
6.1制动动力学基础74
6.2制动计算基础75
6.2.1踏板装置76
6.2.2带制动主缸的真空助力器76
6.2.3制动器77
6.3制动系统设计79
6.3.1制动回路布置79
6.3.2制动系统设计标准80
6.3.3车轮制动器设计81
6.3.4制动调节系统设计85
6.3.5电—液制动系统设计标准90
6.4制动系统模拟91
6.4.1制动系统设计92
6.4.2制动系统部件的有限元分析法93
6.4.3制动系统部件模拟94
6.4.4总系统模拟95
7乘用车制动系统的结构与部件98
7.1引言98
7.1.1物理学基础98
7.1.2制动系统类型101
7.1.3乘用车制动系统结构102
7.2制动力的产生103
7.2.1盘式制动器104
7.2.2鼓式制动器113
7.2.3发电机115
7.3制动能量的传递与调制117
7.3.1机械液压制动压力调制117
7.3.2电子液压制动压力调制118
7.3.3传递单元131
7.4制动操纵132
7.4.1制动助力器132
7.4.2串联式制动主缸136
7.5人机接口(HMI)138
7.5.1行车制动器HMI138
7.5.2驻车制动器HMI138
7.5.3踏板特性(人机工程学)140
7.6新的与未来系统的设计结构141
8商用车辆和拖车制动系统与制动特性144
8.1制动系统设计144
8.1.1制动时的车辆稳定性144
8.1.2制动力在轴上的分配145
8.1.3制动力分配图中的制动过程147
8.1.4制动力控制(ALB)148
8.1.5发动机制动力矩、惯性矩及缓行制动装置制动力矩的影响149
8.1.6特征值波动测定及其对制动力分配的影响150
8.1.7制动回路布置与制动回路失效152
8.2中型与重型商用车辆制动系统153
8.2.1制动系统结构153
8.2.2车轮制动器与操纵部件155
8.3缓行制动系统158
8.3.1发动机制动系统158
8.3.2缓速器159
8.4常规制动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160
8.4.1防抱死系统160
8.4.2牵引控制161
8.5电子制动管理系统(EBS)163
8.5.1缓行制动系统集成164
8.5.2积成的近似阻滞的稳定性控制165
8.5.3牵引车与拖车间兼容性的优化166
8.5.4制动辅助167
8.5.5回滚锁止167
8.5.6制动摩擦片磨损控制167
8.5.7距离控制自动装置168
8.5.8车辆自动控制系统169
8.6系统集成与电子交联170
8.7线控系统综合研究170
9商用汽车制动器172
10单轨车辆制动性能与制动器194
11惯性制动系统233
12轮式越野车制动器244
13履带式车辆制动器256
14.飞机制动器265
15赛车制动系统280
16有轨机动车辆制动系统289
17机电系统简介306
18电动操纵乘用车制动系统基础319
19电液操纵制动系统344
20电动机械操纵制动系统353
21驾驶人辅助系统中的制动系统367
22机电行驶机构中的制动器391
23制动摩擦片406
24制动过程中的摩擦副特性423
25固定工业设备用机械式制动器436
26振动与噪声448
27非金属制动盘制动器456
28制动液463
29制动器技术试验方法468
29.2.3路试490
30制动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495
31调节机构与试验方法505
32制动系统维护与诊断516
33研制趋势与未来方案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