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材料物理性能
作 者:刘强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1
ISBN: 9787122053817
开本: 16开
定价: 32.00元
全书共分七章内容,第一章为材料物理基本知识简介,第二章为材料的热学性能,第三章为材料的光学性能,第四章为材料的导电性能,第五章为材料的介电性能,第六章为材料的磁学性能,第七章为材料弹性变形与内耗。每章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性能的基本概念及其物理本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及高分子材料的物理性能表现及影响它们的因素,物理性能的测试方法及物理性能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每章后都附有本章小结和复习题,以便学生了解每章的重点。
本书适用于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及复合材料工程等专业。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电子的波动性
一、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二、波函数
三、薛定谔(Schrdinger)方程
四、霍尔效应
第二节 金属的费密(Fermi)索末菲(Sommerfel)电子理论
一、金属中自由电子的能级
二、自由电子的能级密度
三、自由电子按能级分布
第三节 晶体能带理论
一、周期势场中的传导电子
二、K空间的等能线和等能面
三、准自由电子近似电子能级密度
四、能带和原子能级
第四节 晶格振动
一、一维原子链的振动
二、晶格振动的量子化——声子
第五节 非晶态金属、半导体的电子状态
一、非晶态金属、半导体及其特点
二、电子状态
第六节 分子运动理论
一、高聚物分子运动的特点
二、高聚物的力学状态
三、高聚物的玻璃化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四、结晶高聚物的熔融
五、高聚物的黏流态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二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第一节 材料的热容
一、热容概念
二、晶态固体热容的经验定律和经典理论
三、晶态固体热容的量子理论回顾
四、不同材料的热容
第二节 材料的热膨胀
一、热膨胀系数
二、固体材料热膨胀机理
三、热膨胀和其他性能的关系
四、影响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因素
第三节 材料的热传导
一、固体材料热传导的规律
二、固体材料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三、影响热导率的因素
第四节 材料的热稳定性
一、高分子材料的热稳定性
二、无机材料的热稳定性
第五节 热分析方法及其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
一、常用热分析方法
二、热分析的应用
三、热分析在材料科学上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三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
第一节 光通过介质的现象
一、光的折射与非线性
二、光的反射
三、材料对光的吸收
四、材料对光的散射
五、色散
六、光学性能的应用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材料的受激辐射和激光
一、受激辐射
二、激活介质
三、光学谐振腔和模式
四、激光振荡条件
第三节 材料的红外光学性能
一、红外线的基本性质
二、红外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 光学的特殊效应的应用
一、荧光物质
二、激光材料
三、通信用光导纤维
四、电光、磁光及声光材料
第五节 非线性光学性能
一、非线性光学性能概念
二、非线性光学晶体性质及制备
三、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应用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四章 材料的导电性能
第一节 材料的导电性
一、电阻与导电的基本概念
二、导电的物理特性
三、导电机理
第二节 超导电性
一、超导体的两个基本特性
二、超导体的三个重要性能指标
三、两类超导体
四、超导现象的物理本质
五、超导高分子的Little模型
第三节 影响金属导电性的因素
一、温度的影响
二、应力的影响
三、冷加工变形的影响
四、合金元素及相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导电性的测量
一、双臂电桥法
二、直流电位差计测量法
三、直流四探针法
四、绝缘体电阻的测量
第五节 电阻分析的应用
一、研究合金的时效
二、测量固溶体的溶解度曲线
三、研究淬火钢的回火
第六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电导
一、玻璃态的电导
二、陶瓷材料的电导
第七节 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一、本征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二、杂质半导体的电学性能
三、温度对半导体电阻的影响
四、半导体陶瓷的物理效应
第八节 材料的热电性
一、第一热电效应——塞贝克(Seebeck)效应
二、第二热电效应——玻尔帖(Peltier)效应
三、第三热电效应——汤姆逊(Tomson)效应
第九节 光电导性
一、光电导的基本概念
二、光电导机理——奥萨格(Onasger)离子对理论
三、光电导性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
四、导电高分子聚合物的光电导性
本章小结
复习题
第五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
第六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第七章 材料弹性变形与内耗
《材料物理性能》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应用型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办学层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为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我们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作了探索与实践。为服务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方向和教学要求,在统一协调与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我们编写了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的系列教材,《材料物理性能》为其中之一。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以材料学二级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作为平台,适当延伸材料学科相关专业——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内容,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磁学性能及功能转换性能。着力描述材料力、热、光、电、磁的物理本质;阐述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与成分、组成、结构、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变化规律。介绍温度、压力、电场、磁场、辐射、化学介质、力场等环境条件下材料物理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变化过程。介绍与物理性能相关的特殊材料,如现代功能材料。突出材料物理性能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强化学生工程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反映材料学科前沿的研究现状作了简介,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注重教材内容的更新,体现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以务实、适用为原则,简化不必要的数学推导,文字做到少而精。
本教材由盐城工学院吴其胜教授、蔡安兰副教授、杨亚群讲师编写。具体分工如下:吴其胜教授编写绪论、第1章、第3章,并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蔡安兰副教授编写第2章、第4章;杨亚群讲师编写第5章、第6章。在本书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盐城工学院院领导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只是一种探索,限于编者学识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与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教师、学生给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