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级机油

SM级机油

名称 複黏度引擎機油
目录导航

基本简介

複黏度引擎機油是用較低黏度之基礎油與高分子量的黏度指數改善劑(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掺配調製而成。常用者有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acrylate)、聚異丁烯(Polyisobutylene)、乙烯丙烯共聚物(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苯乙烯-異戌間二烯共聚物(Styrene-Isoprene)等,其分子量在數萬至100萬之間。由於低黏度基礎油與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結合,複黏度引擎機油具有種種特性。

机油机油(5)1. 剪力穩定性(Shear stability)

把複黏度引擎機油加以機械剪斷或音波剪斷時,高分子添加劑的主鏈會被切斷,於是短時間內黏度會下降(如10W-30→10W-20),其穩定性受添加劑分子量的影響很大,分子量越高越容易斷。

2. 非牛頓性(一時黏度下降)

礦油通常被認為是非牛頓性流體,而複黏度機油則顯示了典型的非牛頓性,剪斷速度變大時,其表觀黏度(Apparent viscosity)會緩慢逐漸下降,最後會接近基礎油黏度。這是因添加於複黏度機油的高分子量聚合物取向(orientation)於剪斷方向而發生的現象。除去剪斷力,會恢復原來的黏度。如果添加的是同型的高分子量聚合物時,分子量越低,一時的黏度下降就越少。

九、 低溫起動性

由於早晨的氣溫較低(至少比中午溫度低6-7℃),以往早晨冷車起動成為一個問題。現在,汽車的燃料系統和點火系統已經改為電腦控制系統,汽油與空氣的混合比例由電子噴油裝置控制(設有冷起動系統)且採用電子點火裝置,在低溫的早晨起動車子比以往容易得多。低溫起動之問題在於磨擦面的潤滑。當起動馬達起動之同時,也帶動了需潤滑的裝置(如正時齒輪、曲軸、連桿、活塞、凸輪軸、汽門驅動系統、機油泵、燃油泵、點火分電盤軸、冷卻水泵、冷卻風扇、發電機、自動變速機器等),此時,起動阻力(磨擦損失)很大,此時,前一天引擎熄火當時各潤滑部位表面留下的一層潤滑油膜,須足夠減低起動阻力,而引擎起動時所需的極限黏度(Limiting)通常為5000 Centipoise,相當於15W機油之黏度

再者,影響搖轉特性(Cranking characteristics)的不是曲軸箱中的引擎機油,而是前一天引擎熄火當時留下於汽缸壁上的機油。雖然起動了引擎,是否能在極短時間內把機油泵送至各潤滑部位?此是所謂的機油的低溫泵送特性。油因氧化黏度變稠流動性變差,造成潤滑不完整導致磨損。由於汽車引擎的汽缸壁與活塞之間的摩擦阻力佔引擎的全摩擦阻力的70%,是造成起動時的過大摩擦阻力的主要原因。

低溫泵送的問題,分為1) 機油是否經由吸油端濾網繼續流入機油泵的現象—氣結(air binding)2) 吸油管部的阻力太大而發生機油泵未能吸入足夠的機油的現象—空化作用(cavitation),這與機油的劣化程度和維護保養水平也有關聯。此些問題與低溫起動性能有密切的關係。低溫起動性能是SM級車用機油新要求性能,低溫起動性能好較為省燃油。

十、 機油消耗量

機油的消耗量與機油的黏度及揮發性(volatility)有密切的關係。除此外,亦受引擎的構造、磨適的情況、引擎的新舊(主要是油環膠住、磨損、汽缸壁的磨損)等許多因素的影響。在黏度的影響方面,複黏度機油的揮發性在低油溫時不怎麼顯著,但是隨著油溫之上升,由於使用揮發性較大的低黏度基礎油,其消耗也會增加。雖然道理是如此,實際上這方面的資料各有不同。如油環的磨損,以及曲軸箱通風裝置之構造、曲軸箱的洩漏等種種因素存在著。

十一、 燃油的消耗問題(省油問題)

由於原油價格的高漲,省油的問題廣被重視,最近以引擎機油的組成方面的改善來減低引擎的摩擦損失增進省油效益而推出「SM」級車用機油。汽車引擎的燃料消耗量大多認為與汽油的品質有關,其實受了許多條件的影響,而受汽油本身的影響較少。這許多條件為:1) 汽車引擎的構造 2) 引擎的維護保養 3) 駕駛技術以及駕駛條件(車速、路況、風向風速、載重量、輪胎的氣壓與抓地力、氣溫)4) 機油與汽油的品質。

1. 在汽車引擎的構造方面,燃燒室的設計之改進提高燃燒效率、活塞環材質、燃料系統(已改為電子噴油系統)、點火系統(已改為電子點火系統)、冷卻系統、汽門驅動系統、傳動系統、機油泵等的改進。其他有車輛的輕量化,以及車身外型的改進減少空氣的阻力,來求汽車省油。

2. 引擎的維護保養方面,現在的汽車維護保養都由汽車製造廠商建立了完整的售後服務制度實施定期維護保養,只要確實按期做好維護保養應該問題較少。

3. 駕駛技術以及駕駛條件方面,一個人的駕駛技術和駕駛習慣與省油有密切的關係。例如,起動後暖機太久、駕駛速度時快時慢或喜歡開快車、以煞車代替放鬆油門等。塞車、道路彎又是上坡、逆風行駛等都是增加耗油的主要因素。都市內行駛比停車次數少的快速公路耗油。一般來說,使用起動性和加速性好的汽油較為耗油。

4. SM級車用機油添加有特殊黏度調整劑和特殊摩擦調整劑(Friction Modifier),可減少介面潤滑條件下的摩擦,有利省燃油。

SM級車用機油的省油效益,經試臺(Dynamometer Test)試驗的結果,使用0W-20和5W-20號機油16小時後的省油效益為最低2.3%,96小時後為最低2.0%;使用0W-30和5W-30號機油16小時後的省油效益為最低1.8%,96小時後為最低1.5%。機油的省燃油效益試驗的結果顯示機油的潤滑性能導致減低摩擦提高引擎效率而降低燃油消耗。機油的省燃油效益試驗:試臺試驗的數據與實車行駛試驗(越野行駛試驗)的數據各有不同,且差異很大。

引擎的燃料消耗量是以gr/HP/hr(每時每馬力汽油重量)表示之,汽車的行駛燃料消耗量是以公里/公升表示之,實際上兩者的差異很大。

十二、 汽車排氣的問題(環保問題)

汽車排氣管排出的燃燒氣體和污染空氣問題,始自1949年,A.J. Haagen-Smit提出美國洛杉磯煙霧的原因是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之光化學反應造成的光化學煙霧說。

汽車排氣管制自1960年代開始,其規範趨於嚴格;因此,汽車製造廠商也對汽車的排氣污染防止對策全力以赴。為了因應裝置觸媒式排氣淨化裝置(鉛對觸媒有害)而開始供應無鉛汽油。解決了汽油中鉛的問題,車用機油中的添加劑又成為問題。各種化學元素中磷對觸媒的毒害最大。車用機油的抗磨損、抗仰化、腐蝕抑制劑等添加劑一般較常用的是二烴基二硫代磷酸鋅(Zinc dialkyldithiophosphate),其中含有0.05~0.15%的磷。

但是後來的研究發現,如果與鈣或鋇系的清淨劑共存的話,對觸媒幾乎沒有毒害;為了延長觸媒的使用壽命,SM級車用機油的磷含量規範為0.06~0.08wt%。

十三、 結語

1. 車用機油在反覆循環使用中,受高溫與污染(漏氣污染)、金屬磨損粉、空氣、水等的影響而氧化,其氧化生成物又使機油加速氧化,終於在引擎內部生成沉積物而引起種種障礙。車用機油雖然加有抗氧化劑究竟其使用壽命有多久?通常酸價突增時是表示抗氧化劑效能已衰竭。使用於車用機油的多種添加劑之間雖有相互作用,然其使用壽命又有多久?行駛多少公里就會衰竭?由於行駛狀況和路況的不同,難找出中肯的數據。既然機油的氧化變質無法避免,唯一的辦法是增加換油次數,以免生成沉積物過於嚴重損害引擎。頻頻換油雖然不經濟,總是比進廠修理便宜。

一般來說,是按照汽車製造廠商或潤滑油製造廠商建議之行駛里程換油,許多技術文件都建議宜提前換油。假如廠商建議每行駛8000公里換油,即提前為行駛5000或6000公里換油,每次換油都須趁熱換油,並換機油濾芯或清洗濾芯(有時換油二次換一次濾芯)。

2. 汽車製造廠商有需要對客戶舉辦「省燃油駕駛技術」以及「如何做好汽車的維護保養」之宣導。再者,潤滑油製造廠商也有需要對用戶舉辦「如何正確使用潤滑油」(包括換油里程之建議)等等之宣導以回饋用戶。

3. 酒精汽油的問題:使用酒精汽油是世界潮流,目前我國推出醇3vol%與汽油97vol%混合的酒精汽油。醇與水是相溶的,這一點將影響醇與汽油的混合穩定性。再者,醇對金屬具有腐蝕性,使用酒精汽油的汽車排出氣體中會多出醛(aldehyde),使用甲醇混合時排出氣體中的醛會更多。為迎合使用酒精汽油的趨勢,由於醇的心烷值高,汽油引擎的設計和構成零件材質將會有所改變;如改為陶瓷質或陶瓷表層(ceramic coatings)、經改良的鋼;鑄鐵、鋁合金等。

七大作用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C至600°C。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那么合格的润滑油要满足哪些要求呢?也就是说润滑油的七大作用是什么?

1、润滑:活塞和汽缸之间,主轴和轴瓦之间均存在着快速的相对滑动,要防止零件过快的磨损,则需要在两个滑动表面间建立油膜。有足够厚度的油膜将相对滑动的零件表面隔开,从而达到减少磨损的目的。

2、辅助冷却降温:机油因比热值较低,且在发动机内部,本身并不具有冷却作用。但发动机内由于燃料燃烧产生热能,在发动机工作时,机油能够将热量带回机油箱再散发至空气中帮助水箱冷却发动机,真正起冷却作用的是发动机壳外部的水(或防冻液体类)。

3、清洗清洁:好的机油能够将发动机零件上的碳化物、油泥、磨损金属颗粒通过循环带回机油箱,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了零件工作面上产生的脏物。

4、密封防漏:机油可以在活塞环与活塞之间形成一个密封圈,减少气体的泄漏和防止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5、防锈防蚀:润滑油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有害气体与零件的接触。

6、减震缓冲:当发动机气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塞、活塞屑、连杆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起到缓冲的作用。

7.抗磨:擦面加入润滑剂,能使摩擦系数降低,从而减少了摩擦阻力,节约了能源消耗,减少磨损:润滑剂在磨擦面间可以减少磨粒磨损、表面疲劳、粘着磨损等所造成的摩损.

汽车机油级别是如何划分的?在选购机油时,正确的机油级别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如何从众多的机油产品中选出适合自己爱车的那一款呢?首先,要了解汽车机油级别的划分方法。

级别划分

按粘度划分

10W-40就是它的SAE标准粘度值,这个粘度值首先表示这个机油是多级机油,W代表WINTER冬天,W前面的数字代表低温时的流动性能,数值越小低温时的启动性能越好。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高温时的稳定性能(即变稀的可能性),数值越大说明机油高温的稳定性能越好。[1]

四冲程机油

四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AE分类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符号W代表冬季,W前的数字越小,其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夏季用油牌号分别为:20、30、40、50,数字越大,其粘度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高;

SAE润滑油粘度分类的冬夏通用油牌号分别为:5W-20、5W-30、5W-40、5W-50、10W-20、10W-30、10W-40、10W-50、15W-20、15W-30、15W-40、15W-50、20W-20、20W-30、20W-40、20W-50,代表冬用部分的数字越小(适用最低气温越低),代表夏季部分的数字越大(适用的最高气温越大),适用的气温范围越大。

合并图册

二冲程机油

二冲程机油的粘度等级分类适用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的分类,及SAE分类

二冲程汽油机油有二个粘度级别,即SAE20和SAE30,一般情况下选用SAE30,如果是分离润滑,寒区使用或超轻负荷二冲程发动机则使用SAE20

粘度级的选择

SAE粘度代号:

100℃ m㎡/s

mix

max

20

30

40

50

60

5.6

9.3

12.5

16.3

21.9

< 9.3

<12.5

<16.3

<21.9

<26.1

冷启动可靠点:

冷启动可靠点是在临界泵送温度的+5°。

  在该温度范围下,汽车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冷启动过程不产生任何问题。

SAE 0W

-40℃

+5℃

-35℃

SAE 5W

-35℃

+5℃

-30℃

SAE1 0W

-30℃

+5℃

-25℃

SAE 15W

-25℃

+5℃

-20℃

SAE 20W

-20℃

+5℃

-15℃

SAE 25W

-15℃

+5℃

-10℃

通常我们计算低温启动性,简单一点,W前面的数字加“-35°”就可以了。

  如“0W”就是最低可以在零下35度正常启动,

质量等级划分

机油质量

SJ/SL:表示汽油引擎车使用

CF/CG:表示柴油引擎车使用

具体如下:API(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是美国石油学会的英文缩写,API等级代表发动机油质量的等级。它采用简单的代码来描述发动机机油的工作能力。

API发动机油分为两类:"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API SA, SB, SC, SD, SE, SF, SG, SH, SJ,SL,SM,SN 。"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API CA, CB, CC, CD, CE, CF, CF-2, CF-4,CG-4, CH-4, CI-4。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在S或C后面的字母表示的意义是;从“SA”一直到“SM”,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例如,壳牌非凡喜力(Shell Helix Plus)是API SM级,而壳牌红色喜力机油(Shell Helix Red Motor Oil)则是API SG级,这说明非凡喜力的质量等级要高于红喜力。

等级划分

由于欧洲在发动机设计、车辆行驶条件及政府对节能和环境保护等政策方面,与美国有显著差别,因此这种差别也反映在欧洲汽车制造商对发动机油性能的关注重点及程度也不相同。欧洲汽车工业十分注意节能,把汽车燃料经济性放在首位,兼顾动力性和排放性能。

ACEA欧洲润滑油分类标准,最新的2007版的分类为3个系类。分别为:

A/B系列:汽油和轻负荷柴油发动机油[2]

C系类:适应催化剂型发动机油

E系列:重负荷柴油发动机油

其中A/B系列包括:A1/B1;A3/B3;A3/B4;A5/B5。

C系列包括:C1;C2;C3;C4。

E系列包括:E2;E4;E6;E7。

质量等级选择

发动机润滑油质量等级又称为使用性能等级,是正确选用润滑油的重要依据。

1、柴油机油

柴油机润滑油质量等级的选择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根据汽车发动机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总和,以强化系数来表示;再就是根据发动机工况苛刻程度。

对于1990年以后生产的高速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应使用CF-4以上级别的柴油发动机油。对于98年以后出现的高速四冲程柴油发动机,为适应发动机技术改进和排放法规的要求,应使用CH-4 以上级别的柴油机油,CH-4 级别可以替代CF-4 ,CD。在2002年以后生产的高速四冲程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重负荷柴油发动机,因为有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存在和配方法规的要求及尾气后处理技术的要求,应使用CI-4以上级别的柴油机油,可替代CH-4、CF-4和CD。

2、汽油机油

根据发动机工况的苛刻程度和进口汽车进排气系统中的附加装置及生产年代来选用相应使用性能等级(质量等级)的汽油机油。一般的讲,高质量等级可代替低的质量等级的油,但绝不能用低质量级别的油去代替高质量级别的油,否则会导致发动机故障甚至损坏

许多新车在一般驾驶情况下,如果用合成机油,基本上可以每1万公里更换一次机油,有些甚至可以拖上2万公里。汽车维修专业人士认为,“一般驾驶”指的是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少停停走走。但如果常在城市驾车,走到哪里都有红绿灯,动不动就塞车,而且每一趟的路程大多数又不超过十几公里,这种驾驶属于 “耗损性驾驶”。

柴油发电机组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得需要对机油进行更换,那么何时才能对柴油发电机组的机油进行更换呢?对于一些不熟悉使用柴油发电机组的朋友来讲,有时候是很难鉴定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不同厂家和不同功率的柴油发电机组使用的机油是不一样的,一般情况下,新发动机在首次工作50小时之后及在中修或大修之后的50小时。机油的更换周期一般与机油滤清器滤芯)同时进行,一般机油更换周期为250小时或一个月。使用2类机油,机油可延长工作400小时后才更换一次,但机油滤清器(滤芯)必须更换。

如果想要确切的判定柴油发电机组的更换时间,就得了解其中的一些判定方法:

1、用两个直径0.5厘米,长20厘米的玻璃试管,分别装入19厘米的新机油和用过的机油,封好后两管同时倒置,记录气泡上升的时间,如果两者相差超过20%时,则说明使用过的机油粘度下降过多,应更换。

2、将新机油和使用过的机油各滴一滴在白色的滤纸上比较,如用过的油滴中有较多的黑点,表明机油未变质,不应更换;如机油呈黑褐色,则为变质,应更换。

对于柴油发电机组机油的更换能够很好的保障了发电机组的稳定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延长了柴油发电机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过程中一定要确切的判定柴油发电机组的更换时间。

选择好的机油,能让车子更耐久,更有动力。好的机油尤其是全合成的机油除了能保护引擎,减少换油的次数外,也能节省汽油开销。所以,它的价格比普通油贵两倍,是许多车主的最佳选择。

选油方法:

外观清澈

含硫量低(小于1.0%)

含残碳量低(小于1.0%重量)

水及沉积物少(小于0.1%体积)

含灰份少(0.03%重量以下)

柴油发动机用油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指标:

柴油发动机额定耗油量的定义是基于柴油的低热值为 42780千焦耳/公斤

发动机的额定功率的定义

是基于使用符合发动机制造商要求柴油

市场上常见劣质柴油的特征:

外观浑浊

达不到规定的标号

达不到规定的低热值

含硫量较高

含杂质多

含水分高

残碳量高

使用劣质柴油的危害:

1高含硫量:破坏机油的质量,使机油过早降低使用性能,使发动机得不到良好的润滑。

2低热值达不到规定值:燃油消耗率高于标定发动机达不到标定的额定功率。

3含残碳量高:燃烧产生过多的积碳,影响发动机的燃烧效果,燃烧室温度过高,造成活塞活塞环和缸套的早期损坏。使用劣质柴油的危害之四:

4含水分高:破坏燃油泵及喷油嘴精密件的润滑。

5含杂质多:损坏燃油泵及喷油嘴精密件,喷油嘴喷孔磨损变大。

6柴油隔容易堵塞,发电机组功率下降,柴油隔更换间隔缩短。

使用劣质柴油的后果:

发动机达不到额定的功率。燃油消耗量高于标定。燃油系统的零件早期损坏,并衍生其它零件的损坏。使机油早期变质,破坏发动机的润滑。发动机性能早期下降,缩短大修间隔。所以劣质柴油虽然便宜,短期内降低了成本,但长期来看,得不偿失,总体成本会生高。

专用汽车机油并不一定适用你的车。给汽车加机油还需要根据汽车的行驶年龄和发动机状况以及地区情况而定,仅有几种规格的专用机油当然满足不了多种车辆状况和多种地区条件的要求。

把车辆停在水平面上,关掉发动机并等待5分钟左右,先将机油尺擦净油迹后,插入机油尺导孔,再拔出查看。

油位在上下刻线之间,即为合适。如果超过上面的刻线,应放出多余的机油,如果低于下刻线,应从油口处添加,待5分钟后,再次检查油位。

补充机油时,应严格注意清洁,并检查是否有渗漏现象,在检查油位的同时,应注意检查机油的污染程度。

更换步骤

当下有些年轻车主对车越来越了解,对于爱车的很多事情更愿意DIY。自己换机油在欧美是很时兴的,网络上常常也能看到很多关于如何换机油的视频,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自己换机油。 选择合适的机油后就可以开始自己动手了,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运转发动机,使其达到工作温度。然后使用千斤顶将车辆顶起,拉起手刹并将前轮用木楔挤上。

第二步:在油底壳下方放置旧油容器,找到油底壳的放油螺栓,慢慢拧开放油螺栓,小心不要接触到热油。让机油多滴下一段时间。检查放油螺栓,重新安装放油螺栓,注意不要将螺栓拧得过紧,防止油底壳损坏。

第三步:将盛油容器移到油滤下方,使用机油滤芯扳手将滤芯拧松,再用手将其拧下。如果滤芯依然很热,记住一定要戴上手套。即便之前滤芯拧得很紧,也不必担心在拆下过程中会损坏滤芯,只要不损坏安装滤芯的接口螺丝和滤芯周围的部件就可以了,毕竟拆下的滤芯我们不再使用。

第四步:参照用户使用手册选择合适的机油滤芯。

第五步:使用新机油涂抹新滤芯的接口垫圈。如果滤芯安装位置是垂直的,可以在滤芯中倒入一些新机油,这样可以在下次发动机启动时减少干磨。用手将滤芯拧入,按照指示的方法将滤芯拧紧(通常是在用手将滤芯拧紧后再拧入3/4圈)。

第六步:将新机油倒入油底壳,注意参照用户使用手册的介绍。可以使用漏斗,防止将机油倒在发动机外部。检查发动机下部是否有泄漏。如果没有泄漏,放下车辆,检查机油尺,并启动发动机,启动后仪表上的指示灯应该马上熄灭。最后,关闭发动机重复检查机油量,并根据当地法规处理旧机油和滤芯。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